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能力已成为主流,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能力,旨在回归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表达能力;语文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清晰有条理提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课题调查中,68%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解、记笔记,不善于口头表达,只有32%的学生喜欢上课思考开放性问题;仅14%的学生经常发表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生回答是“几乎没有”、“很少”。 “几乎没有”、“很少”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中有48%因“怕回答错误,被嘲笑、被批评”、7%的学生因“不会”、29%的学生因“激励机制不好,积极性不高”。这种教师始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 “只动笔不动嘴”、不喜欢思考与表达的教与学方式,背离了新课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表达呢?
一、 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调动学生最大的潜能,而积极的情趣体验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兴趣。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入手精心策划、收集材料、选定主题,通过多种手段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生动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她)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借助PPT展示具体直观的荔枝生态特点,在学生有了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再分组讨论;如《雷雨》教学时,提出“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真是假?”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各抒己见,紧接着,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表演快速融入教学情境,寓个性化阅读与表达于活动中;又如《项链》,文章在“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后戛然而止,教学结束时,利用这一深含悬念的结尾,让每个学生为作品续个结尾,学生发挥想象设想各自认为的结尾,踊跃发言。总之,教师只要把握好阅读的兴趣点,就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个性化阅读与表达。
二、 多手段、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使学生会读会说
教师要构建一套多手段、多渠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锻炼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能力。
首先是互动式教学替代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互动式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个性化阅读与表达机会。互动式教学有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大多围绕设定的任务展开。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中,课堂设计要以特定的任务为中心,设计的任务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要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鸿门宴》,在看完视频就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项羽人物形象。其中任务之一: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在分组讨论后,学生的答案不一,但均有理有据,充分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又如《永远的校园》,教学时让学生从自己记忆最深的校园说起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提问:谈谈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和对新校园的感受?甚至让学生到校园走走,用心感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其次是开展“老师推介课”。个性化阅读与表达只有建立在丰富的阅读基础上,只有足够的量的积累,才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化体验与见解。我们平时的阅读大多以教材经典文章为主。但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图像、书籍等等充溢着我们的眼球,怎样从海量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益的信息并提炼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时,“老师推介课”就可以由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推介具有时代特质、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的作家、作品作为阅读对象,有意识指导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捕获、内化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得个性化阅读与表达有了厚实的基础。
再次,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课后延伸增加个性化阅读与表达的实践机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做到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地引导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利用课外资源,在课后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增加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和表达的实践机会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借助网络交流平台(教学QQ群、微信等 ),尤其是智慧校园的互动教学中心,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讨论预先布置的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见解,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这样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发挥他们的主观想象,激活他们阐发独特感受的欲望。
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与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更多的时间和环节放在学生自主阅读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教师只需担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需对文本做出权威的、唯一的解读。
首先要尊重学生选择阅读对象的权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利,例如在《我的母亲》授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亲身经历,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感触的段落进行重点阅读,使能力的水平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都能选取适宜自己的问题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某一种意义上将课堂转化为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的乐园。
其次尊重学生选择阅读方式的权利。教学中,教师不应以大众化模式来束缚学生,而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最喜欢的方法进行阅读。默读思考、轻声诵读、勾画批注、同桌讨论、借助资料等等,在自主选择过程中、在放松情绪与成功的体验中闪现个性化的火花。
在尊重学生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前提下,教师不能忽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通过设定主要任务或问题,以支持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辅助学生变成学习行为的主体。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中,设置了“质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随机、及时提出问题,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达到最优化的个性化阅读与表达的效果。
再次尊重学生选择表达角度的权利。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教师要尊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在谈《一碗清汤荞麦面》读后感时,大多学生从亲情、不屈、向上、奋斗这几角度来谈,但也有学生从感动、奉献、温暖、尊重、团结互助等角度来谈,对此,我们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借此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确:要善于思考,乐于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表达。
四、 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有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它能帮助我们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建立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几点:其一,动态评价。动态行为评价体现的是及时,个性化阅读与表达的价值指向是自主性及表达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达行为及时进行反馈。教师要明确指出学生那些说的有道理,那些有失偏颇,哪些还不完善等等。在评价中,教师除了激发学生各抒己见的热情,更要有中肯评价的才识,求同存异、因势利导。其二,多元评价。个性化阅读与表达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评价应既有书面的又有口头的、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既有傳统的又有新型的、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玉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与写作.
[2]王玉华.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研究》【QG1351-011】论文
(作者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