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世界历史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5099
王蔷蔷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整个世界舞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及其体现出的共产主义价值信念,必将逐渐超越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局限性,而中国社会新的发展方式与发展理念,必将为世界的进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世界历史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该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无论是对中国人民亦或是世界人民而言,都是意义深远的大事件。因为,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胜利,更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判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把经济发展水平视为衡量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进行市场化改革,融入以资本主义为主导力量的世界市场,并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承认,这一系列做法,是有着深刻的历史与逻辑基础的。

  首先,物质文化水平的持续进步,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前提。马克思认为,人是感性的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是对象性的、感性的活动,①现实的人并非抽象精神的产物,反而是活生生地,立足于自然界的大地上。所以,要想使人得以存在,要想是人维系自身的生存与繁衍,离开了具体的物质文化,离开了满足其需要的具体物质条件,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具体形态,②要想推动社会文明形态的稳步发展,没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依托,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推动经济发展不是抽象的,它必须依托于具体的生产方式。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国内外发展形势;继往开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邓小平指出,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的确,实践已经证明,市场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甚至也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看待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指认这段历史的内在合理性,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黑格尔认为,市场经济(黑格尔称之为“市民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需求的体系”的建立。在“需求的体系”里,每个人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作为其生产劳动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中,每个人都只有通过满足他人需要的手段,才能最终满足自己的需要。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发展與进步,市场经济的模式,的确能够极大地激发经济领域中诸个体的积极性。

  最后,市场化改革虽然能够激发经济的活力,但是也把资本关系引入了我国社会的经济生产领域。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商品的交换,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商品的交换,也必将带来制度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资本关系也逐渐形成于我国的社会的经济基础领域。客观地讲,资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的确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④;从人格自身完善的角度看,“资本……驱使劳动超过自己自然需要的界限,来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出物质要素,这种个性无论在生产上和消费上都是全面的,因而个性的劳动也不再表现为劳动,而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历史地形成的需要代替了自然的需要”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变革,而基于我国的世界地位,这必将对整个人类造成深远的影响。首要承认的是,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本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逻辑操控着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相反,我们正在将资本逻辑及其话语引导向符合中国人民发展利益的方向上去,而这集中体现在我国积极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应该说,当代中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非完善了的共产主义,但是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深刻蕴含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很明显,从总书记的论述中,我们至少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中国社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另外,中国社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最大程度地调整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更趋公平、正义、自由。截止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在2020年,我国也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脱贫。应该说,这是在真正的意义上使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而这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想象、不可实现的伟大壮举,它真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共产主义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契合。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我国成功召开,1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代表齐聚北京,共赴这次“千年之约”;2018年4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隆重的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应该说,这一系列举动,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已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正在为维护世界的文化繁荣与和平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它既使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地追求幸福生活,同时,又为整个人类超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的确,新生的事物有它不成熟的方面,但是,它却代表着时代的方向与人类的呼唤。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9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70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