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迥然成为我国的突出问题,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的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其多样性源于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在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中国养老需求的对策分析对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养老需求;对策;服务
当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养老俨然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国际上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人口比例显然严重超标。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养老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老龄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社会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加之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养老需求问题日益多元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养老需求呈现差异化,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深入分析养老需求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导养老需求良性有效运行,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养老服务相关概念
养老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养老服务主要包含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它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中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解说。归根究底,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說,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式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旅游 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候鸟式养老是指着季节变化, 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
二、养老服务需求问题分析
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各异,而且地区、收入、教育程度相差甚大,身体状况、社交情况、亲属关系和精神状况等因素导致养老需求问题日益复杂化。
(一)老年人群间收入不平衡加剧
据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年报》显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长8.6%。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分配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养老需求和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收入较高的老人更倾向于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收入还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有着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老年人经济条件越好,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会越大,其个体经济状况会对养老观念以及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个人年收入决定着老年人自身可支配收入的多少,老年人收入越高,往往会对不同养老方式的接受度就越高,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家庭总收入也是影响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家庭总收入可以反映家庭总体的生活水平,因而也能体现出家庭所能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程度。
(二)教育程度参次不齐
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能力、知识、技术、趣味、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格修养等等。教育程度全面地、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同时,对于整体社会地运行来说,教育程度分层结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地因素。受教育程度较高老年人,他们往往经济条件和思想水平也不错,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较高,因此,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自然就高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由于经济基础和思维的限制,想获得较好的养老服务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他们在享受生活方面往往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观念就会越开放,对养老服务的认同感就越好,接受性就越高,健康状况就自然会越好,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就越强,相反,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也会较高。
(三)健康状况各异
老年人随年纪渐长,健康状况也会存在差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比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模式,由于身体状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可选择的余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患病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一旦患病,养老服务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社会保障越健全养老需求相对来说就会越低,老年人如果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作为后盾其养老需求就会降低,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这群老年人因有较好的医疗服务,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所以养老服务需求自然就少了。在社会阶层的影响下,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缺乏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在自身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生活情况会变得异常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给予这些老年生活缺乏保障的人们一定的物质帮助,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在农村开展爱心捐助、志愿者活动,给有真正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问题。同时,可以对处于社会底层的老年人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深入了解这些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诉求,然后进行汇总和分析,为解决养老需求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依据。
三、中国养老需求的对策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以及立足于中国自身国情,建立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资源来源多元化、保障多层次、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管理社会化、可持续运行的养老保障制度。为了更好的实现居民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社会福祉,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科学对待老年人观念趋势转变
虽然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对当代中国人的养老观念造成冲击,促使其不断调整变化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但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养老敬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我国社会养老文化的主体。 但是随着时代进程的发展,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大幅度提升,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旅游、摄影、唱歌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中,尤其是出国旅游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其次,老年人对生活的掌控力有所加强,随着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们觉得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觉得他们有权利过自己向往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不少老人将自己的生活经营的有声有色,甚至走路带风,这让他有了对未来的期待,那是对生活的热情。最后老年人的抱团现象越发普遍,我国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对于养老的需求十分强烈,原有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以房养老方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于是催生抱团养老模式。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在一个社区、村莊,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不仅有效地排解了孤独感,还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可以科学对待老年人观念的转变,充分再利用其人力资本,挖掘大量身体、家庭条件许可且愿意继续工作的低龄老人的潜在价值,让他们老有所为,提高其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良性发展,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注重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首先在政府层面我们应该发挥好积极主导作用,把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质量纳入服务标准化目标之一,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政策方制定方面要强调其针对性与可操性相结合;其次在院校层面要解决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必须做到整合优势资源,带动引领学科前沿发展,健全职业培训流程体系,整体上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因为学校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重任;最后在企业层面应该加大对人力培养方面的投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憨实基础。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出台相对应的政策及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
(三)发挥多方面保障力量的作用
面对中国老龄化愈加严峻的现状,我们需要明确政府定位,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养老需求对策指导体制。除在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外,还需要发挥家庭、个人及市场等多方面保障力量的作用,形成一个多支柱的老年经济保障体系。社会力量作为养老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作为平台,志愿者参与,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既可以吸收政府公共资源,又可以利用市场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促成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增强贫困家庭的抗风险能力。针对空巢老人或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家庭,政府应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其解决实际的养老困难。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不足,发挥社会组织在养老产业中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做及时给予社会组织各方面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激励或税费优惠,做好宣传动员的引导者角色。推进商业保险的各种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机构的发展,作为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社会引导、监督与执法,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促子女切实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提高家庭养老方式的供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乡土中国[M] .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