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多重人格障碍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638
李婷

  摘 要: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PD),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中的定义为: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的身份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文章主要是对电影《致命ID》、书籍《二十重人格》两部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并针对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和具体表现来提出关于其成因及治疗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致命ID ;二十四重人格

  1.引言

  分裂性身份识别障碍,也称多重人格障碍或人格分裂症,属于癔症的一种,是一种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人格分裂症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对人格分裂症的成因及其治疗方面的研究依然不算多,本着好奇,文章主要是对电影《致命ID》、书籍《二十重人格》两部作品进行深入解析,针对人格分裂患者的症状及具体行为表现提出关于可能导致人格分裂症的原因及其治疗方面的思考。

  2.作品解析

  2.1 影片《致命ID》解析

  《致命ID》拥有两条故事主线,其一是现实世界,即主角麦肯的主观世界,其二是人格世界,即麦肯身体中分裂出来的11个人格斗争的世界。人格世界只有一个场景,沙漠中的破旧旅馆,布景暗示了这个世界的虚幻。人格世界中同样只有一种天气,雷鸣大雨,这11个人都是因为这种天气,被有意无意地影响,最终聚到了这家唯一的旅馆,有种无形的力量操縱着这11人的相遇,然后开始一场场搏斗厮杀。这11个人有着各种身份,电影明星、旅店老板、逃犯、司机、妓女等,厮杀过后最终只有妓女帕瑞斯逃出了旅店并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到此,人格世界的故事看似已经结束。而在现实世界,麦肯犯下累累罪行,在一天之内杀死6个房客,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麦肯在童年时代遭受妓女母亲的虐待,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最终造成了人格分裂。他不断接受着心理医生的治疗,但在影片最后,他被自己内心里隐藏最深的邪恶人格所控制,杀死了心理医生和押运自己的警察。该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让观者直接触摸到了人格分裂的本质。

  2.2 《二十四重人格》解析

  如果说《致命ID》中带有艺术性的夸张成分,那么《二十四重人格》则是一本纪实性著作。作者卡梅伦既是文中的主人翁——一位DID患者,同时又是一位心理学家,本书是他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时的毕业论文。

  《二十四重人格》中,卡梅林(昵称卡姆)四岁开始受到外婆、母亲的性虐待,外婆母亲的乱伦给小卡姆造成了身心的伤害,导致卡姆人格分裂,中年犯病,从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下变成一个DID患者。卡姆一共有二十四重人格,在书中唤作“分身”,小卡姆每受到一次性虐待,就活生生分割出一部分自我,用“他(她)”来承受那些痛苦的经历,然后把这部分记忆“完全”抛弃,自已仍然以一个貌似完好的人格继续自己的人生,尽管卡姆清醒时完全没有那些痛苦事件的印象,但卡姆生病体质弱时,那些记忆便会冒出来。

  患病后的卡姆状态一直很糟,分身们总是会莫名其妙跳出来,发出符合他们身份的非我的怪声音,做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卡姆每次发病,身子都不由自主按照分身的意志行动,包括自残身体,卡姆自己却无力阻止。后来在医院的治疗、家人的支持下,卡姆开始接受治疗,在文章结束时,卡姆最终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病,并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3.关于《致命ID》《二十四重人格》成因的分析

  对于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结合以往的例子和《致命ID》《二十四重人格》中的描述来看,可能是由于童年受虐待的经历或有过创伤经历引起。在《致命ID》中,麦肯成长于一个畸形的家庭,在幼年时饱受母亲虐待,给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从他分离出来的人格中也可以看到他母亲的影子,可以看出他对母亲复杂的情感以及内心对家庭的渴望;而在《二十四重人格》里,卡姆在四岁时被外婆性侵,在八岁时被母亲性侵,在十几岁时被闯入的陌生男子侵犯,这些童年惨痛的经历给他年幼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远超过他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崩坏,他只能用分裂出相应的人格遗忘这段经历来进行自我保护。

  多重人格的形成往往在患者价值观意识逐渐成熟但又不够成熟的少年或者青年时期,遭遇过严重的精神上的打击而造成的,如遭受虐待、家庭的不幸、亲眼目睹杀人而又无法承受杀人的场景等。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多重人格都是被“打”出来的,都是由于精神世界受到了外界的巨大打击,无法承受,而分裂成了多个人格。

  当外界给予重大的打击,或者是从内而外迸发出的感情强度,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时,主观的潜意识中会希望这是没有发生的事情。然后在极端恐惧和极大的压力逼迫之下,心理防线崩溃,然后为了保存自我意识的完好,潜意识中会转移记忆的载体,接着会新建一个自我的载体来承担这段记忆。但是只有这一段记忆不是完整的记忆,因而需要从本我中抽取一部分记忆来填充另外一个自我的记忆空白,所以,新形成的自我就具有了完全独立于本我的记忆。其实,多重人格的分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是一种主观潜意识中分裂出另外一个自我,并且用另外一个自我来承担外部的压力或释放内部的感情。当然,多重人格的产生可能也有其生物因素,多重人格障碍有其特定的生理易感性,这就是有些个体尽管有相同的创伤经历却不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而另一些却患上这一障碍的原因。

  4.关于《致命ID》《二十四重人格》治疗方面的思考

  在影片《致命ID》中,心理医生采取的治疗方式就是以暴制暴,与麦肯心中比较善良的人格艾德对话,希望通过控制他杀死所有的人格,最后达到这个善良人格控制麦肯的目的。但事实却是麦肯最邪恶的那重人格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占据了麦肯躯体。这也说明以暴制暴的治疗方式是不可行的。而在著作《二十四重人格》中,对卡姆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则是把他已经破碎的自我重新整合起来,融合相近的人格而不是消除人格。利用催眠放松等方法让分身们按时出来“透气”,讲述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同时也让卡姆清晰地了解自己童年所受虐待经历完全真实,承认自己确实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关于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以暴制暴是行不通的,很有可能会直接使人格崩坏造成严重后果。堵不如疏,抓住根源进行疏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融合而不是消除的方式。

  当今,对多重人格障碍障碍的治疗是基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功策略的结合。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确认引发创伤记忆和分离记忆的线索,并抵消它们的这种作用。最重要的是患者必须直面早期的创伤经历,重新体验创伤的各个方面,直到它对患者来说仅仅是一次可怕的回忆,而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件。让患者学会表现愤怒、感受哀伤,学会做一个完整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尚玉峰. 文化冲突下的人格分裂——重读《琼斯皇》[J]. 成功:教育, 2008(12):273-274.

  [2] 罗立桂. 人格分裂的自我毁灭者——《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无意识心理分析[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13(4):12-14.

  [3]瞿亚妮, 唐慧芳. 谈《厄舍古屋的倒塌》中主人公的人格分裂[J]. 怀化学院学报, 2013(9):90-92.

  [4]陈静, 施琪嘉. 分离和分离性障碍的临床相关问题[J]. 上海精神医学, 2006, 18(4):246-248.

  [5]林长跃. 分离性障碍及其检测方法[J]. 上海精神医学, 1996(2):106-108.

  [6]王建平. 变态心理学, 2006年版[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7]张剑. 存在与虚无:解析电影《致命ID》人格分裂理论的内涵[J]. 电影评介, 2016(3):43-45.

  [8]范肖冬.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