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3853
刘建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核心价值与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美丽中国通过绿色生活方式这个基本维度体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推动力,也是检验是否“美丽”的基本视角。生活绿色化可促进消费行为、生产行为、社会行为的改进与变革,倒逼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做出与之匹配的调整,同时绿色生活也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人类新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提到绿色发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即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低碳化、循环化等。而绿色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维度,一是在生产方式绿色化;二是生活方式绿色化,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两者协同提高国民经济绿色化程度,使得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纵向加深,由“浅”入“深”,进一步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截止目前,我国在绿色生产方面已经有了系统化的理论和做法。相对而言,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薄弱,因此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重要领域,并且该领域正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出行行为、社会绿色化程度,进而影响生产方式绿色化程度。

  一、绿色生活方式内涵

  绿色生活方式就是倡导社会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遵从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的观念,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价值取向,以合理需要为依据,把消费控制在个人和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个人、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一种生活消费方式。消费包含的物质、精神各种消费内容的数量、时间、方式等消费活动及行为。

  绿色生活方式体现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平性。包括代內公平,即同一代人,不论国籍、种族、性别、经济水平和文化差异,在要求良好生活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代际公平,即人类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类的受托人,在后代人的委托之下,当代人有责任保护地球环境并将它完好地交给后代人,作为生活主体的人从生态系统的索取者变成生态系统的增益者。二是持续性。不应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共同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这是全民目标,只有共同努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才能对绿色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对推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才有意义。绿色生活方式不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被动选择,而是值得人类主动追求的美好生活;其本质在于更全面地满足人的需要,其中,既包括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也包括逐渐凸现出来的生态需要,在有效增进人们福祉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我国构建绿色生活方式面临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国在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方式绿色化意识不强,由此制约和约束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规则。关于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各种规则与要求,在社会与公众中推进缓慢,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逆向调节。比如绿色居住行动要求推行住房简约装修;绿色饮食行动要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用手帕替代餐巾纸;绿色衣着行动要求少买一些衣服并拒绝穿戴野生动物毛皮服饰;绿色购物行动要求不买家里不需要的奢侈品,不频繁更换手机、电脑、家电等。上述提法要求人们将住房、饮食、衣着等日常消费中已经形成的一些现代高级消费方式,回归到传统简单消费方式。处于日益提档升级的消费热潮中,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改变行为难上加难。二是替代成本。绿色出行行动要求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长途旅行尽量坐火车而少乘飞机。当今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节省时间成为多数人的首选,绿色出行存在较高的替代成本,工作时间被交通时间所替代,与时代发展的节奏相悖。三是习惯依赖。中国人适合的合餐制改为绿色饮食倡导的分餐制困难重重。注重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的文化习俗已经成为国人心理上的一种依赖。

  二、生产与消费失衡,消费者被生产者左右。生产与消费失衡导致的GDP崇拜,使工业化的生产目标迷失在为生产而生产的歧途中。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在追求产出最大化目标的导控下,以最大限度激发人类的物资消费欲望为动力,通过消费的不断膨胀,来满足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成为工业化的内在驱动力。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这是任何时代人类生产的基本目标,也是最终目标。但在现代工业化系统中,则异化为消费为生产而存在,消费行为被市场所左右。从表面上看,基于供给与需求均衡的市场经济,是生产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是上帝的经济。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是一种生产处于强势、消费者被生产所左右的关系。

  三、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体制机制缺失。生活方式绿色化的体制机制缺失意味着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落地的力度不够。主要有:一是生态法治体系不完善,基层在执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县级环保局的执法问题。二是存在多头、交叉管理乱象。由于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的不通顺,一个环境问题可能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条块分割、不能整合为统一力量的问题,致使环境问题解决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三是缺乏绿色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激励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共建共享机制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因此,健全激励机制是构建全民绿色生活方式共建共享格局的关键因素。

  三、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的几个着力点

  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变革的基本思路在于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的合力,形成多元化的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格局。

  一是培育公民的绿色生活意识,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公民生态环境伦理意识,营造绿色生活氛围是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向,发展绿色生活的重要手段。只有居民形成了绿色生活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在生活中去自觉地体验绿色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益处。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人的一种生态化的生存形式,它要求人们按照生态文明理念所划定的生态原则来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组建专业的绿色生活宣讲团,进行绿色生活的体验活动,使人们对绿色生活逐步地产生兴趣。第二,绿色生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中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宣传教育将极为有利与绿色生活理念的传播,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第三,组织专业人士编制绿色生活教材,以材促学,以学促材,形成社会、社会组织、个人全员参与的绿色生活方式格局,是把绿色生活理念变成主流化的概念。

  二是推动绿色消费。消费处于人类各种活动中的下游,具有下游效应,控制消费可以成几何级数地减少资源投入。在生态系统最下游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消耗,不但可以减少大量资源投入,还可以减少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数千倍的污染排放。绿色消費主要体现在:第一,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范引导绿色生活,践行全社会节能减排,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第二,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排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公平。生产行为是“绿色源头”,绿色革命倒逼企业向绿色转型,绿色生活需求会刺激、促进绿色生产。第三,政府在刺激引导社会公众绿色消费上需增加生活和消费环节成本的考虑,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实现百姓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向往。

  三是构建完善的绿色生活方式制度体系。政府要完善绿色生活方式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具体要做到:第一,政府应建立绿色政绩考核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必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政府是实施绿色发展、引领推动公民绿色发展生活方式的组织者、管理者。政府行为、理念、言行,政府政策引导,撬动绿色消费市场。因此,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应弱化经济指标,强化总量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能满足绿色发展的考核机制,营造自上而下的绿色生活方式倡导氛围。第二,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奖惩激励等与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相对应的保障体系,注重制度的设计与落实,各个主体的付出与回报、损害与惩罚、责权利相对称,并承担应有职责。久而久之,各个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权衡代价和收益,就会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制度,把绿色生活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落实为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的核心是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积极互动,让“有钱不能任性”成为定律,也是为绿色生活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十分重要的环节。

  总之,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环保职能,构建由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绿色生活方式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考核指标量化、常态化,具有可操作性,让全社会真正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美丽中国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 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曲格平,彭近新.环境觉醒.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