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等重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任重而道远,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担当、新的时代要求,必然地要求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形势下思想理论的客观必然产物。
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重大突破,前景十分光明,但改革进入深水期,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方位的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折射出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广泛,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国外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加剧。
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经济上对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达到30%,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这一切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指导今后中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形勢下,面对世界上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抨击,如“西方中心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不畏艰难,顶住压力,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关键指导思想,正是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宽广的视野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深入分析其理论来源,有利于形成长期坚持并发展这一思想的行动自觉。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与灵活应用。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出真理性、实践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巨大飞跃,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的思想文化要在中国结果,不仅要适应中国的经济、政治的现实需要,还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做到民族化、中国化。可以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和结果的肥沃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时代价值作出重要阐释,善于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破解现代难题,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无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全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三严三实”等学习教育,这些指导社会不断发展的思想中都闪烁着“以和为贵”、“天下为公”、“民贵民本”“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都洋溢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优秀民族精神。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党史国史的梳理与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可以找到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又能了解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既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历史、现实、未来都是相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历史意识,历史眼光,历史思维,将中国的党史国史有机地融入到治国、理政、管党的现实实践中。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一方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干部。
党的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新时代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执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担当作为意识,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理论素养,增长工作的专业本领。同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一名党员同志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主要内容,形成学习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另一方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党所处的新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运用到自身具体工作中,尽最大能力为人民切实解决好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自身发展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发自内心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自省机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