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发展及当代价值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168
肖楠楠

  摘 要:“物化”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思想武器。物化理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它不仅渗透于经济领域,也贯穿于政治领域和意识领域。物化理论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与物的依赖关系、意识形态的建设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当代价值

  一、物化理论产生的条件

  (一) 时代背景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于1919-1922年,此时期,国际形势波云诡橘,战争与革命时有发生,社会动荡不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人类社会在现实和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斗争,胜利者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失败者则损失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极大鼓舞了各地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却并非都如此幸运,在 1918 年——1922 年四年间,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均以失败告终。面对现实的残酷教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意识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并没有到来。此时,卢卡奇在潜心反思研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上,于1923年以德文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

  (二) 理论渊源

  第一,韦伯的“合理化”观点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产生了影响。韦伯认为,工具理性是通过实践途径确认工具的有效性,价值理性是有意识的对一个特定的行为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尤其是对于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卢卡奇并不十分认同韦伯的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进行二元对立的观点。因此,卢卡奇在一份自传中写道,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对我只是起到澄清问题和开拓思路的作用。

  第二,來源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以私有制为主的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而这样的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特性,这种神秘性就被称为商品拜物教。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不是物化产生的原因,人们对商品的崇拜是由于被物所支配的后果而来。虽然卢卡奇所谈到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观点并非完全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是卢卡奇物化理论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它开启了卢卡奇真正对物化现象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物化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

  卢卡奇提出,物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教,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物化的日益加剧。在卢卡奇看来,这种物化已经渗透到个人生活和社会层次结构的方方面面。

  (一) 经济领域的物化

  第一,人的机械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机器出现,人们机械化使用机器,完全抛弃了自我意识的发展,麻木又熟练地使用机器。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逐渐丧失,只能机械的重复某一固定动作,成为机器的附庸,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人的数字化。在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资本家为了提高竞争力,把一切生产过程都要归结为最节约、最简便的数字统计。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变成了抽象的数字,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其活动自然也就变成了毫无创造性的反复操作。

  (二) 政治领域的物化

  为了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一系列立法、司法、执法部门与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处于合乎情理的法律之中,这样一来,官僚机构下层工作人员出现了严重的“物化”现象,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盲目地、机械化如机器一般单纯地工作。正如卢卡奇所说,“法律、国家、管理等等形式上的合理化……在主观上意味着劳动同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和需要相分离产生意识上的类似结果,意味着产生合理的和非人性的类似分工,如我们在企业的技术———机器方面所看到的那样”。

  (三) 意识领域的物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化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领域非物化运动的终结,必将嵌人到人的大脑中形成物化意识。卢卡奇认为物化不仅改变了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态度,甚至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在认同的同时把这种现象和结构看作是外在的规律,并加以遵循和服从。在遵循服从这种外在规律的同时,使工人阶级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改造的能力,也不利于工人阶级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历史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不能被动的成为社会现象的观察者,应克服物化意识,担负起自己历史赋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

  三、物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物化”理论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卢卡奇“物化”现象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及其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了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产生。这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具有现实意义,对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一) 对科学技术的规范应用

  物化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劳动的发展是处在同一过程中,避免劳动者的物化,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对待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过度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的出现和改进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但它们只是对人类发展起协助性作用,并不能替代人类劳动。因此,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更要注重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出现利益泛滥的现象,实现社会和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及时纠正发展过程中出现方向性偏差。

  (二) 正确对待人与物的依赖关系

  通过观察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会发现:人们却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买奢侈品,人为了使商品得到消费而存在,出现了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的消极崇拜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扭曲,比如,一切交换都可以拿金钱来衡量,金钱可以搞定一切。

  人与物是双重的依赖关系,一方面,物化现象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费者、生产者以及经营者之间活动增加,且各自收获自己合理的利润,对构建健康市场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物化现象容易引起拜金主义,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拜金主义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这种利己主义是以牺牲他人或社会为代价为自己获取利益,这种价值观与历史发展潮流相悖,终将被社会所唾弃。

  (三) 注重意识形态的建设

  在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物化意识在逐步被人的思想所接受、所熟知,直接影响人的本质意识。当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十分注重意识形态的总体性建设,因为物化现象也会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意识的侵蚀是西欧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大声疾呼,要克服物化意识,培养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新时代,为避免主体性意识丧失,我们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观念来鼓舞全社会,以此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卡奇著,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2]魏伟.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3.

  [3]赖宇.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4]高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读《历史与阶级意识》有感[J].理论月刊,2010(3):46-49.

  [5]牛利娜.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6(15):3-4.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