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历史逻辑,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形成过程、相互关系,分析了 “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原因所在,阐述了坚定 “四个自信”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改革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
因此,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历史逻辑,梳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形成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原因所在,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改革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2]中华民族5000多年、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这几大时间节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尽管是在改革开放后最终形成的,但却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生成逻辑。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这时,邓小平同志对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全盘设计已经初露端倪,作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大框架已经明确提出。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以此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成为引领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一面旗帜。
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九大,党的7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从大会报告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题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982年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被规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简洁、更加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社会主义,修饰语是中国特色。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但又是中国特色的,与传统社会主义有所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现阶段如果只要中国特色不要社会主义就会犯右的错误;如果只要社会主义不要中国特色就会犯“左”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既不右又不“左”。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时,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发展过程
(一)“四个自信”的形成过程
1.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4]
在这里我们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并且首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2.2011年7月“七一讲话”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5]
在这里我们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并首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學内涵。
3.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6]
在这里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4.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文化自信”一词。其中有一次是在2015年11月3日,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他提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7]在这里我们党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5.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
(二)“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道路自信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正确方向;理论自信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指导;制度自信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助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文化自信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助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力量。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昨天、今天和明天,历史、现实和未来一脉相承。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具体展开。
中国的革命、建设最初学的是苏联,中国共产党曾经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了与苏联不同的革命、建设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必定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有思想路线,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提出了总路线或者基本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既不同于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不同于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一种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犹如一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做好上篇,才能去做下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會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采取逐步过渡方式,与工业化同时并举,改造制度与改造人相结合。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1958年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然而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左”的指导思想蔓延,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但毛泽东同志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重要的思想。
3.改革开放时期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我们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凯歌行进,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制度的优势已被实践和时间所证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举世瞩目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放眼全球,中国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足以证明中国制度的合理性、稳定性与优越性。这样一套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增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以中国制度为根本保障,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制度已经完美无缺,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坚定制度自信与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是有机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这些制度,使中国制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有效的机制,能够更加顺畅地运行,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我们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中华民族自古就坚守着历史传统,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最终都被中国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借鉴先进经验又反对照抄照搬,既吸收别人好的东西又保持自己好的东西,从而在文化独立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中保持活力。
今天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不仅有对作为国家发展根基与底蕴的传统文化的自信,更有对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逐步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不断在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的进展,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一步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第一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第一版。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一版。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单位:中共信阳市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3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