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我看来,习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避免做“教书匠”而要成为“大先生”,这是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更要善于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领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反复强调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三大规律,即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恰恰经常被我们这些一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忽略。大学生思想教育不仅需要讲究理论修养,更要注重高超的技巧,而“亲情式关怀”尤其必不可少。在高校,离开了人才培养就无所谓教师,学生成才应是教师最大的成就。高校育人是一个长达四年过程,其中“最后一公里”,也就是第二学期开始的毕业生教育阶段,长期的班级学生教育经验告诉我,在这个阶段,科学把握好“亲情关怀式”毕业生教育的开展,尤其重要。作为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体会是:
一、帮助规划未来,让学生能体会到“家长式”的苦心
“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所代表的是中国式父母的最单纯和最朴素的愿望,作为大学生的家长,无论是处在哪个社会阶层,都无一例外地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夙愿。而这一愿望能让每个大学生内心有真切的理解和接受才能转化为自身成才的动力。遗憾的是,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对自己未来的担当,当班主任动员学生考研的时候,不少学生提出来,母亲不想让自己出省,担心离家远。好象母亲的目光就要决定自己儿女未来的职业和事业选择。孰不知,自己的母亲也许走出自己村庄之后,最多去过县城,这样的生活经历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女去复制未来?也有的家长,无论孩子学什么专业,一律提出,希望自己子女将来能回家当个初中小学教师,好象这个职业就是家长为孩子提出的最高职业选择方向。因此,既然学生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我们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就需要拿出“家长式”的苦心,为自己班级的每个学生的人生勾勒出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在班级中,我对所有学生提出了毕业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要求,笔者的观点是:从中考到高考再到研究生考试,这应是当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三个阶段,需要面临三段必然的选择机遇,不能轻易退出,既然自己没想好大学本科毕业想从事什么工作和职业,那么就先选择读研究生,在更高的专业层次上,再自己决定如何选择未来。为了让班级学生接受这个观点,不仅要在班级会上反复强调,而且更重要的是,经常找机会从家长关怀儿女的角度,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主任是在真心关怀自己,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笔者曾带过本学院第一届本科生—食品工程学院食科0902班,这个班在2013年毕业,迄今毕业整5年。当时这个班级的39人有18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他有的学生选择企业就业或西部计划等路径。到目前,这个班有20名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职业岗位。而与之相比较,另一个本专业的平行班食科0901班,当年考上了10个研究生,全班40个学生全部在企业就业。笔者曾与该班团支部书记,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沟通,学生说,老师你班学生,是你给他们灌输的好,才发展好,我们班不行。这个当年的优秀学生已换了好几个企业,工作一直没稳定,还业余时间再准备参加省公务员考试。笔者班中,也有2个同学,当年坚决不考研,今天对笔者说:老师,我后悔了,当初没听您的话。
对班主任来说,那些暂时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家长式亲情教育应具有的情怀和责任,让学生走出你的班级后,依然把你看成自己的家长。
二、唤起心灵感应,让学生能体会到“母亲式”的愛心
教育的精髓在于爱,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深切的关爱,就如同对待自己孩子那样灌注爱的情愫,学生才可能接受你,在你母爱般的视野中成长成才。笔者曾带过班的学生家庭困难,父亲患病离去,给家里留了沉重的债务,就对这个学生关心相对多了一些,毕业的时候,他害怕笔者动员自己考研,整天趴在图书馆学习躲避,后来与女友一起去北京百度工作,发展很好,月薪已达到一万八。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两人的目标是争取在北京安家。当他和对象在老家结婚后,来到学校看班主任,吃饭的时候,笔者说,你喊上几个咱的同学和老师,我请你们吃饭,结果一个没喊到,在学校他就性格比较孤僻,处理关系不那么理想。最后,笔者给两人包了喜钱,又请两人一起吃了晚饭。学生说:老师,您就是我俩在学校的家长,一直象我的父亲,我俩会每年来看您的。还有一个学生,当年专科学历通过自考,考上了研究生,当时笔者为了她的研究生调剂费了不少周折,她在研究生毕业那年,考上云南一所高校当专业老师,就在这个季节,带了一盒老家的小樱桃来看笔者,她在学校校园转了好几圈,说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大学校园,以后很难有机会再回来了。我说中午我请吃饭,让她喊上熟悉的老师,结果中午一个没有来,她说:老师,回到咱学校,我好象就只记得您一个亲人了。笔者只好找个老师作陪,请她吃了这顿说不出滋味的饭。笔者班级曾有一个广州市的学生,属于学霸级学生,外语特好,结果考研分数很低,没考上。原因是大三考试谈对象,当时笔者说父母知道吗?说知道,还振振有辞说,大学期间不体验谈对象的感觉,就是大学生活的残缺。父母着急了,与笔者反复电话沟通,笔者查了香港申请读研究生的相关资料,为家长提出了这个路径,结果家长恍然,很快为这个学生申请了香港城市大学读研究生,一年后毕业考取了香港一家著名保险公司的金牌经理。不仅如此,这个学生的父亲还在当年,介绍自己弟弟的孩子也从广州考到笔者学院学食品专业,说让笔者继续好好管,他说,他们全家都信赖这个学校和这个学院。
教育是一种大爱艺术,而班主任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恰恰最能让这种爱获得心灵的回声,笔者很不理解有的班主任竟然自己班的学生不仅不了解,甚至四年还不认识,倘若如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就仅仅是一种形式和架势,无法获得真实效果。而提倡高校班主任拥有这种“母亲式”的爱心,不仅是学生成才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接地气”的最好方式。
三、塑造长者形象,让学生能体会到“家庭式”的关心
班级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下的工夫大小,最容易从学生的成长成才效果中体现出来。好的班主任是一个学生班级的核心,这个核心作用发挥好,班级整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笔者喜欢将班级看成一个家庭,而班主任要用奉献精神和无私之心,让学生从班级中体会到“家庭式”的温暖。
记得学生在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中,以《最美的太阳》来比喻笔者这个班主任。其实,在文章中所列举的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但学生都看在眼中,牢记在心里。其实班主任就应象太阳一样,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象对待自己家庭成员那样,热情对待每一位班级的学生,用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记得有一次傍晚,笔者正在操场锻炼,班级的一个女生宿舍的几个学生一起找过来,原来她们宿舍一个山西籍学生,家庭相对比较困难,这个学霸类的学生,由于本学期课程压力不大,无聊之中,偶然玩会手机被骗走6000元,整个宿舍凑钱帮她先还上,因笔者锻炼不带手机,大家就找到操场。由于这个学生很敏感,又不敢告诉家里,宿舍的几个学生央求千万别批评她。于是,笔者先为她垫付2000元,又协调学校基金会等多方帮助她度过了难关。后来,这个学生几次要还钱,笔者让这个学生发挥学习优势,带着宿舍同学都考上研究生,如果她考上985,这笔钱就是给她的奖励。目前,这个大三宿舍的几个学生,在她的带领下,都在努力准备研究生考试。显然,对于这种事情,如果单纯批评学生几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关键要抓住契机,变坏事为好事,那么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自然可以预期,而这种做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不仅如此,学生毕业了,还应将这种家庭的关爱延伸出去,有机会就多关心自己的学生。笔者在学院八年,带过很多班级,虽然学生送走一茬又一茬,可只要有闲暇时间,就问问学生近况如何,有的学生研究生毕业了,需要联系就业,只要能帮忙,就尽心帮助。很多学生在社会上有了成绩,考上公务员或事业编之类,就喜欢向笔者报喜。那些研究生毕业的学生,都年近三十,有机会就催促他们解决家庭问题。这些看起来平常的小事情,學生都记在身上,毕业多年的学生,无论是在那里,只要和笔者交谈起来,就会抒发一个共同的感慨,认为笔者是大学时代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而且很多学生强调,现在没有这样老师如此关心学生了。就在前天,有个毕业5年在北京杂志社工作的学生,竟然这样说笔者:老师,因为一直没有混好,就没脸联系你。笔者带的班级,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数量一直比较多,学生去新疆、贵州两年回来,虽然环境不那么如意,但共同的声音都是不后悔。笔者带过的一个专科班三个学生,从新疆回来到学校看望笔者,在办公室呆了一下午,为笔者办公桌上的东西擦洗一遍,将书架上的书整理一遍,再把地面拖了好几遍,拖得一尘不染,临走的时候,发回的短信是:老师,真不舍得离开您……者接触的学生,很多都愿意将笔者看成自己的“叔叔”或“大大”等长者。有一年学院举办毕业生晚会的现场,礼堂里全场全场回响着喊笔者“大大”的欢呼声,那场面,每逢想起来,都感动的要落泪,那是学生对一个班主任与老师的最大的认可。
总之,虽然高校班主任不是一个职业但胜似一个职业,这项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爱心来灌注,需要苦心去奉献,要让学生始终感觉置身于家庭的氛围中,那么立德树人才能够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机结合,高校校园才能始终充满“亲情关怀式”的人文教育情怀。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法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