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746
颜雅玲 马众

  摘 要:高校是向大学生传播先进文化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接受信仰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在信仰教育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大学生树立信仰产生影响,高校对信仰教育重视与否、信仰教育内容科学与否、信仰教育方式创新与否以及信仰教育人员专业与否等等都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不可比拟的影响。高校是目前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本文探讨的着重点在于目前国内高校在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供给学生更为优质的信仰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信仰,摆脱“信仰危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越来越令人担忧,其表现出的世俗化、功利化和物质化等倾向与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背道而驰,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接受信仰教育的场所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其信仰的形成。因此,探讨高校目前在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的現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有助于高校调整方针,给予当代大学生以更优质的信仰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仰,为国家输送更全面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旨在于为高校解决在信仰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建议,为高校能够更好的传播优质教育给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水平的如何将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水平。如今大学生“信仰危机”趋势愈发严重,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对国家未来的繁荣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代大学生接受信仰教育的主场所则是高校,高校在对大学生信仰教育上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变革期,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健康与否直接对国家未来发展进程造成影响,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高校在向大学生传播正确信仰上起着主桥梁的作用,只有高校重视信仰教育,善于发现且乐于改进其在这方面的问题,才能为大学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大学生才有可能树立健康信仰,才有机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谐发展大展身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二、高校在信仰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落伍

  高校在信仰教育上缺乏与时俱进的态度,自然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信仰者。如今国内高校信仰教育的主形式仍是思政课教授,教师按照课本内容或者考纲要求向学生传授信仰知识,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万千,往往课本分发到学生手里后国家形势、最新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例如2018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国内几乎所有高校早已开始本学期的课程,课本内容及考试大纲已基本定好,许多高校的思政教师并没有向学生详细地说明党的十九大给国家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当代许多大学生,尤其是还未入党的大学生对国家时事关心程度十分薄弱,有的甚至不知道这一会议何时何地召开,他们这一态度本就影响了其信仰的树立,而有部分教师也只是简单提及甚至从未提及,这导致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信仰。

  2、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传授信仰知识的主渠道仍是思政课,其他形式的传授在许多高校并不常见,而高校思政课目前,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思政课对大学生缺少吸引力,无法聚焦大学生意识形态,课堂状况及教学秩序堪忧。尽管一些高校在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也希望发挥大学生的主动精神,也尝试了其他一些教育方法,比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但是即使外在的形式有变化,内在的基本模式仍然是沿用集体灌输的方式,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个性启发和因材施教,更加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教育。如若高校不愿意多费心力开展多渠道的教育形式,自然无法结出什么好果实,如今许多高校信仰教育状况堪忧也是收到其教育形式单一的影响。

  3、教育人员“非专业”

  国内高校频繁出现教育人员专业不对口,更不用提现今逐渐被“边缘化”的思政教育,许多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并非专业人员,高校领导认为思政课什么教师都可以讲授,并没有对此加以限制。部分思政教师不能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授课水平一版,授课内容比较枯燥,内容和教学形式都不能与时俱进,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任务,勉强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对知识点的讲解缺少实践,理论脱离实际。这严重导致了学生接收的思想教育并非全面专业,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会造成严重的冲击。

  三、高校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增强信仰教育的时代性

  只有高校真正重视起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调整方针增强思政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灵活性与生动性,积极关注国家最新的发展形势,授予学生最新的思想,才有可能培养出思想与时俱进的信仰者。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大学生们增加关注时事的频率,通过印发最新宣传册、张贴学习报等方式创造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关注最新时事政治,树立最新思想信仰。

  2、拓宽信仰教育的渠道

  高校要做到“拍拍脸、跺跺脚、站起来”,积极借鉴其他取得成功的案例,形成校内传播渠道多样化,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高校传授知识的乐趣,还能激发学生接收知识的兴趣,树立全面的信仰。高校要开展更多渠道的信仰知识传授,如请校外名师来校内开展信仰讲座、举办信仰知识竞赛、利用学校报纸或者校广播台定期刊登、播报国家最新时事等等,这些都是高校进行信仰教育的好办法,渠道多样化有益于学生选择,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吸收知识。

  3、加强思政教师的选拔

  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选拔,专业对口应是基本要求,教师素质、能力水平等也要仔细考察。教师是高校向学生传授信仰教育的主体人,其能力水平、自身素质将对学生思想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高校不应随意分配,应重视起来,吸纳专业、能力、素质都符合要求的教师,给予学生优质全面的信仰教育。

  4、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高校要加强网络和媒体工作,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抓住教育主动权,将网络建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受网络影响很大,是网络和媒体传播的主要受众,高校要加强工作力量的投入,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网络和媒体的制度建设、功能建设和内容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青年正是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在其为个人而奋斗之时,也正是在为祖国达成梦想而奋斗,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国家的未来造成影响,其信仰的坚定、正确与否对祖国未来的形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信仰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形成是十分关键的。当前国内高校应正视自身在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解决问题,如借鉴国内外在信仰教育方面出色的高校,向其“取取经”,并结合自身学校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手段,致力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水平,帮助其解决“信仰危机”,摆脱信仰的功利化、世俗化,建立马克思主义唯物信仰,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华伟.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6.

  [2]马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

  [3]朱永民.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