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勤工助学中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坚持全面育人观,树立正确勤工助学思想认识和理念;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夯实高校育人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完善勤工助学育人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校勤工助學育人功能对策。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勤工助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勤工助学工作时,加强高校育人功能,对于规范大学生行为,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格,拓展大学生素质,将起到思想、言论及行为的引导作用。
1.我国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现状分折
1.1对勤工助学工作中育人功能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在勤工助学用人上,一般是在贫困生当中产生,尽量录用特困生,上岗前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一定的酬劳。但这种对勤工助学的定位仅体现在对贫困生的救助功能上,限制了勤工助学市场的拓展、资金的增加、类型的补充及学生素质的提升,且难以体现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结合勤工助学与社会间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真切锻炼。这样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往往忽视了高校本身特有的人文背景和知识储备,是无法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和优势,无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激励和帮扶。再加上很多高校教师错误的认为勤工助学中的育人职责在德育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里,没能认识到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势必影响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勤工助学也只发挥了部分资助功能,未能达到其终极育人目的。
1.2对勤工助学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大学生在努力寻求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心理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学业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适应问题等。在勤工助学中,常表现为性格内向、自卑孤傲、不合群、情绪偏激、忧郁困惑等现象,特别是贫困生,身处人与人之间贫富悬殊差距中,心理不健康现象更加明显。他们出现问题后,首先求助的是辅导员,但辅导员不都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不强,心理咨询技巧不全面,且说教意味很浓厚,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而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仅设为选修课;心里危机干预方案体系设计不完善,突发事件来临时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和调控。这种忽视学生特定心理需求的思政教育,必然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实效性不强。
1.3存在勤工助学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问题
尽管很多高校重视勤工助学工作,但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置不科学、奖惩监督制度不完善、经费落实滞后等情况,使得勤工助学管理体系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大部分高校没有一个独立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有的挂靠学工处负责,有的交由校团委负责,有的就索性直接由各二级学院和系部负责,各管各的,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混乱。对于勤工助学管理人员,也都是由行政人员或辅导员兼职负责,且管理老师工作又忙,流动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管理技巧和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就大打折扣了。学校对学生的工作质量和绩效,没有一个严谨的考核标准和奖惩监督机制,学生做好做差没多大区别,在岗位上耗时间,混日子、浪费时间大有人在,既没有做好工作,又没有学到工作技能,错失了提升素质、锻炼自我的好机会,而用人部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学生工作时间来衡量工作好坏,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长效激励机制。
2.高校勤工助学中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2.1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操能取到特殊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能明白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倍加努力学习,勤奋读书,增强自信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通过勤工助学可养成他们勇挑重担、乐于助人、提升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进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良好品德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但勤工助学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一种资助,它是需要磨砺和锻炼并付出精力和时间去认真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艰辛,帮助大学生摒弃“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和懒惰行为,鼓励大学生主动投入到艰苦环境中奋斗,激发大学生内在的能力、意力和潜力,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提升。
2.2勤工助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重自主学习,守正出新,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而从高校的育人规律和发展要求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其重要的内涵要素,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参与劳动获取一定酬劳,在其思想上会产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力,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会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摒弃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想方设法去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自身掌握的新观念,新思维物化为具体的现实方案和行动。新时期高等教育勤工助学在引导大学生从“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过程中,要激发着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和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学生个性化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3勤工助学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是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提升其执政能力,不断总结和发展的科学论断。高等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人才培养、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高等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过程中,勤工助学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有形的物理空间,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夯实的实践基础,为和谐校园环境创造了广阔的培育空间,对高校育人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引领大学生自立自强、勇于拼搏,丰富大学生文化内涵、知识结构,完善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辩识能力;塑造大学生优良品质、完美人格;它帮助大学生克服焦虑、偏激、自我封闭等心理障碍,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行为主体,通过勤工助学对其思想认识教育的开展,势必促进高等教育在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