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媒体时代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着力增强“三力”,做到“三个转变”,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1] 这是新形势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指南。然而,近年来,网络技术尤其是自媒体个人终端的快速发展为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泛起提供了新的便捷条件。加之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的形成期,思想具有可塑性,缺乏清晰的辨别能力,很容易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点渗透对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如何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工具来拒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如何有针对性的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迫切。
一、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易受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思想观点的蛊惑和渗透,这给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渗透和侵袭找到了可乘之机,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宣扬“告别革命论”,以淡化理想信念的方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
历史虚无主义者惯常以“反思历史”和“总结历史经验”为名,恶意放大历史人物的错误,妖魔化中共领袖人物及其思想,质疑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和发展道路,企图诋毁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成就,从而完全颠覆过去的历史,向广大学生传递一套完全不同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点。尤其是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西方敌对势力在与我国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除了使用传统手段外,网络空间更因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共享性的特点成为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战场。他们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力图建构起一套符合其思想观点的认知结构和话语体系,让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不可靠”错觉,淡化其理想信念,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
(二)歪曲党史国史,以丑化中共形象的方式冲击大学生对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3]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执政的合法性正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公开宣称革命丧失理性“只是起破坏作用”,判定20 世纪的革命给中国带来了“灾难”,革命的结果只是实现了“专制复辟”。历史虚无主义者刻意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把改革开放前近30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污蔑成“只是一部荒唐史”、“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和掩盖其本质和主流,从而一点一点侵蚀大学生对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
(三)诋毁传统文化,以动摇文化根基的方式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4] 然而,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微博、微信等话语平台,竭力散布各种诋毁民族历史和文化成就的思想言论,并通过反复的“话语轰炸”诱引大学生颠覆和毁灭其本民族核心价值理念,试图瓦解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从根本上消解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向心力,以此达到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冲击和危害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5]高校作为人才建设的“智库 ”,更有责任和义务积极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给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政治认同、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着力增强“三力”,做到“三个转变”,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唯物主义。
(一)增强网络传播的管控能力,从“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转变
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6]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监督管控能力,从源头上切断其传播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一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预见性。大数据具有舆情搜集、检索和监控的功能,学院可以开发研制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监控系统,加强对大学生对网络上出现的历史事件思想反映的动态跟踪,尤其是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等进行重点关注,从而为高校的科学决策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有益支撑。二是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动态跟踪。高校网管中心可以通过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对宣扬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信息进行及时发觉、跟踪、屏蔽、删除并阻断其传播能力;高校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的隐蔽性,默默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账号,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牢牢掌握其思想状况,发现有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时,及时与其沟通、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增强网络传播的快速回应能力,从“单枪匹马”向“多管齐下”转变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要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做法和方法,还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方法、手段、方法、载体”[8]。自媒體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否定我党我军历史的网络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必须把握“黄金四小时”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多管齐下,以预求快、以准求快、以快制快,迅速果断地处置各种矛盾问题。坚持先声夺人,抢占话语权和舆论导向权。一是要培养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史、国史、军史理论教师队伍。通过其他高校的交流与讨论,及时了解党史国史军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错误思潮的蔓延方式和特点,让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历史虚无主义事件,党史国史军史理论课教师可以迅速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二是要建立学生——教师双向互动反馈机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座谈会、研讨会、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充分听取学生在历史认识与理解方面存在疑惑和困难,采取现场答疑和研讨的方式来进行主流价值观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正面交锋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之所在,快速化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自觉强化铁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三)增强网络传播的正面引导能力,从“舍本逐末”向“正本清源”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要想彻底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和毒害,最根本的是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不断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把学习党史、军史作为每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一门必修课。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国史、军史教育,提高被教育者的历史素养。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进行现地教学,让大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领会历史;主动搜集多方历史资料,整理汇编成册,及时下发各至学生手中进行学习。二是综合运用各种自媒体平台书写传播客观历史,构建良好舆论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自媒体平台发现学生关注的历史热点问题的自觉性,追踪新的思想理论热点,积极发挥论坛、微信、微博等微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拨开学生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认识上的迷雾。三是针对被历史虚无主义者虚无和歪曲的历史内容要有序的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充分发挥各高校门户网站的发声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20/c1024-22634056.html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7-22.
[5]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 .中国青年报,2014-10-14.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8]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