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某职业学校的心理辅导系统作为出发点,由对此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进展情况作出分析,提出问题,得出解决方案,对其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前景给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心理辅导;现状;发展;未来
学校心理辅导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指导运动, 并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行为治疗理论与个人中心理论的兴起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普及,香港和台湾率先在20世纪中期引进和发展了各自的学校辅导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内地的学校心理辅导才出现。此后30年间,学校辅导系统迅速成型并且在城市和较发达的地区的优先得以迅速发展。近代,中国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辅导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但从全国范围上来看,我国内陆地区的学校辅导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深圳某高级技工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背景分析
学生信息:年龄大致与香港F4-6学龄相同,基础课程学力则相当于band3,学校开设必学的基础课程,着重培养技术型实用性人才。从2009年9月开始,学生在最后一年均须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学校心理辅导服务信息: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于学校于2006年转制时创立,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配备两名具有专业心理辅导资格的、长期在学校从事心理辅导服务的专业人员,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问题。目前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是接待主动来访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心理老师采用多种心理咨询技术如当事人中心法、行为治疗法、精神分析法等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以期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两名心理辅导师监管学校组织的有关心理健康安全的活动,各项活动一般由各班级负责在各班开展,并且将活动结果整合报告学生处。
二、心理辅导的优劣势分析
从人数来看,此学校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人数少,这样既降低人力成本,又节省了资源。这种人数上的安排归因于中国大陆心理辅导的机制。一方面,学校的心理辅导相关活动并不是由心理辅导部门一力承担,而是由几个部门联合策划举办。另一方面,学校的心理部门一般采取治疗性活动为学生有问题上门求助,心理老师给予一对一或一对小群体的帮助,如此工作量不大。从人员素质上来说,此学校的心理辅导人员都具有心理辅导的相关资格,并在辅导学生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因而也是其优点。从心理辅导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上看,心理辅导并不只是心理辅导部门的责任,几个部门间的合作、相互制衡可以令整个学校系统更加平和运行,防止某些独断、看问题片面的问题出现。
但同样的,此学校的心理辅导系统也存在问题。首先在人数方面,心理辅导老师和全校师生的比例大约是2:6000,这样的比例严重失衡,虽然可以应付平日学生比较少的上门咨询的情形,但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心理事故,如涉及到整个学校的灾难性事件(如同学或教师在校园内自杀事件)时,这样的心理辅导师资配备是远远不够的,届时只能求助于校外的心理辅导工作者,而这样对人力、财力是个挑战外,学校外人员入校园也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制度上,心理辅导部门属学生处管辖,但是部门内部没有管理人员,也没有层级的概念,在与其他部门合作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分工不明确,导致各部门间相互推诿、转移责任。三是学校对心理辅导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某些学生不知道心理辅导的确切作用,也不清楚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界限,因此鲜少有学生自愿接受心理辅导。最后是此学校的心理辅导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估机制,对心理辅导活动、项目的策划、进行及结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估,只有包含组织者反思的活动报告。
三、完善中职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对策
要做好中职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首先必须要了解这类学校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的年龄与中学生一样,因此具有普通中学学生的共性,但也有中职学生特有的心理问题:首先,心理不成熟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较为敏感脆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都是他们的“通病”。其次,生理与心理的协调性。其次,高职学生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时期的生理变化容易令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甚至产生消极、抵抗、厌恶的心理。再次,自卑心理。中职学生中大多都是中考失利者,他们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此外,以此学校为例,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再加之对青春期的懵懂,容易陷入自卑心理中。最后,心智与现实的不平衡性。中职学生一般会比普通上高中直至大学的学生更早的走上社会,在他们学习的第三年就会进行顶岗实习,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感或过早的踏入社会容易更加早的产生一些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不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为此,要完善中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重视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其心理的健康与否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中职学校应将心理健康作为学生是否健康的一项指标。因认知上的直观性和思想上的不成熟,某些学生容易新对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学校的重视能够促使教育者指导学生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树立积极的心态,减少应激反应对其的消极影响。
(二)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加强学生管理
学生赖以生存的心理環境和社会环境,既可以是影响心理应激的来源,又可为摆脱心理应激的影响提供支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宏观上的把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能建立稳定的心理系统,从而为从容地面对心理压力源,并找到解决的策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在对学生做心理建设工作时,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些社会性事件,进行有效的评估,老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对学生做出及时的管理。学校心理部门在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时,应发挥系统的积极作用,从而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
(三)改变现有制度,确立独立的心理辅导体系
在制度上,学校应改变现有的制度,确立起一套独立的心理辅导体系,在心理辅导老师之上设置一个心理辅导督导的角色,用以从宏观上调配学校资源来支持心理辅导工作,而心理辅导工作则由心理辅导部门单独管辖,这样既可以保证心理辅导的专业性,也可以使部门中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协助管理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首要是提升学校内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资质。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素质,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再者,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应与同时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来。重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程度,是协助心理健康教师的管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手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使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从而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的作用
从学校方面入手,学校首先应重视心理辅导这个问题,并且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力度,提高心理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干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心理辅导的宣传,使学生改变视去看心理辅导如去治疗心理疾病的观点,正视心理问题并在有问题时积极寻求有关专业人士的帮助。从家校整合上看,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合作,改善我国心理辅导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利用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心理支持力量,提高心理辅导效率。从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上看,要改变心理辅导和德育教育混为一谈的情况,熟练将各种治疗方法运用在合适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活动内容以预防性活动、发展性活动为主,如毒品危害宣传/青春期教育等,配合治疗性辅导活动。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中国教育科学,2018,1(01):62.
[2]李小霞,付洋.高职院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路径探讨[J].科教导刊,2018(06):164.
[3]郝化琴.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辅导现状及改进策略[J].东方教育,2016年24期。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