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汉再婚家庭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3888
王茹

  摘 要:近四十年来,西汉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婚姻家庭通史研究的基础上,前人主要从阐述现象、分析影响两大方面,对西汉再婚问题展开研究。其中尤以对家庭结构、妇女地位、人际关系及伦理观念几大方面关注最多。但前人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上重复劳动大量存在,多总体性宏观考察,少见再婚家庭微观实态研究,方法上学科交叉借鉴和史料运用不足,视角上偏重女性立场,忽视分析意义影响等。

  关键词:西汉;再婚;家庭;研究述评

  婚姻,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588男女结合所组建的家庭既是组成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要素,又是个体构建社会人际关系网的发源与核心。再婚,是离婚或配偶死后再结婚。[1]1629西汉再婚较为常见,这一社会现象在婚姻家庭发展史中闪现着独具一格的时代特色。随着社会史勃兴,西汉婚姻家庭史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经几代学者筚路蓝缕辛勤努力,该课题研究已有坚实基础,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家庭婚姻通论或专题性质的研究

  自上世纪20年代起,以人类婚姻发展历程为中心,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成果丰富。陈顾远最早从社会学和法学角度探析中国婚姻史发展,对婚姻成立、范围、性质、效力等方面进行介绍,为该领域奠基。[2]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是从妇女史视域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考察的发轫之作。[3]董家遵较早关注汉代婚嫁中的再醮现象,梳理考证了历代寡妇再嫁习俗。[4]吕思勉将婚姻制度视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风俗文化方面的内容。[5]王利华从家庭规模结构出发,围绕婚姻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展开论述,进一步完善了该领域研究。[6]彭卫、杨振红聚焦秦汉时期社会风俗,考察了婚姻家庭、妇女生活与地位等问题,为秦汉婚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7]。此外眾多学者从婚姻形式、家庭制度、妇女地位与贞节观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同类问题研究提供了探讨的基础。①

  综上,前人对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组织结构、亲子伦理、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多为长时段的一般性论述,而西汉婚姻和家庭形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仍需从具体的实证研究出发,对再婚家庭实态予以考察和总结。

  二、关于汉代婚姻家庭的研究

  再婚家庭是家庭模式中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特例离不开对一般家庭生活的辩证考察。汉代家庭史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涉及婚姻家庭中的结构变革、地位角色、经济问题、伦理关系等几大方面。

  (一)汉代家庭的断代研究

  杨树达最早从群籍中钩稽史料,为汉代婚姻史研究开创先声,至今仍为该研究领域不可忽略的重要著作。[8]彭卫对汉代婚姻形态机构、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详实论证,眼界开阔、见解新颖。[9]赵浴沛从家庭法和家庭伦理道德两方面探究汉代家庭内部关系,宏观细致的视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0]瞿同祖从社会阶级、婚姻风俗、家庭形态等问题分类探究,爬梳整理汉代婚姻家庭方面的重要文献,为该课题研究提供重要史料支撑。[11]此外,岳庆平、马新、顾丽华等学者的研究都为我们从不同方面探究西汉家庭全貌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②

  (二)关于再嫁现象的研究

  该方面主要聚焦于贞节观念下的再婚现象。龚维玲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了历代再嫁现象,探究影响再嫁风俗盛行的因素。[12]赵志坚认为西汉现实中社会贞节观念淡薄,妇女再婚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级和阶层。[13]孟戌坤对原配妻子生活状态、离婚再嫁等方面的论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4]此外,龚悍真、王扬、郭玉峰、刘伟杰等多位学者均对汉代再婚现象进行讨论。③关于贞节观念,吴景超对两汉寡妇再嫁风俗背后的贞节观念状况进行了分析,是涉及该问题较早的研究。[15]此后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进行了类似论证。④目前,学界对该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在众多特殊历史条件影响下,汉代贞节观念较为淡薄,各阶层改嫁再嫁普遍,社会对此接受程度较高。

  (三)关于家庭地位的研究

  该方面多以女性地位为焦点。熊岩较早关注汉代女性家庭生活和职业,从经济角度讨论妇女地位状况。[16]彭卫认为汉代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低于男性,但较其他朝代妇女地位较高。[17]刘筱红从经济角度对汉代妇女的地位进行了考察。[25]黄嫣梨则将中国传统社会法律与妇女地位相结合进行阐述。[18]于琨奇认为秦汉时期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均较后代妇女为高。[19]贾丽英从家庭规模、形态、成员间关系与地位等方面对家庭婚姻生活进行了全方面考察。[20]在此框架下,高世瑜、崔瑞、李晓燕等学者均支持汉代妇女在婚姻家庭中有较高自主权的观点。⑤

  (四)关于家庭关系的研究

  从家内人际关系角度进行的考察。家庭内部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考察婚姻生活不容忽视的视角,前论通史类著作均对此方面有所涉及,在此不再赘述。

  彭卫以地域和时期划分探究妻妾称谓,推动了对妻妾关系的考察。[21]阎爱民从不同角度讨论了两汉家庭成员关系,分析核心家庭中妻子、儿子的独立人格。[22]刘厚琴从儒学角度进行考察,提出自先秦到汉代,孝道观念逐渐由双向向单向过渡。[23]马新探究了秦汉时代家内人际动态关系,认为整个家内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平等,独立与自由。[24]许智银探究了后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多样关系,有重要借鉴意义。[25]贾丽英对汉代夫妻婚姻生活进行了细致探讨与归纳,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思路支持。[26]

  从经济收入角度考察。崔锐从经济史角度点明汉代女性地位高的原因是因广泛参与社会工作。[27]彭卫深入综合挖掘史料全面考察两汉妇女在各个行业领域劳动实况。[28]徐畅指出秦汉时期女性夜绩也是个体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之一。[29]王子今认为妇女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参与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高低呈正相关。[30]以上成果为考察汉代社会中再婚家庭内人际关系的经济背景开拓了视角。

  从法律制度角度进行的考察。邢义田以简牍为中心对秦或汉初和奸案中所见的亲属伦理关系进行钻研。[31]薛洪波认为家族形态决定家族成员间的法律关系,家族法反过来对家庭成员关系起调整作用。[32]此外,多位学者都在研究中对汉代家庭关系予以法律制度方面的补充,可见该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⑥

  三、关于汉代亲子伦理观念的研究

  家庭关系发展史中,亲子伦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学界对亲子伦理观念研究呈多学科交叉态势,从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视角不断探索,成就显著。前文所举通史性家族、家庭和婚姻史著作中可见部分对伦理观念有所涉及,以下不再详举。

  关于孝道内涵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刘修明透过“孝”在汉代社会生活中表现和特征,研讨产生“孝”的社会基础及其社会影响。[33]孙筱认为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秩序,提出应将孝道观念与家庭内部关系紧密联系起来。[34]赵克尧认为汉代君主推行孝治促使“孝”在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升格。[35]关于“以孝治天下”的研究成果颇丰,還有不少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汉代的“以孝治天下”与小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

  汉代孝道与思想教育方面的研究。晋文先生精辟地指出经学发展下孝道观念对婚姻家庭、亲子伦理影响重大。[36]李建业认为“孝”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也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贯穿汉代始终。[37]秦铁柱指出汉代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影响,成为汉代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的主流思想,视角独到。以汉人义利观切入家庭关系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汉代亲子关系的认识。[38]

  四、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汉代婚姻家庭史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前人筚路蓝缕孜孜不倦的探索为本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研究内容上多总体性宏观考察,对汉代再婚家庭实态深入微观性专门成果不多。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史著作车载斗量,以秦汉断代做考察的专著也不胜枚举,对西汉一代的研究涵盖婚姻生活方方面面,但由于史料的缺乏和历史线索的复杂,直接以本课题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为匮乏。

  第二,研究方法上学科交叉借鉴、史料运用不足。由于该领域研究开始较早,早期学者限于出土文献缺乏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隔离,研究方法多以研读传世文献为主,并较少借鉴其他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这使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空间。

  第三,研究视角上,多从女性主权角度进行探究,部分问题只关注原因及现象。不可否认,近代女性史研究的兴起是婚姻家庭史繁荣的重要助力,故多数学者从女性角度对汉代婚姻生活形态、家庭成员地位和关系、亲子伦理思想作探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男性也是婚姻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针对汉代再嫁问题研究中,看似成果颇丰,但重复劳动大量存在。学者们往往就同一问题展开相似或相同论述,介绍现象后分析原因,少见分析该现象对个人、国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角度单一且涵盖不全,真正有突破性的论著不多。故西汉再婚家庭这一课题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注释]

  ①参见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张敏杰:《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王歌雅:《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②参见岳庆平:《汉代的家庭与家族》,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马新:《两汉乡村社会史》,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顾丽华:《汉代妇女生活情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③参见龚捍真:《汉代女子的婚姻独立人格》,《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科版)》1997年第1 期;王扬:《试论妇女在婚姻生活中自主地位》,《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5期;郭玉峰:《两汉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天津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刘伟杰:《由汉代妇女离异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代人的贞节观》,《民俗研究》2007年第1期。

  ④参见赵志坚:《两汉女性的贞节问题》,《历史教学》1998年第4期;张小稳:《贞节观念历史演进轨迹的重构——汉唐间贞节观念的不断加强》,《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6期;房占红:《也谈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⑤参见高世瑜:《中国古代妇女家庭地位刍议——从考察“三从”之道切入》,《妇女研究论丛》1996年第3期;崔瑞:《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李晓燕:《从婚姻、家庭看汉代妇女的地位》,《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2期。

  ⑥参见臧知非:《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继承制度初论》,《文史哲》2003年第6期;高凯:《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女户”问题》,《史学月刊》 2008年第9期;李国锋:《试论汉初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陈顾远.中国古代婚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3]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董家遵.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5]吕思勉.中国婚姻制度小史[M].上海:中山书局,1929.

  [6]王利华.中国家庭史(第一卷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7]彭卫、杨振红.中国妇女通史·秦汉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

  [8]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9]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10]赵浴沛.两汉家庭内部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1]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12]龚维玲.中国古代妇女再嫁习俗探微[J].民俗研究,1992 (3).

  [13]赵志坚.两汉妇女的贞节问题[J].历史教学,1998(4).

  [14]孟戌坤.汉代原配妻子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5]吳景超.两汉寡妇再嫁之俗[J].清华周刊,1932,(9、10).

  [16]熊岩.汉代妇女的家庭生活和职业[N]大公报,1950—5—31.

  [17]彭卫.汉代婚姻关系中妇女地位考察[J].求索,1988(3).

  [18]刘筱红.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J].中国史研究,1995(4).

  [19]于琨奇.“赐女子百户牛酒”解——兼论秦汉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1).

  [20]贾丽英.论汉代女性的家庭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21]彭卫.两汉妻妾名谓略考[J].中国史研究,1987(1).

  [22]阎爱民.西汉家庭成员的内部关系及其特点[J].历史教学,1990(3).

  [23]刘厚琴.论儒学与汉代父子关系[J].齐鲁学刊,1992(4).

  [24]马新.秦汉时代家内人际关系的变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25]许智银.汉代后母的形象[J].文史杂志,2004(4).

  [26]贾丽英.谁念西风独自凉——秦汉两性关系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7]崔锐.略论秦汉女性的经济地位[A].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秦汉史论丛(第九辑)[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8]彭卫.汉代女性的工作[J].史学月刊,2009(7).

  [29]徐畅.秦汉时期的“夜作”[J].历史研究,2010(4).

  [30]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女工商业主[J].中国文化研究,2004(9).

  [31]邢义田.秦或西汉初和奸案中所见的亲属伦理关系[A].邢义田.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C].北京:中华书局,2011.

  [32]薛洪波.秦汉家族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3]刘修明.“汉以孝治天下”发微[J].历史研究,1986(6).

  [34]孙筱.孝的观念和汉代家庭[J].中国史研究,1988(3).

  [35]赵克尧.论汉代的以孝治天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36]晋文.论“以经治国”对我国汉代社会生活的整合功能[J].社会学研究,1992(6).

  [37]李建业.孝与汉代家庭教育[J].东岳论丛,2007(3).

  [38]秦铁柱.论汉人义利观与汉代家庭关系[J].管子学刊,2009(4).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