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性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078
王晶晶

  摘要: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距离世界中心的位置越来越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成功的背后,是改革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处理的众多矛盾的堆积。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遇到的阻力前所未有。伟大实践必将产生理论创新,同时,伟大实践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既是改革这一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也将指导改革不断深入。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個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体。理清二者关系,增强二者的协同性,助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有效实施,是本文的出发点。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协同

  无论任何执政党,只有正确处理好治党与治国的关系,才有可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使命。中国共产党,自从其建立之日起就将解放劳苦大众、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所要进行的伟大事业和光荣使命,始终坚持自觉地进行自身建设,并将自身建设与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所进行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结在一起。一方面,始终坚持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坚持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服务党所领导和进行着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从自身的奋斗之中、在治国之中汲取养料,促使自身不断健康发展。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新挑战下,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必须强调和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性,使治党与治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相辅而行

  1、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历史同向性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这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时间上的巧合,是我党在深刻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我国国情的科学认识之上提出来的,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协同推进。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稳步向前推进,党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实现了由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向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

  这一历史性进程的最新科学成果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提出与协同推进。它实现了将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与坚持各级党组织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辩证统一;促进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良性互动;推动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一体化进程。它表明,我们党有能力从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中国道路。

  2、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目标趋同性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首先,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在根本上是为了使我党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根本意志;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保证人民的根本权益不受侵犯。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保证、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我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是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领导地位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遵循。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目标共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增强治党与治国的协同性

  l、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保证作用

  治党是治国的前提和保证。如果一个执政党连自身的建设都搞不好,又如何能做好对国家的治理呢?习近平曾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就是治国理政,自身硬就是党的建设。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依法治国的保证作用。

  要想自身硬,就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党的作风建设辅车相依。理想信念教育为作风建设提供内在精神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良好的作风表现出来并得到检验。进行作风建设,就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同样,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须紧抓作风建设,这是党在90多年的成长中找到的一条基本规律。习近平同志对党的作风的地位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

  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同时,习近平同志又对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突出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要想自身硬,就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一科学的论述,阐释了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有机统一,揭示了新时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规律。

  2、着力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促进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向前推进,必然会对从严治党展开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党和人民的事业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依法治国对从严治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升其对从严治党的推进作用。

  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治国理政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提升从严治党的有效性。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持续增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多年快速发展中不断积累的矛盾迫切需要有效的解决。与治国理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想对应的是:“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繁重更为迫切”。④党的建设是随着国家治理的发展而同向发展的,在国家治理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都会是党所迫切关心的,并且都会成为党的建设的发展动力。在治国的引领下,党的建设更具方向性,从而显著提升从严治党的有效性。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为从严治党提供制度支撑。依法治国,必须要有法可依。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其他法律条文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都要在宪法的大前提下发挥效应,党规党纪也是如此。我国的宪法和其他法律条文是随着我国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的,并不是亘古不变。随着我国宪法的不断完善、其他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更具法理性,更具科学性。党规党纪一般都会先于宪法的修订,并且会比宪法更加严厉。一旦党规党纪在宪法的修订中得以体现,那么依规治党就拥有了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的支撑,从而为从严治党提供最强大的、最根本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