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下高质量推进央地合作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575


  

  

  摘 要:新常态下,央地合作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表现,又是地方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在株央企对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株洲对接央企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探明了强力推进“央企入株”的路径在于科学应用合作的新模式、完善对接保障机制和提升精准对接水平,指出了促进在株央企高质量发展方略在于更大范围开展“温暖企业”行动、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加强贴心配套服务。

  关键词:中央企业;株洲市;央地合作发展;新模式

  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作为国家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及经营理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往往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繁荣。株洲自启动与央企对接合作工作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面临新时代,株洲应坚持把央企对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注重资金对接与产业对接、技术对接、智力对接相结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一、在株央企对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提升了经济实力

  1、工业腾飞的“顶梁柱”

  株洲是全国8个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之一,中央政府有计划大规模的工业投入使株洲工业飞速发展,特别是“一五”“二五”期间,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331厂、株洲冶炼厂、株洲电厂、株洲轨枕厂、株洲洗煤厂作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为株洲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厂为龙头,形成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化工、建筑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株洲市工业产值高达80%。

  进入21世纪,一批优秀企业和高端装备走向全球: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海外并购欧美企业15家;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先后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马其顿、塞尔维亚等近20个国家获得近30个项目订单,出口产品包括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地铁工程维护车,合同额累计约500亿元;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德国、美国、印度等国家设立了销售分支机构,在英国、丹麦、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产品“钻石牌”商标注册,产品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料来源:http://www.crrcgc.cc/g1568.aspx)

  2018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345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220亿、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74亿、株洲硬质合金厂销售收入达55亿、中国航发南方公司收入达51亿。

  2、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2011年11月以来,株洲市开始着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株洲工业经济呈现出传统工业逐步优化、新兴产业迅猛崛起的良好局面。其中,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深加工、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一批标杆企业,成为了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旗帜,拥有了成熟先进的电气系统集成、变流及控制、车载控制与诊断、电力电子器件、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列车运行控制、风力发电装备集成及关键部件、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及关键部件、工程机械及其电气控制、通信与信息化应用、深海特种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同步实现了设计、制造与试验平台的完整打造。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制造能力升级,掌握了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悬浮、车辆储能、铰接轻轨车辆、高速受电弓、超级电容等多项前沿技术,具备年产1000台电力机车的产能、与欧洲标准接轨的城市交通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着力开发APM车辆、空轨列车、城郊通勤车和再生制动系统等新技术产品。目前,电力机车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谐号”系列应用于国内14个路局;城轨车辆占据国内市场25%以上的市场份额,畅销国内14个城市。(资料来源:http://www.crrcgc.cc/g1568.aspx)

  在近10年的转型升级期内,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硬质合金质检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编制和修订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军用标准等85项,承担了大量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及重点新产品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荣誉和奖励超过40项,拥有有效专利848项,其中发明专利385项。

  在转型升级发展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变速器、特种传动总成两大齿轮传动系统生产研发平台,具备年产变速器40万台、分动器及行星传动总成8万台套及各种齿轮和轴800万件的生产能力,并成为了“中国机械500强企业”、“中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齿轮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中国齿轮行业标准指定草拟单位”。

  (二)健全了经济体系

  1、健全了产业体系

  广义上来说,驻株央企涉及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石油石化、信息技术、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金融保险、生物医药、烟草、铁路客货运、建筑建材、商务贸易、房地产、旅游、纺织、农林、航运等30多个行业门类,逐步健全了株洲市产业体系。见表1。

  2、健全了投资体系

  目前,在株洲市经营的央企银行主要有:中國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在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经济及县域经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县域金融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为株洲市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专业的金融服务。

  3、健全了消费体系

  根据株洲市“十三五规划”加油站情况统计表,主要依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到2020年,株洲市区加油站增至160个(资料来源:http://www.docin.com/p-1470127366.html),大大方便了广大民众的出行消费;2007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了株洲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增加周边民众在日用百货、生活食品、卷烟、珠宝、金银制品等方面的消费选择。

  4、健全了服务体系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株洲设立了数个4S店,很大程度提高了两大汽车品牌的售后服务水平;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挖掘数据特性,针对株洲市不同性质的用电企业、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建立关联分析模型,提升异常监测定位能力和监测质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都在株洲设立了分公司,株洲市附近有700家通信营业厅商户,2018年电信普遍服务村级全覆盖。

  (三)擦亮了城市名片

  1、名扬天下的“动力之都”和“中国动力谷”

  “十三五”之前,株洲市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与之相关联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把株洲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享有国际盛誉的动力之城。在动车组领域,我们曾先后研制出“蓝箭”、“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160公里至270公里速度等级的动力分散型和集中型动车组,是中国动车组技术的发祥地。(资料来源:http://www.crrcgc.cc/g1568.aspx)

  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就是站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省委创新驱动、开放崛起战略的高度,始终坚持产业链集聚发展。2018年来,中国动力谷来势良好,轨道交通、航空产业分别增长8.7%、13.2%,三大动力产业实现产值511亿元,增长9.2%,株洲三大动力产业总产值达到220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0%;医药食品、电子信息、陶瓷产业分别增长12.7%、10.4%、7.4%;通用机场、北汽二工厂、长城电脑自主可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

  2、自主创新的“中车株所”现象

  “中车株所”从一个偏居荒芜一隅的纯事业性研究机构,发展成拥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例”、“替代进口”、“国内领先”甚至“世界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及其产品,以卓越的创新团队、完备的创新体系、丰硕的创新成果和惊人的创新效率造就了特征极其鲜明的自主创新“中车株所”现象,已形成“电气传动与自动化、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新能源装备、电力电子(基础)器件”四大产业板块,十一大业务主体,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拥有5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12家境外分(子)公司,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资料来源:相关企业的官方网站)

  二、新时代下株洲高质量发展仍需央企鼎力支持

  (一)央企是解决株洲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生力军

  新时代下,在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央企应当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一方面,央企能对转变株洲经济的发展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央企带来的不仅是投资和技术,更多带来了新的理念、业态和管理方式,形成具有株洲特色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央企能对推动株洲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应用起到引导作用,不仅能给株洲当地企业带去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领高新技术,推动着株洲产业转移和企业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二)央地合作是株洲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

  央企基本上都是国内同行业中雄厚资本的拥有者、先进技术的掌握者、科学管理的运用者、优势产业的主导者,与他们对接合作,不仅可以为株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2]数十年株洲工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开展央企对接合作,引进中央企业来株投资或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聚集发展要素,有利于株洲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资源。

  (三)央地合作是株洲进一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下,加强央地合作对促进株洲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见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的路子。株洲本土企业应当抓住中央产业梯次转移和重组的良好战略机遇,主动与位居行业巨头的中央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形成独具特色、自身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与央企合作,用信息技术、低碳技术、智慧技术改造提质传统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与央企合作,利用央企创新资源优势,推动新型产业技术开发和精深加工新突破,实现株洲工业转型升级。

  三、现阶段内株洲对接央企发展的新挑战

  (一)央企境外投资仍在扩张

  近年来,虽然多部委先后出台相关法律文件规范央企境外投资,但央企境外投资的热情和规模都在扩张。2013年海外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企业有10家,均为央企。2013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共拥有海外资产4.5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7%;实现海外收入4.8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9.83%。[3]在首届中国实业振兴峰会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2017年中央企業境外投资额已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60%,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约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60%,境外业务已经有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特高压建设运营等各个领域。(资料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hy/hyjz/2017-04-28/doc-ifyetwtf8788670.shtml)

  央企境外投资持续扩张,将很大程度影响央企对地方(特别是内陆二三线城市)的热情和规模,无意中增加了株洲对接央企发展的难度。

  (二)央地合作的“激情”仍在消退

  近些年来,央地合作由“蜜月期”进入“磨合期”,彼此之间的“激情”步步消退。

  一方面,央地之间合作的裂缝越来越明显,利益分配不均衡、资源过度开采与环境成本承担不对等、央企垄断与地方带动民富取向不一致等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项目“不欢而散”。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匮乏、地方债务攀升、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力偏小,央地合作对“心高气傲”的央企已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导致不少合作项目“半路腰折”。

  (三)株洲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调研过程中,本课题组发放了260份《在株央企员工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收回236份,调查结果表明株洲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见表2。

  (四)在株央企员工工作满意度仍然不高

  调研过程中,本课题组发放了220份《在株央企员工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收回214份,调查结果不太理想。见表3。

  (五)在株央企急需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

  在驻株部分央企座谈会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中材株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株洲中航动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中铁株洲桥梁有限公司等央企提出了不少急需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见表4。

  四、深度對接,用情服务,创建央地合作的“株洲标杆”

  (一)深度对接,强力推进新一轮“央企入株”

  1、科学应用央地合作的新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株洲市委市政府应以战略发展的眼光,科学全面应用对接央企合作的新模式,提升对接央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日前,就主导力量的角度而言,株洲与央企对接合作可选用的模式主要包含中央政府主导型、央地合作对接型和市场主导型三大类。

  (1)政府主导型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在央地合作对接活动中发挥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作用。新时代下,这类模式会出现一些新的形式,如宏观调控型、产业布局型、军民融合型、战略投资型等,[4]株洲市委市政府应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如每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为指引,和国家相关部委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如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科工委等),充分了解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率先把握对接机遇。

  (2)企业主导型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其中央企在合作对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新时代下,这类模式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联盟型、产业集群发展型、合作研发中心型、合创商业模式型等。株洲市是老工业基地,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运用企业主导型央地合作比较得心应手,但必须做好精准对接、精心服务、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以精品项目建设推进央地合作。

  (3)市场主导型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要素市场,市场在合作对接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和自主决策作用。新时代背景下,这类模式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型、技术市场型等,其实施的主要基础是要素市场比较发达,主要包括金融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5]因此,株洲市委市政府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逐步夯实市场主导型对接模式的基础。

  2、完善对接合作保障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

  一是把央企对接工作摆在株洲市委市政府政府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相应成立“央企对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一起抓;二是市各有关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央企对接的服务工作;三是各项目对接工作组要确定一个单位作为央企对接的依托部门,并抽调专人组建工作团队,经费由财政部门统筹解决。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村农业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科技局、市商务粮食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管理局、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等单位组成。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第一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工信局局长为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市工信局,市工信局分管负责人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督办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和交办事项。同时,将上述各成员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设为联席会议的联络员。

  (3)督查考评机制

  一方面,把推进央企合作的绩效,列入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对推进央企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相应形式的表彰和奖励。

  另一方面,“央企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各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关于对接合作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分析项目发展态势,协调解决个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央企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督查或观摩检查,对各对接项目进展情况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与项目建设单位座谈等方式进行督查督办,全面掌握各项目资金到位、建设进度、政策落实、配套服务等情况。[6]

  3、提升精准对接水平

  (1)强化对接项目精心谋划

  结合株洲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围绕央企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投资方向,谋划和储备一批高质量的对接合作项目。把对接合作目标扩大到力所能及的所有央企,把对接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向央企重要子企业延伸,确保央企合作连续性和长期性。

  制订对接央企重点名录和走访央企工作方案,推进央企与株洲市战略合作进程;采取推介、拜访、汇报、考察等多种形式,指导并组织市属监管企业积重点瞄准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城市基础设施及片区开发等领域,谋划有效对接;制订央企负责人来访接待预案,切实做好央企负责人来株考察洽谈接待工作,组织相关项目单位开展对接合作洽谈。

  (2)加强对接项目动态管理

  一方面,建设央企对接项目库,收集和了解央企的战略发展研究,弄懂央企在产业、投资、市场等领域新的战略合作愿望,引导本土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与相关央企对接。

  另一方面,建立央企对接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由市发改委制定年度对接项目推进工作计划,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必须建立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做到“引进前”注重协商和交流互动、“引进中”注重谋划和解决问题、“引进后”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

  再一方面,建立对接项目的制度和退出机制:对预审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缩短项目获批时间;对条件不符合的项目,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介入,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对有望达到审批立项条件的项目就提出解决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对通过努力仍无法达到审批立项条件的项目,及时申请退出。[7]

  (3)做好对接项目分类跟踪服务

  按照对接项目的工作进度,将对接项目分为基本建成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和开展前期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

  一是基本建成项目。市、县(区)两级政府(园区管委会)、牵头协调单位主动配合项目建设单位,积极保障水、电、气、通讯、网络等要素供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计划足额落实建设资金,争取如期建成投产。

  二是开工建设项目。市、县(区)两级政府(园区管委会)、协调牵头部门积极主动与央企的沟通协调,帮助央企尽快办理项目开工建设的土地、环评等相关手续,并协助制订建设方案,制定进度计划,落实资金来源,维护良好的建设环境,积极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开展前期项目。市、县(区)两级政府(园区管委会)、协调牵头部门主动配合央企,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报批等相关工作文件,协助项目建设单位尽快开展资源勘查工作,为项目尽早开工做好资源配置的准备。[8]

  (4)健全对接项目配套支撑

  首先,要加强“央企入株”的经济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产业发展公共设施等硬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加强观念、政策、文化、制度、法律等外部软环境的建设和规范,为“央企入株”扫清环境障碍。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央企入株”价值评价体系,跟踪评价“央企入株”后在整合株洲的相关产业链、带动本土产业发展、实现创业就业机会、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实力等方面的价值实现和实际效应。

  再次,优先保障央企对接合作项目的建设用地,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超过用地指标的前提下,将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预审报批、落实用地指标、优先供地;优先调剂央企对接重大产业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9]

  (二)精心服务,用心用情促进在株央企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株洲市政府部门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和角色定位,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竭尽所能促进在株央企高质量发展。

  1、更大范围开展“温暖企业”行动,為在株央企攻坚克难奠基

  一是注重全局抓落实。在新常态下,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主基调。当前,株洲工业的发展形势同全国工业经济一样,面临下行压力不少。“温暖企业”行动的首要任务是从发展全局出发,帮助在株央企树立信心,积极为在株央企调结构、找订单、扩产能出谋划策,为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支持。

  二是注重重点抓落实。一方面,以“株洲中国动力谷”中“3+5+2”产业体系对接合作的在株央企为重点服务对象,向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中材株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株洲中航动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派遣特别服务员(即企业特派员);另一方面,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服务内容

  三是注重协调抓落实。一方面,在株央企有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涉及到市级多个部门,甚至是某个省厅局、国家部委都难以解决,需要政府办、发改、科技、自然资源、工信、市场监管、商务粮食、住建、金融、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主动地、积极地去协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只有各个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各负其责,“温暖企业”行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市工信局应大力举办“温暖企业”行动特派员培训班,为“温暖企业”行动持续提供人才支撑;市市场监管局需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一件事”证照联办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在株央企注销登记公告时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应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改革,为在株央企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10]

  2、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在株央企加强技术创新

  (1)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完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机制,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企业的研发经费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补助,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

  (2)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在株央企拥有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力度;对与在株央企技术合作的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在市内设立的公益性、开放型研发机构给予一定合作创新经费补助;对积极围绕在株央企需求提供科研服务的公益性创新平台给予财政奖励扶持。

  (3)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扶持力度

  制定《株洲市产品创新奖励办法》,建立优先应用新产品、新工艺的奖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创业投资引导等方式,对在株央企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进行奖励;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在株央企自主开发新产品,按新产品第一年形成税收的30%的标准,由财政予以奖励;加大对在株央企及其子公司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

  (4)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全面实施“芙蓉人才计划”,深入落实“人才30条”,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大幅度提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中的占比;推进和探索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改革,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在职称评聘、编制管理、收入分配、科研经费等方面实施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特色激励政策。[11]

  3、搭建创业平台,支撑在株央企集群化发展

  (1)建设特色创业基地

  基于株洲产业特色,着眼于提升创业成功率,以“加速孵化发展”为目标,采取全程跟进的创业扶持方法,与基地内创业企业结成一对一帮扶,形成企业孵化、政策扶持、项目征集、专家指导、跟踪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机制,积极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动漫产业、零成本商铺等各具特色创业孵化基地,切实提高了创业稳定性。

  (2)创办区域创客星空

  创客星空是一类汇聚广泛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的创投服务平台,以路演为纽带,将优质创业者和项目、智慧星“创业导师”和天使投资人联结在一起,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回报。它既能为创客提供包括财务、法务、专利申请等在内的创业基础服务,也可以为天使基金拟投资的有潜力的项目提供集中场地进行孵化,还能够为基金已经投资的项目提供加速的空间和为新三板企业提供办公场所。

  (3)构建继续教育与培训平台

  一是多领域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继续与培训平台,尽快建设株洲市创新创业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提升平台、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测评与诊断平台、创业案例培训网络平台;三是建设多种执业资格继续教育与培训平台,加强注册建筑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继续教育与培训。[12]

  4、加强贴心配套服务,解除在株央企后顾之忧

  (1)协助解决在株央企子女教育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遵循“特事特办、适当照顾”的原则,尽可能为在株央企子女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如新增或扩充原有幼儿学前教育规模、在工业园区或厂区附近修建新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就近安排部分子女入学条件较好的公办中小学校、为就读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补贴学费、对在株洲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子女给予少量的特殊加分或提供特别照顾、为在株央企子女上下学提供交通便利、减少办理入学转学手续等。

  (2)妥善解决在株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戶和住房问题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放宽在株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政策,降低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门槛;在株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配偶调动时不受调干、调工指标限制并免调干、调工考试;凡来株洲入户的在株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免交一切城市附加费。

  对在株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购房和租房的财政补贴力度,并逐步放开保障性住房;在株央企新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既可按照优惠价格申请租住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的暂时性住所,也可由用人单位以合约形式提供住房。

  (3)尽快解决在株央企的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在株央企或多或少有些历史遗留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基础设施建设的“断送项目”、公共交通设施问题、企业改制改组的安置问题、老区生产厂房的生活设施提质问题、生产区道路绿化升级的问题、物业管理分离移交问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社会服务职能移交问题等等,建议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区委区政府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成立专项小组,确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任务书和时间表,层层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朱洁.高质量发展看株洲—央媒、外媒及省媒近期集中报道株洲摘要[N].株洲日报,2018-05-08(B2)。

  [2]李保民.央企与地方对接五大优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0(1):22。

  [3]张向东,祝梦晴,王赛.央企海外投资5年盘点:收入逐年降 失败多于成功[EB/OL].网易,2013年09月14日,http://money.163.com/13/0914/10/98NP0E0V00252G50.html。

  [4]戴锦,陈亚光.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问题研究[A].国有经济论丛2010,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10):83-85

  [5]钟荣丙.新时代下地方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新趋向和新模式[J].科技和产业,2018(10):91-96。

  [6]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岳阳市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EB/OL].岳政办函〔2013〕171号,http://www.yueyang.gov.cn/gzw/8353/8362/10340/content_482945.html。

  [7]马晓辉,踪敬民,张艳辉.河北省与央企合作对接的问题与对策.河北企业,2017(7)。

  [8]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与央企合作工作的意见[EB/OL].六政办〔2014〕16号,https://baike.baidu.com/item/。

  [9]林善炜.福建与大型央企项目对接的机制创新与配套体系建设[J].福州党校学报,2013(1):25-28。

  [10]高晓燕.温暖企业行动为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保权益、供要素[N].株洲日报,2019-03-24(3)。

  [11]中共株洲市委办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株洲市“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EB/OL]. 株办〔2017〕66号,http://zwgk.zhuzhou.gov.cn/articles/1051/2018-1/110951.html。

  [12]高志慧,田超,杨婷.关于“央企入冀”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学刊,2013(9):209-211。

  本文系株洲市社会科学重大重点课题“株洲对接央企发展研究”(编号:SKZD2018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株洲市委党校科研处,湖南 株洲 4120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