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体育锻炼对普通专业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208
张蓉

  摘 要:研究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量对普通专业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锻炼量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越强,目标专注能开越强,人际关系越好。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弹性

  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因此酿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阻止这一现象的发展,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弹性是避免悲剧产生的重要渠道。

  心理弹性又叫做心理韧性,是指当个体面对内部或外部的压力,经历诸多挫折或者遭遇艰难的困境时,激发内在的、潜在的能力和心理特质,并运用个体所具有的内外心理资源进行积极的补救,适当的调节自身状态,并最终获得摆脱困境和挫折的现状,使自身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态度或个体能力[1]。心理弹性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有研究发现,心理弹性是动态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众多的心理需要,包含了:尊敬、爱、价值、挑战等众多心理需要,而这些需要则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同伴等众多的外部保护性因素,呈现出一种高度亲密的关系,如果众多的外部保护性因素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众多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意识、远大目标和志向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心理弹性的特征会保护青少年远离危险因素的影响,并且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个健康模型已经得到了众多家庭、社区,学校、科研机构的认同。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过程中能让青少年感受到众多的心理需要,并能培养出众多的具有心理弹性特征的心理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学者张佳佳对1066名军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2],发现军校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需要经常从事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在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参与活动次数维度上面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其他专业大学生,因此,军校大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紊乱水平明显更低,热情性、外向性、自信心和情绪稳定性等代表心理弹性的心理能力明显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说明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使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呈现出一种较高的水平。

  前人的研究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增强体育锻炼,建立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心理弹性可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普通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参与者

  选取普通专业大学生300人自愿参与研究,填写相关的调查问卷和量表。

  1.2 研究材料

  研究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为研究工具。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为我国学者梁德清[3]修订,包括3个维度,分别是强度、时间和次数,体育锻炼的总量=强度*时间*次数,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2分。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由胡月琴,甘怡群[4]编制完成的,适用对象是青少年,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及协助五个因子,计分方式为5点计分法,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2-0.851。

  1.3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为92.67%。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

  2.结果

  不同的锻炼量为自变量,以心理弹性的5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总得分在不同锻炼量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目标专注和人及协助维度有显著差异。使用LSD法对不同运动量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心理弹性总得分在各组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且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心理弹性的总得分逐渐升高(p<0.05);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维度的时候LSD检验也发现,各组呈现两两显著的状态,且随着锻炼量的增高,得分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维度没有出现显著性的结果。

  以心理弹性总得分、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为因变量,以体育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弹性总得分、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的预测度,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总分预测显著,解释了心理弹性2.5%的变异;体育锻炼对目标专注的预测显著,解释了目标专注的1.3%的变异;体育锻炼对人际协助的预测显著,解释了人际协助的2.5%的变异。

  3.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量对普通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弹性的预测力,结果表明,心理弹性总分、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维度上呈现随着体育锻炼量的增加,得分显著升高的趋势;体育锻炼对心理弹性总分、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维度的解释力分别为2.5%、1.3%和2.5%。

  关于体育锻炼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我国学者欧阳翠云对中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积极认知、自我悦纳、情绪的稳定和控制能力上,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直接对中学生心理弹性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中介变量对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5];陈万红等利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体育锻炼参与的时间和参与的项目呈现中等程度的相

  关[6];刘晓云的研究结果发现,锻炼次数越高,心理弹性越强,锻炼时间越长,心理弹性越好,且伴随着更加积极的认知,因此,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7];还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項目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弹性的锻炼成都有所差异,选修篮球、足球、以及现代舞项目学生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选修太极拳项目的学生[8],可能是由于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对抗性强、竞争形势更加激烈,需要个体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和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这样在目标专注维度上就出现了项目的差异,而对抗性和竞争性以及队员之间的配合性对于培养个体良好的人际协助能力、抗挫折能力都具有积极的的意义。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虽然与前人的结果并不是保持完全一致,但是都支持了同样的命题,即规律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对个体的心理弹性具有积极的效益。研究结果还提示,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干预时,应该重点从提高个体的目标专注力和人际协同方面入手。虽然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维度在本研究中的结果未出现显著性的差异,但是鉴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限制和心理弹性构成的复杂性,在干预是仍然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并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大样本量。心理弹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续研究应考虑更多的第三变量的影响,如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

  4.结论

  体育锻炼的总量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越强;体育锻炼的总量越高,大学生的目标专注力越强;体育锻炼总量越高,人际协助能力越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提高注意力并能改善人际关系。建议大学生经常进行具有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经常参与到集体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去,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和心理弹性。

  [参考文献]

  [1]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9-40.

  [2] 张佳佳.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及心理弹性促进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0:27-28.

  [3] 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 (01):5–6.

  [4]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7-8.

  [5]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33.

  [6] 陈万红.鲍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12):7-8.

  [7] 刘晓云.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运动,2013(4):21-22.

  [8] 韩尚洁, 高明, 段卉.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15(4):13.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