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618
范子乐

  摘 要: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随后的封建王朝里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考试制度,即使到现代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也有科举制度的影响。1905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但是这一决定并非其制度积弊难返,而是体现了科举与学堂之争。本文基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角度,探讨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科举制度;清末;考试制度

  前言:学界关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制度本身的缺陷,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部分学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来作为清廷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论据。但是这一论据,并不能有效支持此论点。早在明末清初,科举制度就已出现清末时期的缺陷和弊端,随着对其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才使得这一制度沿用至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式学堂的推广和普及有关。

  一、新式学堂的出现冲击了科举制度的存在价值

  以洋务运动为开端,随着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开眼看世界,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得科举舆论的控制态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庚子事变作为科举舆论的重要转折点,其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已越来越小。当时对于科举制度的反思和批判,立足于八股文而非制度本身,批评者反而肯定了该制度对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对待科举的主流看法,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推广,产生了对科举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和否定。

  在庚子事变后,关于科举的改革已从考试内容转变为减少选拔人才数量,实现逐渐废除该制度的思路。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强调了通过人才培养实现国家富强,新式学堂的出现,为清廷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又一途径,并且这些人才更符合改革的需要。加之,清廷对新式人才的重视,使得科举制度影响力和吸引力降低,这位清廷废除科举奠定了一定的舆论基础。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廷与列强的战争败多胜少,加之国外思潮对国人的强烈冲击,使当时的国人产生“中不如外”的自卑情绪,在这种情绪影响下人们对于改革的愿望日趋强烈,态度也更加急功近利。希望通过全盘复制外国的强国之路,完全比照外国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和建设,其中对于教育领域的改革狂热,极大程度提升了新式学堂的影响力。

  二、科举制度与新式学堂的斗争

  在清末废除科举的过程中,反映了科举制度与新式学堂的斗争,针对科举的存废和优劣进行探讨,并且前者的弊端往往是与后者的对比得出。究其讨论的实质,是国家富强路线之争,围绕着哪种方式或途径更能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清朝的科举制度沿袭着明末的标准,根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的选拔要求,除了选拔文职官员外,其他的人才被视为政治人才。这些人才的属性,并不适应于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即科举培养的人才缺乏工商、外交、科技等专业人才。明清旧式学堂的发展是依附于科举而发展,其培养人才的方向,为科举考试输送人才。直到洋务运动的兴起,旧式学堂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部分学堂转变为新式学堂。这种效仿西方教育的教育体系,具有极高的目的性,清廷或办学者希望通过它培养当前国家紧缺的各类专业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甲午战争后,时局日渐艰危,清廷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进行一定的改革。这种改革表面来看是利用新式学堂解决当前人才紧缺的问题,深层次来看是实现学堂从科举中剥离。

  但是进行现代教育的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对于经历一系列战争的清廷来说,财政情况严重恶化,缺乏必要的办学经费。为了筹措办学资金,给予学生“宏奖”,即为那些能够在指定新式学堂的毕业生,授予举人、进士等出身。当新学制颁布后,基本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伴随着对学堂毕业生奖励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新式学堂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影响了科举这一进入“仕途”的传统途径。科举与新式教育,在学习目标(做官)上其实并无太大区别,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在此变化下前者的功能逐渐被弱化。

  给予学堂毕业生出身的奖励方式,使得学堂与科举出现功能重叠,由此引发了两者孰优孰劣的讨论,并且这种讨论从朝廷层面逐渐向民间扩散。在这场讨论中,并没有涉及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可能性,而是基于讨论者的立场进行存废评价。事实上,以提倡改革为主导的统治阶层早已预设科举与新式学堂孰优孰劣的前提,后者更能满足当前朝廷对于求才的需求。因此在实施此项改革时,就已采取逐步废除科举的措施,希望通过制度的改革将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的改变。基于现代的角度考虑,科举与学堂建设并不矛盾,前者能够培养政治人才,后者可以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他们在社会分工上不同,不必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态度。清廷混淆了两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属性和功能,使得科举和学堂未能發挥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作用,这种混同处理的方式,一定程度影响了后续的吏治与教育。

  结论:综合上述,清末废除科举经历了改革考试内容,向其存在价值的讨论转变,伴随着新式学堂对它的冲击,削弱了科举的功能。在激进地改革中,混淆了新式学堂与科举的功能,清廷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态度,完全废除科举制度。

  [参考文献]

  [1]谢菲,张帅.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38-43.

  [2]李兵,邹艳妮.清末科举:实践背离严密制度的困局——以一个应会试的书院老师的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2):39-44.

  (作者单位: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