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体验、实践为一体的必修课,本文以校级精品课程为例,从精品课程的设计、教学重难点、课程配套资源以及课程特色等内容进行阐述,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和发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1.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服务和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的正确定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设置要求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大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求一致[1]。
2.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及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整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一个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八章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每一章内容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是他们在成长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自我意识、适应与发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性与恋爱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珍爱生命问题。注重心理学科内部及心理学与哲学、教育学、精神卫生学等学科交叉,理论联系实际,每个章节均配备一次实践课堂,开设心理课堂1+1模式。开设了《心理委员培训》、《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心理辅导能力训练课》、《大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训练》、《大学生积极心理训练》、《大学生恋爱心理》、《心理学与生活》8门子课程和专题讲座,拓展深化了教学。该课程注重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心理问题进行研讨,澄清困扰,撰写论文,提高创新能力。
3.精品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在课程的基本要求上如下:
3.1.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3.2.技能层面
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3.3.自我认知层面
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4.精品课程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4.1教学难点
由于对同一问题,心理学不同流派有许多解释,整合各派心理学理论要点,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理论教学的难点。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帮助学生解决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4.2解决方法
以学生为本,整合各派心理学观点,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灵活运用不同的理论观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课堂讨论,课下心理咨询或参与学生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5.教学资源的储备情况
5.1硬件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托4A 網络平台很好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优化共享与交流袁也是公共必修课教学模式改革尧创新的有益探索遥符合课程实践性尧体验性尧自助性的互动特点袁有效提升了公共必修课的效率和课堂实效性[2]。
5.2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此网站浏览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上测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沟通平台。
5.2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实践教学的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帮助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倡导“乐群、悦己、明志、和谐”的健康观念,增强学生自信心,早期预防,全程教育,后期跟踪,助力发展。心理教育全方位、全程化和三位一体整合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多部门合作,动员一切可利用资源,建立心理教学(教研室)、心理咨询(咨询室)和心理治疗(门诊)三位一体的心理学整合工作综合体。
6.精品课程体系特色介绍
6.1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为核心的多维课程体系。
根据我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课程组建立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为核心、包括系列延伸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多维课程体系。延伸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医学心理学、康复心理学等;实践性课程,包括:心理讲座和培训、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情景剧等。通过多维课程体系的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积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2构建“四个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心理测试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面上教育与点上关注相结合,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日常辅导与危机干预相结合,通过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不是纯被动地听讲,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每堂课中,亲身参与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成功心理与行为训练[3]。
6.3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n多元教学法”。
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1+n多元教学法”,即以课堂讲授为主体,有机结合案例教学、心理影片、成长性作业、心理情景剧、心理拓展训练、网络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方法,在省内属于创新性举动。有效推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内至课外多层次延伸,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6.4努力探索“三维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设计应围绕科学、有效、多元化地评估学生的心理课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参与心理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推动心理选修课程向高层次发展。构建了一个以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的课程理论体系,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心理学科内部及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吸收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贴近学生实际[4]。
[参考文献]
[1]黄群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2(688):138
[2]邹婷,浦晓黎.依托4A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3.
[3]詹启生.成功心理素质教育可实施路径的探索——以天津大学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成功心理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201(1):123.
[4]陈宇燕.“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的构建[J].课程思考,2018,380(3):26.
(作者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