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下,公民意识培育是强化道德建设、实现道德治理的根本路径。道德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旨在通过对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加以治理,以道德手段实现治理方式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可见,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是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需从现实出发,厘清当前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公民意识培育;道德治理;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展示出了巨大的活力与强有力的社会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GDP总量自1978年3645.2亿元,发展到2017年80万亿元,使我国经济进入快速车道发展,由一穷二白转变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具备社会主义性质,但它本身所具有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也向社会各领域间渗透,给当下我国公民意识的培育以及道德建设带来挑战。“竞争、利益驱动、等价交换等理念和行动原则不仅迅速占领了经济领域,并向其它领域急剧渗透和扩散。”
[1]因此,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其优势,以实现趋利避害的效果。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广大青年的创业与就业提供了有利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不断提高创新与创业水平,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公民创新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培育与提高,是公民素质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更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体诉求,公民个体与社会整体是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两个环节。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公民意识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教育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展现的活力,有效增强了广大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更加突显出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更新与建立,保障了各式各样的人才培养所需的物质基础,并对先进典型给予适当物质与精神奖励,从而保证着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有序开展。诚然,市场经济在带来社会物质财富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促进着人们精神层面的不断丰富。各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的大幅提升,为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增添动力。规范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引导,但是公民法治意识对其起着基础性作用,法律不仅保证着公民在市场竞争、交换等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还保障着市场买卖双方的利益不被损害。经济的发展必然引发法治化进程的发展,同时还促使公民对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视。当前,公民对自身民主政治权利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各项决议,越来越多的公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国家的法治与民主化进程中。新时代下,公民所具备的创新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等,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具备的主体性要求,公民意识的提升也必将有力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与国家道德治理的实现。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由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使得部分群众只顾个人利益,诚信缺失,不顾道德和法律的限制,做出违背良心和违法犯罪的事情,即是我们社会中流行的一句话“一切向钱看”。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突出道德治理与社会诚信建设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公民整体素质,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纵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民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等都有提升,但是市场经济也带来公民个体的追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现实生活中,“未富先奢”现象严重,流行比阔气、比豪气,使“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得到印证。不少年轻人追求国际奢侈品牌,认为穿在身上有面子,更有甚者为了买到各式各样的名牌箱包、香水等奢侈品,做出违背道德、违犯法律的事情。同时,不少企业生产者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生产出大量假冒伪劣商品,给广大公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这一系列负面事件,一定程度上都给国家公民意识的培育,以及道德治理的实现增加难度、带来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民意识培育带来新的传播平台,既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实现了多元化教育对象的同步接收。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度局域网、无限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2]。简单来讲,即是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虚拟网络,将各式各样的信息传输到手机、电脑、户外大屏幕、公交车车载电视等数据终端,使得各种信息能够高质量的呈现在公众面前。
究其本源与其工作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对比,具有传输效率高、表现形式好、成本花费低以及接受范围广等特点,日益受到公众喜爱,也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全新的教育宣传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使得公民教育的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系列电视栏目、电视剧作品,以及手机APP等涉及公民教育内容的软件广泛出现,不仅具备宣传教育功能,还以影音、娱乐的方式寓教于乐,将公民意识培育的隐性教育手段发挥到极致,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又如公交车的车载电视,把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给乘客,并通过事实例证强调弘扬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真正做到将公民意识培育融入到公民生活,并为道德治理的实现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各类自媒体的出现,如QQ、微博、微信等APP应用的出现,也为公民意识的培育及其检验提供良好平台。教育者可以利用各类自媒体,摆脱课堂的限制,实现与受教育者的网上互动交流,给公民教育提供方便,与此同时,教育者也可根据与受教育者的交流中,发现其思想的变动与错误观念,从而为教育者的宣传教育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
纵使新媒体的优势显然,但其对公民意识培育,以及道德治理所带来的挑战也随之跃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媒体所具有的隐匿性,给公民意识培育带来冲击。新媒体所具有的隐匿性虽然使广大网民能够无拘束的真实交流、表达个人观点,但不乏一些网民公开发布虚假新闻、对党和国家恶言相向,甚至肆意煽动民情引发社会暴乱,诸如此类的违法行为正是借助新媒体的隐匿性功能,将个人的不道德观念、行为影响到其他个体,乘借着新媒体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观养成造成不良影响。新媒体的隐匿性是互联网领域中道德治理实现的最大障碍,如何克服此类难题,将是新媒体视阈下实现道德治理的重中之重。二是新媒体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公民意识培育,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道德治理难度增加。虚假新闻、负面新闻的大量爆出,不仅仅是媒体机构或公民个人为了提高“曝光率”或“关注度”,所做出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更反映出新媒体监管机制的缺失。负面新闻的曝出虽然能比其他新闻引来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但也使得一些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公民,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而引发片面思想观念,更有甚者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念,来看待网络环境下的虚假新闻。三是在新媒体时代,各类思想观念纵横交错,不利于道德价值共识的形成。互联网领域,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发起的“西化”、“分化”思想以及采取的文化价值观念等的殖民掠夺,为我国优秀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的传播增添难度。同时,一些网络传播者为了强化自身的关注度,特意传播一些践踏道德底线的语言、图像等,来换取一时的“名气”,此类“网红”给公民意识的培育以及道德治理的实现带来了不良影响。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公民意识的培育带来新的方法与手段,利用新媒体实现当下社会的道德治理以及实现互联网领域的道德治理,要采取揚长避短的方式加以优化,特别要在新媒体的隐匿性和监管不到位上下功夫,为公民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有利平台。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各地区、各部门的劳动人员收入也逐步提高,群众生活逐步殷实,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指数攀升。涉及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快速发展,并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将重点关注民生问题,使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各类职业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区财政收入的差距,也使各地区间的公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能有一个唯一的、确切的标准,最终导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缺乏相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今后的国家建设、民生建设中,如何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重要论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人民群众切实从生活中体会到党和国家关心群众的力度与决心,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与获得感不断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有信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它为群众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使广大穷苦百姓能够敢去医院治病求医,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群众生命的尊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它能够促使群众增强对党和国家各项决议的支持度,使公民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促使公民参与到国家道德治理进程中。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国家利用财政政策实施的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决策,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公民意识和实现道德治理奠定了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逐步缩小,不仅为公民意识培育提供前提,更有不少群众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获得切实利益,也在这个过程中,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认识到党和国家对自身的密切关注,也认识到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的重要性。这使得公民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得到主观需要,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前提。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城市职工医疗保障与新农合医疗保障之间存在差距,甚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贫困地区间的最高与最低医疗保险相差数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公平与不公正建设,既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随着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对国家建设的突出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待不公平的制度问题,广大百姓存在较大不满,给后期我国道德治理的实现带来难题。
[参考文献]
[1]熊富标,《道德治理内涵的演变与良性伦理秩序的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3).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潍坊实验中学,山东 潍坊 261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