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翻译观下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331
吕锳妍 谢苑苑

  

  摘 要:本文以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为理论基础,研究分析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以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为对象,基于文化突显、文化功能对等、时代相合三个原则,总结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为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提供具有可实践性的方案。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

  一、 引言

  中华老字号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社会取得了广泛认同。其中,中医药老字号更为典型。中医药老字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店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儒家“仁”的思想,儒家“正”的思想,以及佛教“善”的思想[1][2]。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势在必行,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更是一大特色。因此,本文着眼于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

  二、 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翻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派的典型代表苏珊·巴斯内特提出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1 文化翻译观的含义

  文化翻译观源于巴斯内特所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文化翻译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翻译应该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是停留在文本上。二,翻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代码重组过程,也是一种交际活动。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的描述,而应着眼于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功能对等。四,翻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以满足不同的需要[3-5]。

  2.2 文化翻译观的原则

  2.2.1 文化突显原则

  文化是翻译的单位,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前提是要突显其文化特点。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既是翻译的基石,也是翻译中突显的特色。单词只有在其所处的文化中才有意義[6][7]。

  2.2.2 文化功能对等原则

  文化功能对等,是文化翻译观中实现翻译的根本手段。正如文化翻译观所体现的,“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的描述,而应着眼于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功能对等”。实现文化功能对等,达成文化转换[6]。

  2.2.3 时代相合原则

  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原语的文化特点,更要注意其文化的时代性。同一个语言片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原语文本的取义中,注意其时代所赋予的语言意义尤为重要[6]。

  三、 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

  笔者查找研究了22家中华中医药老字号,从“仁”、“正”、“善”三个角度对老字号店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总结,详见表1:

  对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主要依托于三个原则,即文化信息的提取,文化信息的对应以及中介语的转换。

  3.1 文化信息的提取

  文化翻译观主张文化是翻译的基本单位。文化是翻译的关键,遵守文化突显原则,突出文化特点,有利于读者在译语文本中感受到原语的文化特色。如胡庆余堂“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的古训,体现了儒家的“正”的思想。正,即正直,诚信,译为“integrity”。因此,该古训译为“For every trade negotiation integrity is key,and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sofar as life remains a concern”较为合适——突出其文化特点“正”。此外,胡庆余堂另有店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强调了“善”,蕴含了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文化内涵。因此,可将文本译为“Those who do good deeds will be blessed with fortune,and the ones who do evil invite disaster”。

  除此之外,天津达仁堂的“达者兼善世多寿,仁者爱人春可回”,叶开泰的“遵古酌今,损己无欺”,九芝堂的“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等店训的翻译关键都在于提取文化信息,而后围绕文化信息进行翻译。

  在提取文化信息的过程中,一种情况便是主要的文化信息在语句中反复出现,可以直接提取,而另一种情况便是需要通读后进行概括。总而言之,遵循文化突显原则,关键在于文化的提取。

  3.2 文化信息的对应

  巴斯内特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功能对等是实现文化转换的手段。宏济堂的堂训“宏德广布,济世养生”在其官网上被译为“Spread great virtue,benefit human beings[8]”。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仁”。“德”即品德,美德,译为“virtue”;“广布”即散布,传播,译为“spread”;“济世养生”意为接济世人,休养生息,主意为“济世”,即帮助平民百姓,对百姓有利;“世人”,译为“human beings”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并无不当。然而,在这个原语文本中,“宏德广布”与“济世养生”之间暗含一定的逻辑关系,“宏德广布”是为了“济世养生”。因此,译文“Spread great virtue to the benefit of humanity”更为恰当。除此之外,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原译文为 “Nurturing kindness and virtue,preserving tranquility and wellness [9]” 依据同理,改译为“Nurture kindness and virtue to the benefit of human beings”更为恰当。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文化意象的功能对等。宏济堂的店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译文“Although no one finds the effort-making,God knows the sincerity”中的“天”被译为“God”。中国“天”与西方的“God”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文化功能的对等。

  除此之外,陈李济的“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等店训的翻译都要剖析其中的内涵意义,遵循文化功能对等原则,通过文化信息的对等来进行翻译。在翻译的方式上,采用意译更为合适。

  3.3 中介语的转换

  在中国历史上,语言形式从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中医药老字号传承百年,其文化信息以文言文形式流传下来。因此在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的翻译上,切忌仅看字面意思,区分不同时代的主导词义尤为重要。如宏济堂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中“存心”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思为“故意,蓄意”,而在古时候,“存心”常作“心里怀有的意念”或“用心实意”,因此其译文“Although no one finds the effort-making,God knows the sincerity”选意正确。同仁堂的制药准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被译为“no matter how complicated the procedures are,no manpower shall be spared;no matter how much the cost is,no material shall be reduced”。该句中的“品味”在现代人理解的主要意思是“层次,格调,鉴赏”,该意思对应下的英文应为“taste”,然而,在这句古训中,“品味”意味著“材料,原料”,即药品的原材料,换句话说即成本昂贵,因此其对应的译文将原语文本的含义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了,对“品味”一词的翻译也十分贴切。

  中介语的翻译,通常没有完整的代码单元之间的等价性,而外来的消息可以作为足够解释代码单元和消息[10]。在中介语转换过程中,逻辑关系的处理同样重要。中介语的转换不仅适用于时代相合原则,也适用于所有店训的翻译。在中介语的转换中,意译的翻译方法更为实用。

  四、 结语

  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目的在于实现文化交流,中医药老字号发展近百年,在中国国内得到广泛认同。笔者通过文化翻译观提炼了三种翻译策略:文化信息的提取,文化信息的对应,中介语的转化,并针对中医药老字号店训文化内涵,尝试进行翻译。中医药老字号店训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此笔者水平尚且,望将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完善译文。

  [参考文献]

  [1]叶丽娥,陈红梅.中医药老字号名称的文化意蕴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18):1-4.

  [2]程志立,程志强.中医药老字号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使命[J].亚太传统医药,2016(14):4-7.

  [3]Bassnett, S.&Lefevere, A.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b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4]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

  [5]Bassnett, S. & Lefevere, A.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 Routledge,1992.

  [6]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7]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3.

  [8]http://www.hjt.cn/en/

  [9]https://www.tongrentangcm.com/

  [10]Jakobson, R.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