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实体经济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121
张亮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实体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

  一、实体经济的概述

  (一) 实体经济的内涵

  实体经济内涵是指“关乎货物与服务实际生产的那一部分经济,是与金融市场买卖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那一部分经济相对应的经济活动。”现实世界的“直接生产活动”涵盖了三大类有形与无形产品的生产,分别为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无形的服务。实体经济实际上包括了所有这三大类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之外的经济活动,才被归入虚拟经济之列。后者说通俗点就是直接经营金钱的那一部分经济,是以钱生钱为主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就一国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来看,实体经济既包括工、农、商与交通、通信、建筑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仅包括金融、证券和房地产买卖等少数几个行业。

  (二) 实体经济的功能

  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二、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之本,发展实体经济的具有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央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

  经济体系的现代化首要就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金融部门过度扩张,经济空心化严重,结构扭曲、失业率高企,社会矛盾突出,造成了政局动荡,影响了经济长远发展。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到:只有进一步重视实体经济,才能更好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之策。保持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对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

  从全局看,无论是防范金融风险、避免“脱实向虚”,还是创造财富与就业、改善民生,都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从产业演进规律看,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好了,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才可能持续发展。

  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加快去产能进程。去产能去的是“三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不再搞严重过剩、缺乏竞争力的低水平实业,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我国钢铁、煤炭、煤电行业去产能均提前超额完成目标,“十三五”前两年全国退出煤炭、钢铁产能已分别超过4.4亿吨和1.15亿吨,2018年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去产能任务。

  2、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提出的补短板,其实补的就是創新能力。过去5年,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充分彰显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与经济实力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不适应。

  鉴于此,我国必须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为此,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3、大力推进国际经济合作

  发展实体经济,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要加强经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且相互学习借鉴,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我国正通过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在推进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我国今后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包括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这一国家间的顶层合作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对于我国实体经济来说也是重大机遇。

  (二)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结合贯彻十九大精神,统筹利用各级相关财政资金培育国际自主品牌,支持重点品牌企业开展境外商标、专利注册申请,标准认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兼并和收购境外品牌等;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继续推动外贸新业态试点、大力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梯度转移、实施积极有效的进口政策。

  (三)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区域市场走向国际化。

  (四)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2000年正式提出的。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和需求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要由最初获取能源和资源为主,逐步转向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对外投资方式也要顺应新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比如,农业“走出去”,传统意义上讲就是到境外租或买块地,然后进行农业种植,再把种好的粮食运回国内或销往第三国。这种方式需要改变。以俄罗斯为例,大部分闲置的土地在转型发展农业,俄罗斯农产品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现在很多人在俄罗斯拿不到货源,就是因为当地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而中国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能力很好,所以我们有很好的合作机会,可以选择销路好的产品品种到俄罗斯当地进行投资和加工生产,生产的产品再销售到中国。这就是定向投资、精准投资,是创新的投资方式。

  另一方面,產能合作并不是要把我们淘汰掉的设备或产品转出去,而是要把中国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的生产能力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是互利和双赢的合作。比如东南亚很多国家都面临电力短缺问题,而我们国家电力行业生产能力较强,完全可以把这样的供给和当地需求对接。当然,我们企业在产能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环境保护,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不能走我们过去的老路。

  结语

  由此可见,发展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只有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