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价值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与互建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422
刘程雯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价值追求方面的同向性,决定了当前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互建探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虽然教育教学体系和知识架构体系具有较大差异,但基于二者不同路径的经验积累、目标追求,融合与互建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社會主义高等教育视阈下,只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开展正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是便在价值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等等方面具备了融合与互建的明晰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融合;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95”方案和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施教体系。源于古希腊,兴于美国,通行于西方教育界的“通识教育”自引入中国以来,学术界和教育界则有颇多争论,见仁见智、褒贬不一。通识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实践模式,我国部分公办高校也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行不悖的谨慎实践,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更是替代性的全盘实施。随着实践的发展,学术界正逐步开始对通识教育在国内大学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上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然而目前的状况是谨慎实践通识教育的国内公办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两块牌子、两套队伍,不但未能相互促进,反而有教学效果的相互耗散现象。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实地考察了广东地区部分开设通识教育的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公办高校和全盘实施通识教育但没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对当前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互建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与互建的必要性

  当前,内地高校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与西方通识教育有着本质意义的不同。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角度而言,西方高等教育语境下的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具备同时并行存在的必要条件和环境基础。与之相反,二者的有机融合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和对现行的通识教育实践的角度则有必要推进二者的融合。

  1.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借鉴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大学生主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愿接受甚至拒绝,即使是表现出来的“顺从式”接受也多是“功利主义”的 “虚假接受”,为达到修满学分的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笔者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察和多所高校考察之后的深刻反思发现,主要原因存在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呆板,缺乏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特点的新鲜教学内容,过多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较少考虑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给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影响和他们的主观感知,不能解答高度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难以激起他们求知和践行的欲望,严重挫伤了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方法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囿于学时和教师编制的双重原因,往往采用超大办班额教学,全程实行思想教化和理论灌输,教师无暇顾及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和主观需求,无法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有效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特征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有导向性的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这一困境正是通识教育强项。通过对目前部分实施通识教育的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方法的观察发现,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内在提升,通过实现自我而教化外我,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由外而内的灌输;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内驱动力的发挥,通过实现个体价值而满足社会对个体的价值索取,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外驱动力的集体主义优先教育;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实现真我,通过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天平之间优化教育内容以达平衡,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固定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内源提升,通过实现众多个体的内源需求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以社会外源需求平衡个人内源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识教育因内容的广泛性,更便于采取更多结合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灵活多变且具有广泛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2.通识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引领

  据笔者考察,在实践通识教育的内地公办高校,通识教育大多以选修课或论坛、讲座、实践的方式进行,确切的讲就是对传统选修课进行系统打包,用通识教育的名称串起来,裹上一层通识教育的大外衣而已。以此种方式开展通识教育高校大多由学校教务部门统筹课程,学校各教学单位申报课程,组成选修课程体系,总体冠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名称。以各类论坛、讲座、课外实践等形式开展的通识教育,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严格审核,不但没有实现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目的,反而有悖于教育的初衷,对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当前,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泛滥化”,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向、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淡漠、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队协助思维和意识较差、抗打击抗挫折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通识教育的自我教化和内源驱动力对于上述问题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则相对不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主体内容以及由外而内的集体主义教化则可以规范和引导通识教育,消弭当前大学生由信息“泛滥化”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共同的教育目的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与互建基础

  在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都是为了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心理期待的需要,要实现同向同行的目标,必须要寻找二者融合互建的基础。

  1.教育目的具有相似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根本目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者具有价值取向的同一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1]目前国内实践通识教育的公办高校,其目的也都是完成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推动素质教育的最终落实,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以中山大学为例,其设立“大学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专职从事通识教育的“通识教育部”,规定全校本科生必须选修16学分的“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目标还是要培养理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新世纪大学生的指示要求。从这个价值维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教育目的和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的相通性和契合性,二者都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消极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冲击校园、腐蚀青年的教育方案。

  2、教育内容具有交叉性

  从教育实践和理念设计角度,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意识形态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以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团结协作精神教育等等。关于通识教育的内容,虽然国内学术界在认识上存在文化素质教育论、人文教育论、自由教育轮等诸多不同观点,但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应该是与专业教育相对应、具备特定社会背景意义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文化素养、自由思维、创新精神、独立态度的教育。唯其如此,通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全球视野的文化艺术、哲学美学、自然科技,又必须涵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的国家意识教育。可见,人文素质、国家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容设计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二者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交叉性可见一斑。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与互建路径

  我國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必须服务于这一价值。所以从路径选择的角度,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互建,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补益与借鉴。

  1.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大学的融合不能用意念构造空中楼阁,而必须坚持基本的价值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引领,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寓于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成熟体系的规范下,构建符合中国大学实际和特色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正如美国通识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通识课程中美国历史、文明、道德的灌输和渗透式教育,特别是美国文明史课程,教育学生对美国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自己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我们构建的适合中国内地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不应该包含反意识形态的所谓“普世价值观”,而是应该涵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包括全球视野开阔性,又包括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独特性,以实现舶来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和中国化,确保高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哲学、历史、法治、时政等领域的知识,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价值、法治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目的的相似性和教育内容的交叉性,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大学生通识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借鉴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更多的融合新时代的信息手段、更多的运用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在生层次改进教学理念。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的前提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达更有深度的思想,更加多元的观点,更多的强调“公民”责任而非“人民”义务。

  3.构建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3],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也必须是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结构,应以文理融合、学科交叉为基本要素,以培养人格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目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和自然人文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完备表达、善于沟通以及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同时又要避免通识教育的知识化倾向。主要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素养,又要包括文学历史在内的人文知识素养,以此为基础创设符合内地高校教育教学特点的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体系。构建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可以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在内地的办学实践经验,结合内地高校实际特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为核心课程,包含中国历史与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等一般课程在内的通识课程体系,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爱国主义和道德修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

  4.培育政治合格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其教育教学行为和课堂言论极大的影响着学生。通识教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兼具多重角色的思想引导者,更要求具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和要求。通识教育沿着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道路相向发展必然要求监管机构加强对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严控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准入标准,落实体系化的培训教育制度,引导通识教育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捍卫者。

  5.建立具有全面管理权限的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机构

  国内对通识教育进行谨慎实践的高校,多数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统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般将负责通识教育的部门作为教务处的附设机构,统筹安排通识教育的课程开设、选课报名、师资安排、資源配备和学生评价等。即便是设置了专门的通识教育教学机构的高校,其课程、师资的管理依然有开课院系负责,实际上与传统的“选修课”并无二致,所谓的通识教育也只能是流于形式,“附庸风雅”罢了。有价值的尝试应该是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熟模式,成立在教务教学管理权限、师资力量配置、经费预算和课程开设等方面均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独立运作的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负责通识教育教学统筹工作。同时,由更高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对于推进通识教育在国内高校的发展和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互建具备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 (第一版)??

  [2]李定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177-17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2017年11月第1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年05月03日(第二版)

  基金项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青年课题(编号:2018QN07)《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