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网络素养“三位一体”培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288
赵真

  

  摘 要: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使用者中的生力军,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传播内容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网络素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在文献研究和对部分大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网络素养现状。针对从问卷中发现的大学生网络素养薄弱环节,提出政府、学校和个人的“三位一体”培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一、研究背景

  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网民以青少年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高,达27.9%。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使用者中的生力军。[1]

  二、实证研究

  1.问卷设计

  在问卷正式形成前,笔者对部分大学生访谈,归纳了已有文献研究及被访者列举的网络使用行为和网络素养现状。本研究设计的量表包含3个部分:①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性别及年级。②网络使用现状,包括使用网络搜索、社交、購物、学习、娱乐等行为,共6个测量项目和1个开放式问答题。③网络素养现状,包括鉴别信息、秉持道德、依赖倾向和批判态度,共12个测量项目。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式量表,测量项目从“从不”到“总是”或“不符合”到“很符合”5级递进,对应分值为1至5分。[2]

  2.基本数据

  本研究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校学生随机抽样,使用“问卷星”APP发放问卷533份,收回533份,全部有效。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选项频数频率

  3.数据分析

  网络素养现状数据显示,①鉴别信息能力。能够识别垃圾信息的得分4.21,能识别网络诈骗的得分2.49,是否曾泄露个人信息的得分2.99(越低越好)。这说明被访者对垃圾信息鉴别能力很高,但也较易泄露个人信息,自我保护能力略显不足。②秉持道德能力(得分越低越好)。面对敏感舆论错误处置的得分1.27,泄露他人隐私的得分1.29,剽窃网络资源题得分1.99分,第三题得分高于前两题,这说明被访者拥有很好的网络道德素养,但正确处置获取和使用网络资源能力略显不足。③网络依赖倾向。沉迷网络程度的得分3.89,没有网络感到不自在的得分3.11。被访者使用网络娱乐和学习时间对比的得分3.29。这说明被访者比较依赖网络,且更多原因是娱乐。④网络批判态度。认为网络存在太多诱惑的被访者接近95%,该题得分3.43。认为网络易成为违法犯罪工具的被访者超过95%,该题得分3.39。认为有关部门对网络监管不足的被访者超过92%,该题得分3.4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被访者在看到网络有利一面的同时,对网络造成的负面作用持批判态度。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互联网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新应用层出不穷,大数据获取用户信息变得容易,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且良莠不齐。互联网领域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甚至存在空白。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开展调研,加强加快建设覆盖互联网新形态的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政策及责任制。

  加强对互联网公司监管与用户权益保障。“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不规范表现之一,大学生群体收入低,容易被蛊惑使用其满足消费欲望。工商、网监、信息化及教育部门应当形成合力,一方面加强互联网公司资质审核,屏蔽高危流量,净化网络空间,一方面对大学生普及互联网金融常识,树立正确消费观。

  2.学校层面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在大学生群体经常访问的网站、使用的应用程序等领域铺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以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对大学生讲透彻、说明白。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公德、网络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向大学生宣传先进典型人物,警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设置网络素养通识课程。很多高校已设置信息素养课程,但此类课程偏重图情方向,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鉴别、使用和评价互联网、数据库和图书馆文献资源。而传播学或心理学课程多是作为专业课程或选修课存在。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仅体现在鉴别和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上,也在于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传播原理,以及自我认知和自控能力养成。因此,高校有必要打破图情学、传播学和心理学学科界限设置网络素养通识课程。

  3.个人层面

  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面对通过网络发布的不实信息,如商品信息和言论信息等,没有批判性思维方式的人容易被其煽动性或诱惑性引导。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维的再思考,这种思考是理性的、独立的思考。批判性思维包含6种技能,通过6个问题来表达:观点的来源是什么?这种说法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观点的证据是什么?结论是否被偏差污染?推理中是否有谬误?是否需要从多元视角考虑?网络不实信息经过如此推敲,将显现其本来面目。

  增强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调查中显示,由于自媒体普及,有些被访者无意中成为网络违法信息的制造者。要明确法律红线,掌握互联网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在《刑法》、《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相应规定;熟悉互联网管理相关规定,如《关于加强国际通信网络架构保护的若干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此外,要正确分配时间,正确处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学习、生活与娱乐、休闲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实现理想、学习技能、培养积极的社交关系和提高自身修养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8-20)[2018-8-29]. 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2] 黄发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1):27-33.

  基金项目:本文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研究”(SZ201816)资助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