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相关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315
袁月侠

  摘 要:大學生职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习总书记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我国高校职业技术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正视大学教育过程中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办好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起源于西方,其演化和发展有着独特的经历。对于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而言,虽然已经有很多高校开始实践,但仍有高校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使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总结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同时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思考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优化政策。

  一、 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因为实行计划经济的缘故,大学生就业完全依靠国家的分配。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在我国建立并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深化了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以及高校开始实行收费入学、自主择业,关于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教育走近了人们的视野。但是,我国高校职业教育无论在实践方面还是理论层次方面均处于初级阶段,在满足学生就业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需要方面仍需继续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精神。

  第一、高校对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的认识性不足。很多高校只在即将毕业的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课程,这并不能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另外,部分高校对学生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不够重视,缺乏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甚至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没有专门的职业咨询平台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咨询了解相关就业方面的知识。

  第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在校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理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己经有不少年份,但还是有部分高校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证书制度的正确指导,将传统学历教育看成“硬指标”,而将职业技能鉴定看成“软指标”,致使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不高,职业资格观念淡漠。

  第三、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运行模式较单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较强的特殊学科,只有将学科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其课程的目标宗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运行模式仅靠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课程的实践类部分活动开展的很少,甚至个别高校几乎没有,且所开展的理论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理论、就业法律和面试技巧等常识的传授,授课的案例多为陈旧和过时的,课堂内容也只局限在课本的具体理论知识,严重轻视课程实践类的部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我国传统的教育活动是事业性而非产业性的,教育管理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迫使高校各项工作主要围绕争创各种政绩指标,高校内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也大多是为了争创某些指标而服务的,所有机构的建设在定位上容易模糊不清,导致机构的事业开拓很难打开巧面。

  第二、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与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不匹配的矛盾,考前的强记题库和短期高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研巧培训,学生仅仅为了考证而考证,与社会及用企业的实际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机构的管理工作基本是遵循学校内部各个层级组织之间的权力和职责的规律,各专业院系分头实施的原则,开展各项技能鉴定工作,教学培训及鉴定工作由专业教学老师和实验室或实训中屯、拥有中高级考评员资格的人员兼职组建而成。这不利于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考核学习的重视,制约了学生职业技术发展远景的规划。在高校中普遍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狭隘的职业规划观念,如大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时普遍注重个体的直觉或随意性强,很少能够理性的考虑到职业对未来家庭和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大学期间职业教育知识的建构容易出现盲目性和片面性,普遍忽视对职业发展教育的实践部分的学习。

  第三、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错误认知。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方法简单且具有片面性;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意识模糊;职业选择与规划和自身的行动脱节;缺少职业规划实施的反馈机制。当前大学生普遍对职业发展教育的认知局限在是“一门理论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大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单纯为了能够获取学分等功利性目的,没有端正对这门课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较晚,虽然近些年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发展的不完善和课程运行模式仓促等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它没有其他通识学科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考试时也仅靠突击背诵,没有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的态度,意识不到该门学科对个体职业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稳定。大学时期的大学生普遍处于人格完善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个体容易出现波动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很多高校大学生容易出现求职择业“急功近利”的错误价值观。首先,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国内外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使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滋生一种“金钱至上”的扭曲的价值观,只追求薪资待遇,不愿意付出辛劳等。

  第五、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也处于混乱状态,大部分是上级的行政分配和其它学科的随意调配,没有严格对工作人员的所学专业、年龄和学历等进行把控。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教师严重匮乏,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更少。这也是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师业务水平整体评价较低的根本原因。大部分高校未配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大部分由负责院系学生工作的书记或辅导员但任,由于其行政管理工作的惯性和专业知识的严重匮乏,导致对该门课程的开展处于仅重视就业率和就业程序等方面,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辅导、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引导,致使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信任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开展,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常年处于“无常规计划”的状态,更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设置宗旨。

  三、我國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改良措施

  第一、不断加强的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高校尤其是专职高校在资源等方面得到政策上的保护、促进与发展,技能实训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少高校鼓励各教学单位本着整合现有资源,努力开发现有实验教学潜力,积极加强与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全面满足课内实验、课外实训及独立实践各环节应用型教学需求的高水平实验室。一方面促进学生课余实践学习的积极巧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先进的实验设施的实用效率。这就使得学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増强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组织结构。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组织机构应结合当下形式,建立两种运行模式的组织机构:一种是仅仅负责就业指导中心的组织,即高校设立一级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院系就业指导办公室,各院系成立以系书记为组长,院系其他相关职能领导和院系就业负责人员为组员,专门和独立负责院系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负责高校就业数据、就业率等就业行政事务的处理;另一种成立职业发展教育独立教研室,其人员的配备全部要求是职业发展教育的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对全校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安排设置,除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要安排专职教师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高校大学生成立职业生涯发展社团、定期举办校级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社团等,注重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理念的渗透和职业目标的科学引导。将用人单位在学生实习和正式工作期间对其本人的最终评估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初期的职业选择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三、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我国的高校教师大都是公开招聘、经审查和面试通过后,校长签署聘任合同的聘任制。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它是决定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仅要求专职教师对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有基本掌握,同时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质,需要熟练掌握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和管理沟通等专业能力。整合校外优秀人才资源,如充分调动成功校友、企业领袖和职业指导专家等,定期举办专业讲座、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或对个体进行特殊辅导等,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外的重要补充。同时高校要加强与校外大型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类项目,定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观摩、走访和学习交流,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社会环境的了解。

  第四、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认知。高校大学生应从过去的季节性教育观念转变为全方位、全程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心态等为学习目标。大学生个体要注重加强对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初步在大学期间拟定求职择业详实的、完整的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落实到大学生涯的每一学期和每一年级。在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课程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主动、积极的了解内在自我,包括了解自己的特长、职业兴趣喜恶、优势劣势、职业素质和职业环境,从而帮助大学生个体实现个性特征与职业的适应性。同时大学生要树立对职业发展教育终身学习职业价值,大学生不只思考毕业阶段的就业问题,而立足于他们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大学生个体终生的职业规划,包括职业设计、职业选择路径和职业阶段发展等相关问题,直到退休,甚至退休后也适用。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大学生职业教育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小康建设,因此政府需要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支持,专项资金给予足够保障,提高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执行力。就高校而言,要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组织机构,改进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向社会,进而实现顺利就业甚至创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袁乐,周炜炜,戴敏秀.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J].世纪桥2007(8).

  [2]李强.解读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J].管理观察,2008(12).

  [3]黄伟波.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科教文汇,2008(7).

  [4]赵崇铁,沈小友.关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7) .

  [5]张兴博.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幵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6]朱福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7]吕广文,蒋学先.论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举措[J].桂林理工大学,2010.

  (作者单位: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