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增强“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的历史厚重感,把孔子学说之儒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之正能量注入到中国共产党人内涵素质、价值、理想的培养、追求、塑造之中,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着深远的现实政治意义,增强精神境界里“仁道”的文化自觉性,增强价值追求里“使命”的有机整体性,增强命运共同体里“美好生活”的向往性。
关键词:“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孔子学说;正能量
中共“两学一做”之“学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内功修炼应置身深厚的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根脉中,以深其源壮其大;而孔子学说涵载着中国传统儒文化的沧桑思想、历史信息,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从心怀的理想信念、担当的历史使命的角度去與之对话,三个层面“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容是闪烁生辉的。
一、“仁道传承”照应时代变迁中精神的新追求
仁是儒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等标识着孔子学说的儒文化以人为本的特色,崇尚人性的“向上向善”的问道,追求完美。“仁人志士”、“仁和中庸”、“仁政为民”等等仁心世界丰富纷呈,千年流觞,转至在近现代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奋争中,儒文化的“仁心”融透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道德的追求之中,闪亮出“为人民服务”的新的星光。星光闪烁,放眼当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的声音深刻认识到“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放眼世界,孔子学说“仁”的思想走进思想者们的思想深处,在面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实思考中他们发出把孔子学说回归、运用于生活的强大声音,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且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在当前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变化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中以儒家理想的中心思想“仁”所强调的对人格、道德准则的持守来要求自己,就须立足岗位尽责尽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 以敬畏之心、仁爱之心、责任之心把体现“仁”的精神性、理想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核心目标。这必将是一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学习,一次剖析自己职业缺陷的心灵之旅,一次振奋精气神的的思想历程。
二、“价值系统”激越奋发向上的理想人格
仁的涵义随生活的丰富而形态万千,但它根植于芸芸众生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之三位一体的追求中。“修、齐、治、平”是儒文化“三观追求”的内在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为人生心中永远澎湃的歌,每一曲歌里都蕴藏着丰富的意涵,例如“修身”的内容有其“六艺”之广度、有其“六经”之深度。在“身、家、国、天下”的系统环境里,回味以“仁”为核心所要求的“修齐治平”的儒文化,在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韵着“立功、立德、立言”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音符;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时代进步的潮流里中国共产党人亮出“从严治党”的雄心壮志,谱写“修齐治平”的时代新篇章,追求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路上。
孔子学说提倡“入世”,主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并衍生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民众意识。儒家入世的“修齐治平”的价值逻辑定义具有强烈的人生责任感与使命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中做“合格党员”,首先强调的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当下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变化中,对于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随着理想信仰的动摇、失落,生活失去了深度和高度,生命缺少了厚重感,只有以腐败、享乐主义来填充生命的生活内容,而理想正是人能够超越这种粗浅的颓废主义泥潭的动力。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精神激越向上层面上,强调人的精神性、理想性,从而彰显其在当下中国社会开拓创新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
儒家学说在精神深处追寻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不断开拓新的入世境界。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孔子学说的价值追求是在社会生活的“系统环境”中进行着的。孔子学说注视着生命生存的“身、家、国家、天下”的有机系统环境,定义其中相应的“修、齐、治、平”的价值旋律,这旋律似“蝴蝶效应”传递在层层相依的不同世界之中。这启示着一种“以小及大”的生命生存的世界观、宇宙观,这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秉承“本立而道生”的理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心怀家国情怀,拥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
三、“大同思想”参照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宏图
让人们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是儒文化理想社会的追求。“仁”的精魂指导个体“入世”的“价值系统”的追求,而其中追求更高更深的“大同理想”是对“社会共同体”美好生活的刻画和向往。这是孔子学说在社会生活层面向前推演的必然结果。在“大同社会”里人人普照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地生活着。《礼运.大同篇》展示了“大同社会”的愿景,它激励着“救民于水火”的理想追求。在历史的波涛里这“大同社会”的愿望凸显在近现代“百日维新”运动康有为《大同书》的蓝图里、辛亥革命孙中山飘扬的“天下为公”的旗帜中;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人高扬着“解放劳苦大众,实现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儒文化“大同社会”的美景载入科学、伟大的全新的历史内容,展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步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三部曲”之中,当下这理想的希望已出现在地平线上。当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精准扶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似推陈出新的前行曲,正把中国带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境地;在这充满希望的变化境地里,中国共产党人放眼全球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丽变图,让蕴藏“大同思想”的儒家传统文化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新方式走向世界、走向全人类。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将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中,认真感悟孔子儒家学说“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的精髓,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不负自己“做合格党员”的使命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智.开展“两学一做”要把握“七个一” [J].政工学刊.2016(8).
[2]刘倩男.让“两学一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J].共产党员(河北).2016(18).
[3]鲁美武.任何把“两学一做”落到实处 [J].改革与开放.2017(22).
[4]中共十九大报告[R].2017.10.
(作者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