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天朝旧梦中慢慢觉醒,统治阶级从法制方面进行变革,试图力挽狂澜,面对七次选择与机会,清末修律,法律移植,还是利用本土资源,多次尝试却归于失败,引起笔者的思考,或者有没有可能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找到一条新的道路重塑中国近代法制史的新格局。
关键词:七次机会与错过;政治影响法制;重塑近代中国法制史
引言:
每一次变革都是人们危机意识的觉醒,在这个觉醒中蕴含着机会和创造。我国法制近代化的时间跨度大体是指从清末变法修律到民国时期,西方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也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法制改革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曾有七次能够“扭轉乾坤”的机会,可是却“失之交臂”。笔者在此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思考,也大胆地重溯历史长河,找寻一条合适的路径。为什么会“白白”错过这七次机会?这七次错过在中国法制史的长河中激起了怎样的波澜?中国法制的命运有没有可能被打乱了推翻重来,驳回一局?笔者通过了解和分析,得到了一点启发。
一、七次在政治深潭中的“打水花”
1840-1842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然而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而产生了危机感,由于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人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在他们看来,中国是天朝大国,而鸦片战争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争罢了,而出让的权利和所割的地、赔的款只不过是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这时的中国人是麻木不仁的,盲目地沉睡在旧梦中没有醒来。1843-1856年,受到刺激却没有做出任何趋利避害提高反省的反应。也就是说,彼时的中国极其缺乏危机意识。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被剥夺,列强对中国领事裁判权的攫取依据于两个不平等条约,其一是1943年中英《虎门条约》,这个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双方签订。该条约规定,英国人在中国违反法律,中国无权审判,而须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来判决。其二是1844年订立的中美《望厦条约》,该条约进一步规定,美国侨民与任何外国侨民在中国发生的诉讼案件,均由美国审讯,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这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1]人们却对此不以为然。对比曾经的“弹丸小国”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之时,也就是黑船来航时,人们内心的和平局面被打破了,随之是“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明治维新,立马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成为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促进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1861-1894年,中国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次统治者才开始从天朝旧梦中清醒过来,意识到切肤之痛。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然而这实际上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设立的同文馆致力于学习外国的典型法律,试图从法治变革图强。然而这时并不能为法制的有效变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先翻译的刑法,最后才翻译了民法。因为作为维护自身专权利益的统治者是不可能将外国民法典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的精神公之于众的,这实际上也导致了学习西方法制变革的效力和成果收效甚微。所以即便这一时期,统治者力图变法图强的意愿很强烈,却囿于自身统治阶级利益的冲突和方向的混乱,使得实质性的进展很小,艰难的回应收益甚微。
这里提到1898年,甲午战败,输给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惊醒了盲目中的清政府。康梁等人满怀愤慨激情推动戊戌变法的展开,力图实现明治维新的成效。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顽固派力量的强大,以及其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以失败告终结。
1901-1912年,这个时期是清政府不断向外国学习的时期。但一方面,由于这时的清政府太着急冒进了,难免会有“病急乱投医”,法制变革具有反复性和混乱性,而且另一方面统治者还是牢牢握着权力和既得利益不肯放手。最后的迫于无奈,撒手一搏终究是无济于事无力回天啦。1901《辛丑条约》订立,赔款4.5亿两白银的巨资,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法制改革是在这样一个艰难背景下进行的,这也成了促进法制改革的诱因。义和团运动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抵制革命,展开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运动。这些情况,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姿态,应付立宪运动,并乘此加强皇权,以便镇压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挽救清朝统治的灭亡。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学习战胜国日本,赋予了皇帝各项特权,而臣民拥有的只是附属性权力。但它其实算不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只是清政府为了缓和人民不满状态的一种权宜之计,或者说工具。所以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假立宪,真骗局”。而1911年的《十九信条》则是以英国为模板进行法制变革,从各方面限制皇权,赋予议会和内阁很大的权力。这似乎能有效的实现权力的制衡,救此时的中国于危难中。然而这部法律根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随着清帝的退位,它也跟着覆灭了。
在这一时期,只有1908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真正实施了,然而它蕴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所起的作用也甚微。
1912-1915年,处于袁世凯主政时期,《中华民国约法》又叫“袁记宪法”,极大的增大了总统的权力。把立法院置于总统管辖之下,设参政院为虚设的咨询机关,在立法院成立前代行立法院的职权。利用改制宪法的办法,增加总统的职权,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由于这时民主思潮早已深入人心,帝制是注定要走向失败,袁世凯也只做了83天皇帝。
1915-1923年,这一时期是北京国民政府时期,曹锟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又叫“贿选宪法”。这一时期的宪法规定实施代议制的内容,实现民主共和。听起来似乎比较接近西式民主,但实际上这时的宪法哪怕制定得再完备,也只有民主的装饰外衣。代议制在这时的中国也行不通了。
1927-1937年时期,对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影响较大。1927.4.12蒋介石上台执政,这时的政府班子人员素质较高,行政立法的效率也较高,而且有很多人才有留学经历,国际视野比较宽。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六法全书》,只用了23个月的时间,就在史尚宽的带领下编制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典》,至今仍在台湾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政府对下层人民的利益不甚关心,其力量越来越小,因而随着国民政府的倒台,这些法典也未能在全国范围起到效用。
1946-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中指出,法律是统治阶级公开以武装强制执行的所谓国家意识形态。
至此,中国近代法制史的七次尝试落下帷幕,但它绝不只是昙花一现,这些尝试实际上为我们之后的立法提供了经验借鉴,提供了可循的道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也是经过一次次修订与不断补充内容,完善发展,才建立起现在相对比较完善的一整套法律体系。
笔者由此也看到,法制史的变化与政治的发展状况是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政治的稳定性才能承载一整套完备良好的法制体系,也才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和睦与人民的安居乐业。
二、有没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天的后人哀之,思之,以之为鉴。
笔者认为在这七次失败的尝试中其实是蕴含着大大的机会的。历史不能重来,但却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如果在哪个转折点上打破了这个链条,是不是就可以重塑历史?
我们在这些关键人物和事件上可以寻找契机。
1、如果1911年的《十九信条》得到真正实施,中国近代法制史会出现大变局?!
清朝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但仍规定皇位世袭,不受侵犯。
如果这时的统治阶级是诚恳地要实现人民主权,自愿后退到宪政的笼子里那我们是不是就能像今天的英国一样,实现议会制民主。
我们还是爱新觉罗的子民,而清帝只是虚位的君主?这种格局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但这其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十九信条》只是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宪骗局,统治者的专制集权思想根深蒂固,真正的民主难以实现。
2、如果袁世凯没有实行封建帝制的复辟,他有没有可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一條别的路?
在笔者看来,袁世凯其人是极具谋略和智慧的。如果他没有实行帝制,也许就不会在83天之后草草下台,也许能重塑法制,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袁世凯其人是有极大野心的,这就注定了他会囿于权力的诱惑,而这触手可及的利益和人性的欲望是很难被压制下去的,所以这终究会是一条不归路。
3、如果国共两党合作,现在的国家又是怎样的?
国民党拥有很多高素质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且行政立法的效率也很高,而共产党真正关心中下层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得民心,所以得天下。如果两个党派合作起来,会不会形成如今天的美国一样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可是事实上两党缺乏合作的基础,1946年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在1948年行宪国民大会上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中共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口号,在人民的支持下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昌盛。
历史是不可逆的,法律具有时代性。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选择与机会可以给后来的执政者、立法者以及学者们等以启发,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与借鉴。防微杜渐,查阙补漏,中国的法制发展建设史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中国的领事裁判权是怎样被列强攫取的.搜狐网.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