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博士生群体的危机介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302
姜晓莉

  摘 要:博士生群体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同样的,他们也面临着多种压力。今年年初发生的C高校博士刘某失联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关注,报道称疑因论文问题延期毕业一事导致其不堪压力自杀身亡。本文从危机和危机介入视角详细分析致使刘某产生自杀行为背后的危机因素,并结合危机介入六大原则探讨了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模式应用于刘某事件的现实可塑性。

  关键词:危机;危机介入;博士失联

  事件回顾:2019年1月31日凌晨4时30分许,28岁的C高校博士生刘某从学校宿舍出走后失联。2月14日14时15分左右,刘某遗体在一水库北侧芦苇荡内被发现并打捞上岸。失联15天后终于有了消息却令人心痛。刘某的家人认为,刘某是不堪学业压力而选择自杀。作为C高校2014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按照原计划本应于2017年6月毕业,却因论文问题毕业时间一再后延。目前这一事件经各大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一、 危机及危机介入的含义

  1946年,林德曼与卡普兰首次提出“危机”的概念。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显而易见,这样的状态使得服务对象在面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时,不能很好的、有效的处理问题。以危机介入理论为基础形成的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试和治疗的工作方法。每个人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要完成的人生任务,面临不同的人生问题和选择,在人的一生中存在着不同的危机事件。危机打破了人们平衡、稳定的生活状态,但是“危险”中也包含着“机会”“机遇”,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发现自己具有应付问题的能力,解决危机促进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

  车祸、丧偶、重大疾病等都属于人生重大危机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危机,首先是因为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服务对象基本需要的实现和满足,比如健康受到损害、安全受到威胁;其次是服务对象的能力不足以解决眼下的危机,产生焦虑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还有就是这些危机导致服务对象心力交瘁,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危机介入是一种及时、科学的助人方法,危机介入理论在社會工作实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危机介入的理论必然性

  刘某作为一所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求学至今实属不易。如今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对于求学一直很顺利、一直是家庭骄傲的刘某来说,博士延后两年毕业确实是一个打击很大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刘某人生中出现的一个危机事件。下面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具体分析刘某失联事件背后的危机因素。

  (一) 科研压力

  刘某就读的地球化学专业,是一门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研究的是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此专业的论文写作非常有难度也需要时间,从开始做实验、再到论文最终发表,至少需要半年。如果实验数据不理想,一切都要重头再来,刘某自己也曾表示过“自己很迷茫,没有研究方向”。网络上有个“圈圈图”,用一个圆圈代表人类所有的知识,读博的这几年就是试图突破这个知识的边界,形象的表达了读博的不易。因为论文的原因无法按时毕业,这对于本来就承受很大压力的的刘某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二) 导师关系压力

  根据媒体记者的查访,在多个论文数据库中均未找到有刘某单独署名的论文。而在以其导师陈某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刘某的名字也从未以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身份出现。一般而言,学生只要全程参与了导师的某个实验,做出来了成果都会在后面挂上学生的名字,当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可他现在好像连这个都没有”。此外,在2019年1月30日其父给陈某打电话时,陈某说“我已经一年多没看到他了”。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刘某与导师的日常沟通并不顺畅,学业上的困难并没有与老师沟通获得帮助,老师对于已经延期一年毕业的学生刘某也没有过多的关心。

  (三) 就业压力

  在国内读博,毕业时年纪基本上已经接近30岁了,没有工作经验,毕业后刚就业的收入可能还不如已经工作好几年的大专生。加上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可能很多博士生在毕业后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坚持学术道路的就更少了。对于刘某来说,所攻读的地球与化学专业本来就是一门边缘学科,找到满意的工作更加困难。4年的本科学习加上5年的硕博连读,近10年的最好的岁月全部花费在学习和科研上。其他同龄人几乎都已参加工作,接近“三十而立”的人生状态,而自己还在为毕业、就业忧心,甚至找不到人生方向。这种对比之下产生的焦虑对刘某的影响可见不小。

  (四) 家庭环境与舆论压力

  刘某从小学习好,家里墙上贴满奖状,一直是父母和家庭的希望与骄傲。也因为学历最高而成为村里的“名人”,被贴上“别人家的孩子”的标签。刘某的姐姐说,弟弟从来不和家人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每次打电话都报喜不报忧,在出事前,家人对其一年在校状态一无所知。对于已经28岁、一直为家人争光的刘某来说,因不能按时完成论文而无法毕业这一现实是羞耻的,无法向家人言说。一方面,父母对刘一直期望很高,并且“对他放心,相信他能够处理好自己学习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刘也许担心如果将这件事告知父母,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还徒增父母的烦恼;另一方面,延期毕业这件事在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村里人看来是不光彩的,难免被人说闲话,给自己及家人产生舆论困扰。

  (五) 自我放弃危机

  据室友介绍,最近一年刘某“过得比较颓废”。作为临近毕业的博士,本应有很多事要忙,但刘“像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干啥”。他的桌子上没有书、文献和资料,也没见到他在宿舍里做过研究。“他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宿舍待着,白天睡觉,晚上玩玩游戏。”除了去食堂吃饭,刘几乎从不出门。与刘某同专业的几名研究生也表示,“几乎没有在实验室见到过这个人”。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刘某已处于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通过玩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的压力与困境。内向、不善沟通的性格以及自身消沉的状态,加之没有外界的有效帮助,刘某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上述种种压力的长期积累给刘某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正常的生活状态,使他陷入无法正常毕业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中,而他自己没有解决危机,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令人痛心的是,刘某没有得到该有的危机介入帮助,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三、 危机介入的现实可塑性

  危机介入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危机介入模式在综合运用这些不同的服务介入技巧的同时形成了有效调适和治疗危机工作的一些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对在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及时处理

  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社工实务领域非常缺乏,基本上属于空白状态。就刘某事件来说,他自己本身没有寻求任何人的帮助,如果学校有社会工作者能及时发现刘这一潜在案主,主动联系介入,刘所遭遇的危机是有方法解决的。长期处于焦灼、颓废、无力的消极状态,没有及时的进行危机介入,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学校社工机制。

  (二)限定目标

  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刘某所遇到的危机问题主要是学业达到瓶颈期,无法取得满意的科研成果写论文困难,面临毕业、就业等多重压力。此外,因自身内向性格不善与导师沟通,加之后期沉迷游戏的颓废消极,加剧危机状态。如果针对刘进行危机介入,限定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刘改善与导师的关系,鼓励他主动找导师沟通学业上的困难,从消极状态走出来,积极面对眼下困境,努力学术争取早日毕业,解除当下危机。

  (三)输入希望

  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因此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刘某作为一名中国知名学府的高材生,已经站在了比别人起点更高的台阶上,度过眼下毕业的困境,未来依然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之前上学很顺利的经历使之难以接受目前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应该帮助他认识到人生中遇到挫折很正常,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凡事都顺利,而且博士的培养本身就具有三年到六年的时间弹性,延期毕业不是丢人的事。只要从当下颓废消极的状态走出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寻求改变,完全可以从这段困难时期走出来并获得成长,更加泰然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四)提供支持

  在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和处理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格内向的刘某把所有的压力都背负在自己身上,得不到开解和安慰。如果他能够向父母、姐姐沟通、倾诉自己在学校的压力,一方面可以缓解、释放一部分的痛苦,另一方面家人也可以成为他情感上的支持;根据相关报道介绍,其导师陈某获得过两个重量级奖项,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指导学生是导师的分内职责,导师理应为学生提供指点和支持,辅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室友虽不与刘某同一个专业无法共同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但可以扮演督促者的角色,提醒刘不要沉迷游戏,作为男子汉应迎难而上,鼓励他直面困难。

  (五)恢复自尊

  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社会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对于求学之路一直一帆风顺、被保送硕博连读的刘某来说,读博期间科研成果不佳、延期两年毕业一事很容易让他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对自己产生怀疑与否定,自尊心严重受挫,认为自己只能这样了。应该帮助他进行往事回顾,肯定以往他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具有的良好的学习能力。比如本科期间,他曾获得C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银奖、铜奖。用他取得的成绩提醒他并不是一事无成,帮助他恢复自信和自尊。

  (六)培养自主能力

  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劉某作为一名28岁的博士生,生理、心理都已经达到成熟状态,只不过遇到人生比较难的一道坎。加上已经受教育多年,各方面的能力相信都已到达一定的水平。只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使之相信自己具有度过危机的资源与潜力,培养其自主能力,并适当地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疏导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成功化解危机,走出困境的希望很大。

  近些年来,博士意外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8年10月发生的26岁浙大博士侯京京跳江自杀事件,2017年12月发生的29岁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溺亡事件。博士自杀事件频发,在这些自杀博士身上发生的危机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介入帮助,导致产生令人扼腕的后果。危机介入模式作为社会工作个案众多模式中的一种,因其快速、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危机的特点在多种实务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很多危机事件如果能够得到及时介入可以得到很好地处理。但是因其在预防问题发生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使得危机介入模式也存在着局限性。希望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能够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不断推动危机介入模式在实务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水源.危机干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袁辛.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停[J].高校学生工作探索,2017.2.

  [4]赵楠.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之危机介入模式[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5.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