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升政治信念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参与理论社团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团的发展和社团的质量,更关系着高校理论社团帮助大学生提升政治信念,完善自我政治人格的效果。而目前,大学生理论社团在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将朋辈效应运用于高校学生社团是社团发展的新维度。本文以朋辈效应为基础,研究高校理论社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朋辈效应;大学生;学生理论社团
一、 相关概念
1.1 朋辈效应的概念
朋辈效应的朋辈,有同伴,同辈的意思。通常指年龄相近,具有相似的生活成长经历,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群体。朋辈效应就是年龄相近,具有相似生活经历和共同爱好的群体在一起分享经验、知识、观念。由于年龄爱好相似,这些天然的优势会使群体成员之间产生一种亲密感,使得群体成员之间更容易理解彼此,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教育者输出的观念和知识。朋辈教育具有双向互动性和自我提升型的特点,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有较高的契合度。
1.2 高校理论社团的定义
高校学生社团定义为:是大学生群体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则某种目标和需要,在学校实际的情况下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结成的自我管理、开展社团活动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学校社团的目的是活跃学校氛围,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理论社团从狭义上说,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宣传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
二、 朋辈效应理论型学生社团宣传思想中的特殊优势
1. 平等互动的朋辈效应优势有利于思想的宣传推广
在校园中,大学生之间容易因彼此的年龄、经历、性格、爱好、价值观以及文化背景的相仿而建立起朋辈关系,朋辈关系即指朋友同辈间依托各种媒介方式建立起来的联系。这是高校政治理论型社团在大学生中传播政治文化思想的一大便利人际交往条件。
相比较于高校中的其他组织社团,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内部各个成员之间都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相处模式有利于减少陌生人相处时的防御性,推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能有效利用朋辈之间的认同感,使成员受到他人、群体的相互感染而加深对政治内容的了解并將其进行传播,使得每个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多样化的朋辈交往活动使得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的活跃度不断增加
通过朋辈交往活动来传播和宣贯最新的政治思想离不开平台和载体。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我们调查到目前各大高校的政治理论型社团主要依托于校团委、党校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开展的活动也多依靠三方的宣传,而活动的主要类型有摄影比赛、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征文比赛、知识问答等。多样化校园活动的设置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宣传了政治理论知识,提高了大学生群体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同时参与活动的过程也使得大学生们能增强人际关系的交往和互动,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3. 新媒体发展下的朋辈宣传为社团宣传的辐射面逐步扩大
在宣传过程中,您觉得采用哪些创新的宣传方式您能够接受?( ) [多选题]
相较于以往宣传的传统模式来讲,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发展使得宣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效率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有接近90%的人使用微信,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以及与好友沟通,71%的大学生愿意通过微信去结交一些新的朋友。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更愿意以新媒体的模式去接受宣传。朋辈群体的高频率沟通和交流是微媒体如微信、微博等能够深刻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动力,而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微互动”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朋辈群体交往的积极性。所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促进的朋辈效应下高校政治理论社团思想的宣传,大学生们可以在积极参与其组织的线下活动的同时利用线上的朋友圈、微博、知乎等方式了解政策并加以宣传,以此使得新的政策能够在得到推广的同时更加深入人心。
三、 高校理论学习社团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状调查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采用采访调查以及问卷调查两种形式。针对海事大学校内同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到其在有关习近平新思想方面的了解程度、易于接受的宣传模式等相关问题;针对上海市各大高校相关理论社团,采取采访调研的形式,通过与其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掌握上海各大高校理论社团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1)有接近一半的同学对习新思想仅仅只是略有耳闻,了解较多的同学只占调查同学中的15%左右,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对于新思想的宣传工作还不是很到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2)从调查结果看,有过半的同学都愿意以微信推送、短视频的形式去了解习近平新思想的内容。
(3)从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更愿意在课堂上和通过专题讲座去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愿意去更多的参与与其相关的活动。
(4)在是否参加活动的问题上,虽然有四成同学表示自己愿意参加,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在有同伴的情况下参加,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活动设置需要改进,以便能更吸引到同学们并引导其主动参与。
2.采访调查的结果:(以上海商学院为例)
我们通过走访多所高校的相关社团,发现大多数理论社团都具有社团的成员分布单一,活动参与人数少,创新性弱,在对外交流弱,自身发展存在局限性的问题。但是在所调查的所有高校中,上海商学院的申音社表现较为突出,其利用多方资源开展了创新性的活动,吸引到了多方参与,并且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了周围其他高校,各方通过沟通交流使活动更好的开展。这值得其他高校的理论社团学习。
四、 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的主要问题
4.1学生自身方面
高校理论社团因其自身学术性问题和其他学生社团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不易被学生接受认可并参与其中,此类活动小众化特征为社团发挥朋辈效应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理论社团学习的枯燥不能“迎合”大多数人的爱好,高校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兴趣类社团;另一方面,部分反对甚至恶意破坏理论社团的学生利用大多数同学对理论社团不甚了解的情况,趁机对其进行功利性的丑化,影响其他同学对理论社团的正确认知。同时,在高校理论社团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成员素质不一加大社团管理运行的难度。
1、 受时间限制或个人兴趣因素高校学生自身不愿加入社团。首先,高校学生学业较繁重,参加其他艺术发展类或兴趣类社团活动较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加入理论社团,额外学习理论知识。此外,理论社团多半活动限于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其课程枯燥乏味,新颖程度较低,高校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在面对诸多课外社团活动中,更易选择趣味性更大的其他娱乐性社团,而非加入学术性理论社团。
2、 反对派学生群体的逆反心理作祟,恶意破坏理论社团活动开展。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中甚至出现一些反感、抵触思想理论学习的特殊群体,他们认为思想理论的学习大多为古板、无用的教条,任意拔高、甚至崇拜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潮流。这部分学生群体主体意识淡薄不仅自身抵触理论社团的发展运行,且肆意丑化理论社团形象,致使较多学生对理论社团望而却步,其逆反心理所致的失范行为对一定程度上的学生造成一度的信仰危机,并且逐渐多元化、功利化,客观上对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的危害极大。
3、 学生成员素质不一加大社团活动开展难度。即便是进入理论社团中的学生,其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在对上海市高校理论社团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时,我们知道在社团纳新方面诸多社团对新成员个人素质没有做过多要求,由此可能会对社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且部分学生进入理论社团的动机多元,目的不纯,较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加入社团混取综测绩点而非真正学习相关理论,促进自身思想道德文化修养。
4.2理论社团方面
目前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发展存在诸多不成熟、不充分的现象:理论学习型社团自身职能定位及组织建设不完善制约其相关制度建设发展,缺少教师专业化的指导导致社团自身发展缓慢,难以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社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亮点;同时,各高校对社团的扶持力度不强,活动内容随意,活动次数及参与人数受到极大的限制;再者,各高校理论社团间也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环节,使其内外信息闭塞,难以发挥理论社团应有的朋辈宣传效果;此外,在宣传方面的不足也极大的影响社团知名度,从而使诸多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相关社团,其朋辈效应受到极大限制。
1、 职能定位不明确,组织建设不健全。上海市诸多高校都是直接隶属于校团委,部分高校理论社团主要作用是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宣传党和国家及学校相关理论思想,其职能定位更多的是高校部门职能的发展延伸,具有强烈的高校主体色彩,缺乏理论社团本身主体的实践能动性,难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其次,部分高校理论社团组织结构简单,层级关系不明确,组织内部纪律较差,使社团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致使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挫,甚至还有一些社团规章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真正实施到位,致使许多有相关组织建设的社团内部管理依旧松散,形成恶性循环。
2、 活动形式单一,宣传方式有待多元。在对上海海事大学一千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37.8%的学生不知道本校存在社会主义理论社团,更不用提及参与其中,可见理论社团鲜为人知,影响之小。又红又专的理论社团缺少必要的推陈出新活动,与具有较大娱乐性的社团相比缺乏吸引力。且理论社團具有其他社团的“通病”,部分理论社团活动的次数不仅少,且内容过于单一枯燥,缺乏创新亮点及闪光点。其次,有些社团虽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运用新的网络媒体宣传自身理论,但没完全摆脱传统媒介的宣传方式,依旧存在宣传渠道及中介落后问题,未能真正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在统计高校活动推送微信号信息时,可以发现诸多理论活动阅读量少的可怜,转载量更是微乎其微,如微信号sshysclub在2018年9月中推送“参加'2018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中阅读量仅有35,转载量则是0,可见仅仅转发推送的形式不能使更多同学关注其相关理论知识。一些社团甚至出现为了某种社团利益单纯找人刷浏览量的情况,这种骗人行径最终不能发挥理论社团真正的功能效益。
3、 信息资源交流环节欠缺,缺乏相应的人才资源。理论社团间交流较少,各自为战,校内理论社团联合度不够,校外交流延伸不足,内部与外部没有实现良好的信息互通交流,彼此闭塞,难以相互借鉴推动发展,难以最大化发挥理论社团宣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朋辈效应。通过对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社团负责人访谈,了解到其读书会等特色社团活动还未稳定落实下来,其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校内外信息资源整合交流方面;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团代表同样认为高校社团间在交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方面待进一步加强。而在理论社团内部上,缺少相应的人才资源。没有专业的领导者管理社团,使社团犹如一盘散沙,难以集思广益推进社团建设。
4、 缺乏相应优秀教师指导,社团建设迷茫。理论社团较之其他艺术类活动类社团而言是一种新型社团组织形式,其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面对诸多理论基础薄弱、层次不深、研究性不强等问题,加之其社团内干部培训缺乏,相关优秀人才难以准确快速培养,在没有优秀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社团发展诸多问题显现,可谓是举步维艰。其中,有些社团虽然配备指导老师,但教师多为义务兼职,且自身工作繁忙,很少有额外精力和时间对社团的发展加以指导。
五、 理论社团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朋辈效应
针对高校理论社团在高校宣传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社团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而作为被宣传对象(社团活动参与者)的学生主体,存在诸如兴趣,人生规划,目标的多样性等主观因素,而导致对理论社团兴趣不高,活动参与度低的现象,我们期望通过加强社团自身建设来加以改善。
5.1.明确社团的宗旨目标,加强社团管理。
5.1.1明确理论社团管理的思想方针。在社团管理工作中逐渐确立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科学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立足发展、突出建设、分类引导的工作方针,以及发展优秀社团、培养优秀干部、扶持特色活动的工作目标,按照发挥个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工作。其中要重点培养社团骨干人员,加强对其培训。社长是一个社团的灵魂所在,而其下属的各部长是其决定能够贯彻实施的保证,因此加强对社团核心人物能力水平的培养,是社团能够长期稳步向前发展的关键。
5.1.2加强社团的管理。要在社团内部建立起快速高效的管理机制,明确每个社团成员的责任义务,主要侧重于社团成员的招募和监察,社团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a.在社团成员的招募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积极寻找对于理论学习社团真正有兴趣、有热情的人,而不是满足于社团人数的增长。同时,既要尽可能的跨专业招聘社员,增加理论社团的覆盖面,在学科边界处挖掘创新点,还要注重梯队建设,做到“大一培养选拔,大二学生全面参与,大三学生把握方向,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帮扶”的递进模式,使理论社团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加强对社员的监察,依据其表现进行奖惩。b.社团活动开展要在保证合理合法、安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5.2丰富活动形式,打造特色品牌。
5.2.1理论社团普遍的活动形式一般主要有读原著,开讲座,搞实践三大类,然而这些活动的可参与度低,趣味性不足的问题。当下是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开放、共享、互动的特点,开展大型的活动,比如近期由上海市团委、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发起的“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由复旦大学主办的 2018年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就是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介来开展微视频,摄影、征文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同学们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但始终要牢记不可偏离理论社团本质目标——以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此外,还要保证活动固定性,延续性,权威性。
2.理论社团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限,而要不保证一个理论社团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就需要社团寻找到自己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因此理论社团在涉及活动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社团本身成员能力水平,挖掘社团的特色。例如同样是对十九大报告的解读,上海音乐学院以红色音乐为出发点,追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海中医药大学以歧黄之术强调树立文化自信。根据学识、能力复旦大学博讲团采取微信预约课程,根据需要筛选讲师、备课、推课、排课、跟课和反馈的模式,发挥其学术基础深厚的优势。而本科生理论社团则侧重于发挥其话语体系的一致性,拉近与被宣讲者的距离,用自己真实的故事或者身边人的故事来进行宣讲,更具有认同感,弥补了知识积累不够的情况。
3.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校际交流。拓宽渠道不仅仅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宣传,还需要搭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让各个高校的理论社团在平台上分享、交流经验,联合举办活动等。上海成立了高校理论学习社团联盟,其目的在于实现集聚效应,满足理论社团走出校门的需求,为个理论社团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经费支持,实践机会和参加项目,实现信息共享。但目前因缺乏定期的活动组织未能很好的发挥起作用。
4.发挥思政课堂、党课、形势政策等校园平台。在我们调查的五个理论社团都依托于学校的团委、学生会组织。因此,理论社团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学校的官方宣传平台进行活动推广,招纳新社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体教育机会,在校内开展宣讲活动。
六、 总结
朋辈效应是解决当前大学生问题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等诸多问题的新方法,运用于高校理论社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朋辈效应与理论社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朋辈效应的优势,推进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开展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提升政治能力,使大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和理性的政治辨别力。此外,大学生理论社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缺乏经验指导,缺乏物质支持,学生理论社团形式主义严重等等,需要学校、老师、社团成员的不断努力,要利用好朋辈群体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形成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朋辈教育的格局,发挥社团教人育人的功能,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增强大学生继承和创新我国主导政治文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帆,黄之衡,吴越,李晋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团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2):154-155.
[2]严冬.高校理论学习社团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促进作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132-133.
[3]刘翔未.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破解之道——理论社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9):76-78.
[4]叶妮.高校理论学习社团对实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探究[J].现代交际,2017(11):102-103.
[5]郭世平,邹世斌.学习型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8-151.
[6]吕媛媛.浙江省高校学生对理论社团的认知情况调研及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6,36(01):77-82.
基金项目: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发张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宣贯十九大精神过程中的朋辈效应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