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盲校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现状及破解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469
杨冬生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视障教育在内的特殊教育随势而进快速发展。2007年联合国推出《残疾人权利公约》(下称公约)后,我国政府在残疾人权利保护和落实方面更是加大了推进力度。“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是《公约》中提及的诸多权利中的一个方面。2017年我国政府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下称条例),把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视障适龄儿童以及多重残疾儿童基本上都能够进入盲校接受教育。成就固然让人欣然,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我们对特殊教育自有规律的认识尚有不足,对《条例》第23条“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教学”的落实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的,要有所突破,惟有创新。笔者是一名盲校初中历史教师,在此,仅就盲校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盲校;初中历史;教育教学

  一、引言

  视障教育是针对视力缺失人群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WHO”对“盲”的解释是这样的:“双眼中优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称为盲或完全看不见或仅有光感的是全盲”;“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至0.3范围内,对事物的观看存在模糊,借助助视器可以进行阅读或工作且不能矫正的则被称为低视力”。基于此标准我国盲校的在校学生中约60%为低视力,而低视力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身或借助器具是能够较慢速度阅读学习的。

  如果每个视障儿童都能够接受《条例》规定的细致完善贴切的教育与技能培训,是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并用所学技能服务社会获得收入达到经济自立。他们自然会赢得更多的认可和更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绽放生命活力并释放人生价值。

  二、盲校历史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组成差异大,课堂教学难以分类兼顾

  受生源群体、师资力量和办学硬件等的制约,目前国内大多数盲校采用的是全盲与低视力、肢残(视力可)及低智(视力可)混合编班这种形式,因此课堂上也只能采用无差异的平推方式实施教学,因人而施的个别化教学方式难以展开,教学效果难以达成齐头并进。

  (二)课时的刚性限制,辅助教学方法无力开展

  盲校与普通学校一样执行着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初中历史每周只能安排两节课的授课时间,而盲校的视障学生,摸读速度较慢。课上,教师只能把过多的课时用在尽可能的语言描绘和解释,课程推进较普通学校慢许多,在有限的课时里把课程内容“说完”已显紧促,没有多余时间让学生消化课本内容,也难以展开课堂讨论及正确历史思维的培养。再一个难以协调的就是很难有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诸如承载历史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去对应课本探寻历史。

  (三)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配备弱

  很多学校对历史课缺乏足够重视,特别是没有高考压力的特殊教育学校更是把历史课放到了次要位置,这表现在历史课任课教师大多是兼课,非经历史专业科班出身的多,非专业人干着专业事,年龄偏大或转岗的教师任教历史课似乎是常态。历史课所需教具配备方面也是不够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盲校历史课教学都形成一定影响。

  (四)教法循旧,激发不出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体现在实际历史教学中的表现就是部分教师缺乏教学课研积极性,教法创新动力不足,知识积累及业务提高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方式,没有考虑学生条件(视力差异、阅读能力差异、智力差异)的差异性对接受能力的影响,缺乏灵动性、趣味性,大多以完成课时任务为目标。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地迎合老师的“说”课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破解与突破

  (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主动求变,在课程设置上普校与特校要有所区别

  根据盲校学生视力这一因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不适宜盲生学习的理科课程教学内容,压缩课时,适度增加文科课时量。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是否可以因情而变,在教学大纲制定方面“对症开方”,给予盲校相应的教学自处权;二是学校也要有创新的勇气破“规”,只要对教学发展有利,就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适度增加历史课时。

  (二)为了充分体现差异化、个别化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情况(残疾级别、种类)科学分班(组)实施对应教学。当然这样就必须增加历史课课时总量。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增加历史教师的配置职数或消减历史课教师的其他兼课,解决当前一个教室、一堂课、用一套教法面对多种体况残疾学生混合班施教的弊病,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条例》推进差异化个别教学的理念。

  (三)提高历史任课教师的价值认定值,激励历史教师热心专业发展,积极开展课研,创新教法,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可从下面四个方面予以考虑:

  1.给予历史课教师与主课教师同等的成就感、获得感。

  2.给予历史课教师更多的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专业水平。

  3.逐渐改善盲校教学条件,即增设足够的教室、宿舍,为差异化、个别化教学提供条件。

  4.历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好学生“听”的优势,改变平铺平叙的旧有传统教法,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历史;以此培养出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四)在课时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根据章节内容把历史课搬进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让盲孩子们用手去摸读历史,摸识战国时形态各异的各国钱币,帮助理解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去摸一摸编钟,听一听编钟打奏出来古风古韵;走进曾经的战场,让盲孩子们(有视力的同学可用眼看)摸一摸墙砖上密布的弹痕,让亲历战争的老革命,讲一讲人民子弟兵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是怎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不畏流血牺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去工厂看和听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理解改革开放为什么是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

  ……

  四、结论

  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会对教学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求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育。因此,为了达到历史课教学的目标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鼓励所属盲校在教育部关于特殊教育有关法规的指导下,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校而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学校实施的历史教育教学措施和办法。一个民族不能忘记自身发展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课里有政治、有思想、有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代表座谈会上提出了学校思政教育的要求,结合历史教育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根植于视障学生心中,这也是响应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政课讲话精神切实有效的融合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李泽慧.特殊儿童的优质教育 [M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 2017.5.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山东 潍坊? 2610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