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鳌园作为厦门知名旅游胜地,园内大规模的两面石雕墙成为重要的亮点之一。石雕墙包含着许多装饰构件,这些制作精美的装饰构件赋予了整面石雕墙别样的艺术气息,共同造就了这两面气势磅礴的鳌园门廊石雕群。因此,对鳌园装饰构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石雕;装饰构件;物象;雕刻技法
鳌园石雕坐落于厦门集美区集美学村东南角,从属于陈嘉庚公园中的一部分。进入陈嘉庚公园往斜右方向不远处,便是鳌园石雕群的所在了。鳌园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被大肆破坏,归功于当地人对这座陵园的保护力度得当。从鳌园外侧看,这座陵园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豪华庄严,反而外墙的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鳌园门口两边蹲立着一对扭头互望的石狮子,石狮不大,六七十厘米高的样子,嘴巴微张,表情让人忍俊不禁。鳌园外的石窗、石墙中段、门匾周围等处都密密麻麻地被装饰了各种题材的浮雕,建筑物上部屋梁也被饰绘上许多的装饰花卉,浮雕装饰板和木梁上的花卉装饰图案相映成趣,使得整张外墙极具艺术气息。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建筑的构件安排大为讲究,建筑师和建造工人通常都会承袭古时流传下来的建造机制,鳌园也同样地加入了雀替、马头墙、门额、门照、窗下花、山花、邸吻等常见装饰构件。鳌园门廊的整面墙上不仅有几十幅构图完整、题材分类清晰的石雕成品之外,门廊上的这些装饰构件也被安排上了密密麻麻的浮雕装饰物。马头墙、雀替、墙壁中段、门廊边缘、作品上方等处的浮雕并不因为是浮雕作品的陪衬而稍显逊色,相反,上面的装饰物题材涉及广泛,有人物、动物、植物、抽象符号等,而且雕刻数量众多,安排得当、疏密有致,同时也正是有了这些构件上的浮雕装饰,才让整面石雕墙显得更加丰富、气势更加恢弘。
鳌园门廊上面的石雕装饰带有几条,物象也大为不同。右侧从起始到作品《赤壁之战之五》、从《一鼓作气》到《吴王与勾践之二》以及左侧从起始开始到《毛主席在延安党校发表整风演说》、从《赵武灵王》到《现世报》的上方的装饰带雕刻的是连绵重复符号的花卉装饰带,但是两边的装饰符号并不一样。相对的,右侧上从作品《项羽乌江自刎》到《兵入咸阳》以及左侧浮雕系列作品《诸葛亮马前课》的上方,还各有一条高浮雕甚至是近似圆雕的装饰带。这条高浮雕是以人物为主的装饰带,刻画着上百个人物,马车、战马、花卉树木、建筑物、案几等物象,气势绵延,栩栩如生。
门廊右方上的装饰带上的雕刻是由两种草本植物交替循环而组成的一组意象,这组意象采用的是透雕和高浮雕手法,花瓣和花蕊被雕刻出大概的外轮廓和形状,不作过细的雕琢,花叶和枝干用透雕手法。花叶千姿百态,每一片叶子形状各异,与花蕊的简单凿刻形成对比。隆起的枝干之下有着一个小空间,空间之下的石壁没有做其他的进一步装饰,和左边墙壁上的装饰带有着明显的差异。左墙的装饰带似乎稍加复杂些,总共由三层叠加构成的一组意象。最先看到的上层像是重复的莲花式样,莲花下又接着像是灯笼形状的承托,两者上下相连,以一个完整的意象重复排列在石雕上端。第二层看着像是古时吉祥之物玉如意的造型,作为最上层与下面空间的分割。在“玉如意”之下,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方小空间,透过带有镂空状的“玉如意”,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下方还似乎雕刻着些什么,略显神秘和朦胧,有种雾里看花之感。
在对两边的人物圆雕装饰带稍加品读,就可以看出这条人物浮雕带上并不是第一印象那样给人杂乱无章之感,相反,三五成群,结合背景房屋、树木、马车、器械等构成了多个完整的事件瞬间。有骑着战马挥动着战刀战戟相互砍杀的,有三五成坐伴有声乐起舞的,有彪悍将士驾驶马车色厉前行的,有数位官员伫立拜谒交谈的,有罪犯被将士擒拿跪膝伏地的、有百官上朝参奏的,有两方军队相互厮杀的……场景之多,人物之众,但是依旧能从这组浮雕群推测出人物官职大小,体会到人物心理变化和面部情绪,感受到浮雕群上的场景气氛。
人物石雕带上,有一组情景是两三人微抬头向着站在马车上文官打扮的两人致意问候。此组高浮雕像上衣纹线条勾勒精准,比例大小得当,人物的配饰和服饰官帽各异,大有讲究。画面上的两匹马体型相似,但动作差异大,一马头部自然向前,一马转头向后张望,仿佛对身后主人们的谈话内容饶有兴致。车上人物俯身侧耳倾听,一旁的马夫静静伫立在侧。所有人物似乎都面带笑意,一片祥和之气,表情刻画生动,让观者仿若身如其境。还有一组是在建筑物前围坐着一群文人,同样地,这些人的举止和头部装饰各异,不雷同。服饰刻画细致,五官刻画非常清晰。整体呈现着一种其乐融融,言笑晏晏的欢畅气氛……整条装饰带上刻画的车马身姿矫健,建筑山水与人物相互映衬,人物千姿百态,每组图都像是言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一般,个中前后缘由交由观者自发感受和二度联想创作。
除了这两条花卉装饰带之外,在这两段人物圆雕裝饰带上方,还各雕刻着一条与上面提到的花卉装饰同样繁琐精美的花卉装饰。这两条花卉装饰采用的是透雕手法,每组元素是由两边对称雕刻着的枝叶承托着一种圆形花卉组合而成并重复排列在装饰带上。中间主体花卉造型端正,枝叶的造型仿佛像是张开了的翅膀。整体造型优美,装饰味足,与下方的繁复的人物圆雕形成强烈对比。
以上所提到的鳌园门廊的装饰带,相对来说是比较瞩目的,不仅是因为这些装饰带意象丰富,刻画精美,同时高突的雕刻技法也使得装饰带上的这些意象更容易地为观者所注意。除外,门廊的左右两边石墙上,装饰构件还不至于此。在门廊石墙中部,即这条人物圆雕装饰带上,还有5块长方形的装饰青石板。另外,在成品石雕群的下方,也有着一条刻画着各种花卉、动物的装饰带,作为门廊石墙上下方的分割。
长方形的青石板包括了左右两边刻有树木花草以及动物走兽的青石板4块,以及居中而饰的“至诚道前知”的五字阴刻牌匾。牌匾上的字采用的是隶体,用金色材料阴描字体笔画,位置居中,显得庄重和沉稳。相比,其余四块上的物象雕刻则显得晦涩模糊,与五字牌匾的突出显眼形成对比。作为上下墙的分割带上的装饰物象也是树木花草和一些飞鸟走兽,但是这条延绵不断的装饰带上的花草物象基本不重样,连上面雕刻的动物也不重复。每组装饰符号都包含着一堆花草及动物一二,并按此规律排列在装饰带上。动物或坐或卧,或立或跑,有扭头的,有自然站立的,动态丰富生动自然。花草的造型也唯美动人,显示出较强的装饰性趣味。这两处的雕刻技法——五块青石板以及分割装饰带,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在人物圆雕装饰带上方的五块青石板上的装饰元素是用平底凹像刻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即把物象外的部分磨平,主体物凹陷进去。而成品石雕下方的那一条长长的装饰带采用的则是剔地凸像平面线刻的方法,顾名思义,即是把物象之外的部分磨平,突出主体物象,再根据物象的具体需要,再用阴线刻的方式勾勒出主体物象的细节。两处作为门廊石墙上的装饰构件,一上一下,一凹一凸,起到重要的丰富和平衡的作用。
除了50余幅的成品石雕之外,门廊墙上照壁的装饰雕塑也是异常精美。这些照壁上的装饰题材涉及花草树木、人物、车马等,构图也是颇为讲究,有对称、连环式两种,雕刻用心程度不亚于石墙上的50余幅石雕成品。石墙照壁上的雕刻采用的是高浮雕甚至是镂空凿剔的手法制作而成,雕刻出花卉、花苞、花瓶、人物、战马、枪械等等物象的三维空间造型,再根据画面需要阴刻出人物衣纹,战马鬃毛、神情五官、器皿纹路、叶脉等等细节。工匠在处理照壁的石雕作品时,似乎遵循着一定的图式。花卉题材基本都是被设计雕刻成花瓶或者器皿里插着花草,花草枝叶向上伸展,呈竖向式构图,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之感。而人物事件则一般被设计成上下连环的构图,观者看到的这幅画中不只有一个场景,而是不同时间上的相关联的几个场景联合而成的一幅石雕,或者是同一个时间点的战争场景被置放在一起,上下隔开,上部通常表现一堆主帅在城墙之上警惕观望战争场景,而离观者较近的下半部分则是描述激烈的战争场景,战马嘶吼,将士剑拔弩张,对战争的残酷和紧张的气氛刻画得相当生动。整幅石雕上半部分,虽然将士伫立不动,但是蹙起的双眉,纠结的五官都暗示了人物激动不安的内心表现,此“静”与下半部分的“动”,相互呼应,渲染了气氛,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石墙还包括了墙沿上的雕饰,这部分构件类似于传统房屋建筑中的正脊。墙沿凿地凸像雕刻花卉飞鸟走兽造型,横列一整排,顺势连接墙沿到邸吻。邸吻状似花叶枝蔓,造型优美,柔美曲线的邸吻使得整面墙越发有古朴的庄严的气息。
鳌园的这两面石墙上物象万千,雕工灵动秀美,造型千姿百态,一眼望过去,琳琅满目,装饰味浓厚。这些制作精美、构图饱满、题材讲究的装饰构件为整面墙的艺术感、庄重、大气磅礴造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在对墙上的几十幅成品石雕赞叹不已之时,这些装饰构件上的雕刻也必然值得细细品读,它们作为鳌园石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当时社会审美风尚的一种揭露,呈现出相当精湛的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图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朱广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06月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