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地方高校应履行好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新的社会职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面临有困境。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来阐述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困境;对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地方高校应履行好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职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但是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1.地方政府部门与地方高校存在沟通漏斗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
地方高校因立足于地方办学,需要接受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地方政府是地方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高校更注重于服务地方政府而疏忽了两者之间的全方位沟通和协调。因为上下级的管理关系,地方高校很难主动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工作上的对接。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虽然地方政府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有要求,但因为沟通的不全面不及时,大部分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做出举措并获得成果。
2.地方政府对于地方高校的专项支持不够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方面给予地方高校倾向和支持。其次,地方政府需要给予地方高校专项经费保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无论是举办活动、建立团队还是开展科研都需要经费的保障才能顺利开展。而民办地方高校较少能接受到地方政府的专项财政支持,所以在传承和创新上需要地方政府在经费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内部困境
(一)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定位不准
地方高校尤其是没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民办类院校对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理工类高校地方高校很难在传承与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每个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并非每个办学理念都能融入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地方高校要想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办学理念中去,需要进行学术研究,深入探索地方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契合点。
(二)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时措施不力
地方高校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需要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改革和多种举措。地方高校需要找到自身办学特点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切入点。地方高校因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方案,容易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虽有成果但难以形成影响力。地方高校需要一支成熟稳定的科研团队和实施团队,需要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品牌、彰显亮点、促进地方高校和地方文化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不能实现有机结合
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的传承研究和保护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传播方式等文化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尚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与新时代特点紧密联系起来。
(四) “认同高、认知低、践行差、创新难”的地方大学生现状
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可。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地方高校所处区域的地方文化虽度认可却不甚了解。即使了解传统文化的成就,也不太了解地方文化内涵,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还处在较浅的层面。因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限,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做到主动传承更别说创新了。如何找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传播形式,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他们认为是专家的事情,是学术研究者的事情。
三、原因分析
(一)不能“因材施教”,找到更好的融合点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都有其特定性,即使有地方高校有成功措施,但是也并不一定适合别的地方高校去采纳使用。虽有规律启发,但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依旧需要探索。
(二)地方文化的特点尚待深入挖掘
深入挖掘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企业的参与,需要民间团体的加入,而这一切都不是地方高校可以独立解决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工作。这就增加了地方高校传承創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难度。
(三)没有科学的传承创新理论加以指导
因为地方文化和地方高校的融入点需要深入挖掘,每个地方高校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学校性质办学理念对地方文化进行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取得研究成果的。目前,每个高校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重文化理论研究,轻文化的应用研究
地方高校在开发研究文化产品方面没有跟上文化理论的研究。传承不等于创新,如果不能把文化传承与创新、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传承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其价值,地方高校的文化创新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三、对策
地方高校依据教育部文件结合地方文化内涵制定相关制度、政策,做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地方高校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毋庸置疑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当然地方高校也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地方文化传播活动。从而建立起“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产业合作的平台与载体,激励高校与地方社会文化团体联合兴办文化产业传承基地。
“知识创新”为文化创新表现形式之一。地方高校加强学科研究,加强地域文化课程建设,积极构建“地域化”课程生产出新知识。例如,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的教材改革当中。教材可增大地域文学所占的比例,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选修课。“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为文化创新表现形式之二。创新经典艺术的表达方式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地方高校公共课程体系当中。
地方高校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传承创新模式。地方高校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筛选出符合高校自身办学理念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地方高校寻找大学文化与所在区域文化的契合点,实现地方高校将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校园的目的。
总之,地方高校需要制定发展策略,需要针对客观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进行探索,探索发展路径,突破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1]黄文丽.地方高校科研对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推动——以闽南传统文化为例[J/OL].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4[2019-07-24].
[2]胡明明,王莉芬,罗筑华,龙双涟.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路径——以南华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4-16.
(作者单位: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