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和创新新时代社区治理,必须大幅度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注重社会力量参与。
关键词:社区;治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高低与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社区治理过程存在的困境
(一)社区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是社区服务内容较单一。社区服务内容主要以政府部门安排的社会保障、计生服务、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对群众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元化的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社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还比较 单一。
二是社区主动服务方式不健全。社区参与服务 群众的主要方式是群众的自主表达,社区层面缺乏 “自上而下”主动搜集求助信息、群众需求的方式,特别是对自主表达能力较弱的特殊弱势群体,无法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导致矛盾积累。
三是社区信息化程度较低。社区基层组织受资金、信息来源渠道等条件限制无法统筹搭建信息化平 台,社会资源及信息整合不够。
(二)社区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村(社区)每年基本运转经费,含办公耗材费、水电费、电话宽带费、报刊杂志费、会议补贴等,数量较大,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造血功能比较弱。社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财政办公经费划拨、辖区单位“化缘”和事务性工作补助三个方面,基本没有自主发展的渠道和方式,造血功能弱。
三是配套功能设施差。较多城市社区用房为租用或借用,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老城改造时未能补足,新城小区未按政策规定配建社区服务用房,有的被物业公司占用。
(三)社会力量参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是辖区单位参与度低。由于长期以来对单位实行的是纵向垂直管理,单位和社区的横向联系一直比较薄弱,单位对自身在社区获得的“隐形利益”缺乏前瞻性,导致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 区通常采用“化缘”的方式获取辖区单位的参与和支持。
二是社区居民参与度低。在参与的人群上,绝大多数是以老年人、退休党员干部为主。在参与的深度上,社区居民参与的多为固定活动或保洁巡防等简单事务,很少参与关系社区发展层面上的问题。
三是社会组织参与度低。据了解,在现有登记的社会团体中,大多属于官办和利益共同体性质。官办的社会团体行政色彩浓厚,半官半民,半政半会,完全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无从发挥。
二、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思路与对策
(一)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建立社区网站。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智慧社区纳入重点建设项目,政府牵头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二是拓宽网站服务内容,促进服务人性化。社区网站中设立如社区论坛、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百姓问答等板块,健全民政、社保、卫生、司法、教育等部门服务信息内容,完善家政、配送、订购等与居民 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服务平台,提升网络服务的实用性。
三是拓展群众信息系统,畅通诉求渠道。将群众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延伸到社区网站,社区群众可以通过社区网站反映诉求、咨询政策、享受服务,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基层、便民政策宣传在最基层、公共服务落实在最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二)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增强发展能力
一是建立以奖代补机制。财政要按一定比例提取每年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作为社区治理以奖代补资金,对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有效、群众满意的社区进行奖励,既弥补社区经费不足的问题,又鼓励社区积极 开展事业。
二是探索市场经营模式。通过投资入股、吸收民 间资金等形式,针对比较突出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偿甚至低偿服务,逐步由无偿性、互助性服务 向作为第三产业的社区服务业延伸发展。
三是加強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要督促开发商配建便民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对已经建设的,要通过购买、改造、租赁等多种渠道,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卫生 计生、法律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和便民利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
(三)建立参与激励机制,实现合作共治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政社分开,加强执法监察、分类评估,健全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发展秩序。
二是建立契约制度,引导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坚持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探索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明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驻辖区单位开展契约共建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与辖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
三是加强联合共治,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建立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联合共治”机制,以社区为指导协调主体,通过业主委员会,收集汇总小区居民信息;通过物业公司,实行辖区物业自主管理;通过小区活动,培植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山东 青州 2625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