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时代,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普及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本篇论文以笔者团队建设的“航大英语随身学”公众号为例,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指出微信公众平台在满足大学英语学习需求的优势和有效性、延伸英语学习链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明显辅助作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1. 引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三重困境:学生学习动机短视、学习方法欠妥;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滞后;学分压缩、生师比失调,机制创新滞后。如何实现大学英语“学相伴、用相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1]。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经济模式等,促使知识学习、获得、产生的方式发生变化,给高等教育带来冲击、挑战和机遇。这一代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同时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丰富内容,拥有广泛的用户群,能够实现一对多的高效交互[3]。由于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普及和流行,这使得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成为可能。从技术和教学环境构建的角度来看,微信具有支持教学实践的可能性[4]。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机房三种。多媒体教室布局传统,师生交互有限;语音室和机房数量极少,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多、课堂大、学时少、学习成效甚微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借助微信平台及时性、交互性、泛在性的特征,可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还可以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补充。本文作者带领团队自2017年1月起建立并运行微信公众平台“航大英语随身学”(以下简称“随身学”),截至2018年9月1日,共推送文章425篇,订阅读者数11913人,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2. “航大英语随身学”设计思路与目标
当前,中国民航大学绝大部分公众号以校园生活资讯发布为主,英语学习类公众号缺失。本文作者团队率先开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和知识的公众号,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迎合时代的发展及教学需求,定时向学生推送高质量文章,并为师生沟通提供平台,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动力。
“随身学”设计思路体现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和《指南》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学伴用随是强调正确输入促学、学对才能用好的原则,是强调多变量交互作用并由此产生丰富语境(包括心境、认知语境、社会情境、语言本体语境)促学的原则,是强调外语结构必须伴随非语言变量而学的原则。学会正确使用外语的最佳途径,是学习过程中引入正确变量,促其关联整合,启动使用。相伴正确,使用才能正确;相伴错误,使用就会出错。Eskildsen(2008)发现情境语境具有激活外语结构使用的功能。“随身学”的栏目和内容设计旨在向学习者提供高质量、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语料和情境语境,提供正确的“相伴”,才可能启动正确的应用。
《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随身学”的栏目设置以《指南》为基准,三个主要栏目与若干子栏目充分体现了当中的教学目标,延长学生的学习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1)课后加油站与大学英语课堂内容紧密衔接,在大学英语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内容延伸至课外移动微型学习平台,应用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心理语言学研究显示,当一个单词与其搭配的词语共同出现时,这个单词更易回忆。“课内词汇拓展”对教材核心词汇进行详解和延伸,选取大量权威英文网站(China Daily, Reuters等),尤其民航业相关文章中的例句及段落,配以直觀信息图,为学生词汇量扩充辅以语境;“新闻听力打卡”选取BBC、CNN中热点听力材料,锻炼学生听力能力并提升其对时事关注度及理解能力。“考试资讯”介绍各类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三者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混合式学习。
2)英文万花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趣,将时事热点、民航资讯、英美国家文化等内容与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指南》明确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语言交流复杂性的认识,人们相信语言教育不只是掌握工具,而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教育。《指南》还要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民航资讯新闻”挑选时下最热门的民航类英语资讯(如C919首航、美联航事件等),提升学生的民航文化素养;“时事热点”解读讨论度最高的英语新闻;“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栏目联系东西方相关话题,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四个栏目分别从民航、时事、文化、交际四个维度实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互动展示窗则结合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展示学生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制作的思维导图、幻灯片以及视频短片等成果,邀请校友分享英语学习心得方法,并发放读者调查问卷,组织线上活动,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指南》摈弃了“基础——应用”的二分法,不再单纯强调打好语言基础,提出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想,语言知识描述融入各个级别目标应用能力的总体描述之中(余渭深,2016)。该版块尤其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展示,与《指南》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余渭深教授解读《指南》时指出,行业特色鲜明、重点培养行业从业人员的学校和毕业生需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的学校可重点培养学生在职场使用英语交流的应用能力。本平台三个栏目中大量的民航内容也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及学校的行业特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 “随身学”辅助大学英语学习的优势和有效性
《指南》中明确提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随身学”致力于营造培养和优化大学英语技能习得的环境和氛围,其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及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操作便捷、学习方式灵活。“随身学”依托手机移动端,方便快捷的推送英语学习知识,倡导微型学习及碎片式学习策略,将英语学习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2) 推送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针对90后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新潮但仍有中国中小学教学的痕迹;对体验、交互活动在心理和策略上有更多地认同;对新鲜事物诉求强烈),“随身学”通过群发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多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使用当代大学生共鸣度较高的语言风格及版面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大学英语的学时已从每学期72学时压缩至54学时,总学分也从16压缩至12。教师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已非常困难,没有时间组织课堂活动。“随身学”将重点词汇、新闻听力、翻译技巧等内容推送给每位学生,节省的课堂时间可用来组织丰富活动或讨论,或就某重点问题展开详细阐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运用各种途径、资源获取信息和知识,有主见地进行学习,并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随身学”将学习链延长,将以往在课堂上大量讲解练习的词汇和听力以及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部分任务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主动查阅文獻、小组讨论,并设立一定的考核标准,并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语
“航大英语随身学”创办以来得到了多方支持和鼓励。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评价“随身学”提到,“一定要花大力气将其内容做实做强,是沟通教、学、管的平台,也是互相交流学习的窗口,更是展现教学成果的一个舞台!”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林克难评价“内容丰富,贴近专业,为学生服务,读者受益匪浅,好评如潮,值得学习推广。”未来“随身学”将以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指南》为导向,保持内容的高质量和专业性,充分利用移动微型学习平台“微”内容和“微”过程的特点,致力于服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愿意学、学得好、用得上”并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有效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2-1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8.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4-41.
[4]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0.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