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在油画表现形式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统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对当意油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油画;写意;文人画;精神内涵
隨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
中国当意油画对传统文人画的传承还体现在对透视的领悟,西方表现主义的表达方式倾向于激情、冲动和呐喊,而中国艺术则含蓄、委婉,倾向于性灵与心象的流淌。相对于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中国画家有更大的表现自由,其神思可以浮游在宇宙乾坤之中,飞来飞去,飞上飞下,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见。于是,东西南北,天上地下和万里河山皆可尽收画中。画家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真正超乎自然真实的约束。就作品的造型而言,中国绘画无意于物象造型精确的研究与描绘,而重视形象意趣的考究,以抒情达意为目的,这正是中国画艺术的特点。写意之妙,全在于画家心灵深处与宇宙万物精神的交融。传统西画多采用焦点透视,而传统文人画中除焦点透视外还多运用散点透视,这样使得画面不受定点的约束,这样的透视形式下的绘画更加自由,更加能体现写意的需要,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法,在艺术创作中也试图探索并加以运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照片写实给观者带来的画面表现形式单一审美,从而给观者带来另外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另外在画面的构成和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启发,当意油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面貌和风格。
中国绘画是表现绘画,表现画家的感情和心境,特别是南宗的文人绘画倾向于静态的表现。传统文人画讲究自然,反对过分修饰,所以在笔墨及用笔上强调“偶得”和“神来之笔”。这种“墨戏”的用笔方式是写意画家引用最多的。西方各流派绘画中的表现则倾向于动态的表现。所以即使西方画家借用中国文化的元素来绘制作品,其内涵和形式也是充满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很大错位的。中国当意油画们尝试根据油画颜料流动性差的特点加入各式油画调和剂进行了技术改良,可以令油画颜料产生流动的效果,也更容易在布质画面上产生类似于水墨的偶然效果。但是多数油画家借用某种技法或者某种形式并非仅仅是用油画来画文人画,而是用文人画精神中的某种元素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带入自己的作品,以求得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
对于中国的油画家来说,无论你的油画技法再怎样的纯熟,油画语言再怎样的地道,画出来的油画在西方人眼里仍然是东方的,有异国情调的。“就好像中国人看日本人和韩国人画中国的山水画一样,血统不纯正。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因为你是东方人,有着传统的东方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绘画思想,有自己的审美喜好”。所以文人画思想对油画,特别是写意油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真正实现“油画中国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如何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尝试。尤其是中国绘画特有的“笔墨”韵味,在油画表现中如何体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这是实现油画这一外来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建立血脉联系的关键。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游海明.《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 《美术大观》,2007(10):9.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01):1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文化馆,甘肃 定西 7481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