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在特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027
曹俊峰

  摘 要: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下人类社会发展矢志不移追求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发展的新思维,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和谐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建设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内在特性;扬弃;科学;和谐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追求的核心价值,对之进行理性的理解、剖析仍是一个深刻的课题。

  一、发展理念的扬弃创新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文明进程加速向前发展。随着新技术革命在二战后的兴起,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带有全球性的发展观经历了三次大的阶段性变化,先后相继更替产生了“传统发展战略”、“变通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传统发展战略”。它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的高低成为国家强弱判断的标准,人均GDP的多少成为划分国家贫富的参数。受这种产值增长发展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单纯片面追求高速增长,掠夺开发资源,肆意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国家经济产值增长实现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出现了资源匮乏、粮食短缺、失业加剧、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经济衰退、人口爆炸、经济危机及社会动乱等等极其严重的后果。传统发展观把人类带进世界性难题的困惑之中。剖析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灾难后果的原因,可以发现,其一,这种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发展和繁荣,其结果必然导致生态失衡,使经济发展的基础难以持续;其二,这种经济增长只意味着GDP的增长,但GDP的增长不仅没有消除贫困,反而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因为GDP完全可以在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毫无改善的情况下直线上升。面对困境,关注人类生存发展处境的著名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公布了震动世界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指出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社会范畴。增长只是“物质量的扩大”,发展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除物质需求外,还紧密联系着非物质方面的需求,诸如公平,自主,稳定等。发展对于那些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的国家来说,首先应该定义为消除贫困,失业和不平等,而不是提高人均GDP。现行的GDP指标体系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这两种重要价值,因而这种增长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在追求更合理发展观视域里,人类相继出现了所谓“变通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世界性发展难题,这些战略思想的核心在于指出发展应实行“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而且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布朗于1981年出版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小册子,对可持续发展内涵进行探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权威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展报告,系统的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模式的内在问题。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探索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社会发展之共同追求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标志着广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的共同發展模式问题达成了共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二、实现目标的多维科学性

  面对可持续发展,人们通常局限于从环境保护的视角去把握,可它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有着自身发展中丰富深厚的多维的科学蕴涵。

  其一,可持续发展之本质要求的科学性。这体现为可持续发展之“前提与基础”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前提仍是发展,但基础是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模式,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适用的,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凸显重要。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发展,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增强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国家综合实力,才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去逐步摆脱贫穷、愚昧,才能提供必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去解决生态危机,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人们在追求发展的欲望和要求时需尊重发展的“协调基础”。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的持续能力的基础上,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观念和态度,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员,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当然,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建立在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个人与社会相协调,人与人相协调,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然,这种协调逻辑地延伸到“代际平等的协调”。当代人在追求目前发展与消费的时候,不能允许滥用自己的环境权利,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理应享有同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当代人要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即要实现代际之间的平等协调。

  其二,可持续发展之主旋律的科学性。“生态、经济、社会”的有机结构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相互关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内涵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生态持续。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在地球资源承载力之内,就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整个生命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立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基础。二是经济持续。可持续发展所鼓励的经济增长,既重视经济增长数量,而且更注重提高增长质量。这种经济质量增长的内涵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效率以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以减少废物,优化配置以节约资源,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文明进步。三是社会持续。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为目的。这内在强调在社会分配关系上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在社会事业上发展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文明健康的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