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世界的迅速发展在给世界带来革命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危机与网络暴力。它冲击着人们的道德思想准则,危及着网络世界的良好氛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择契约精神作为武器净化网络环境。本文从契约精神培育角度出发,探究契约精神培育的可行性,以及以大学生为主体探究契约精神的培育方向。
关键词:网络环境;契约精神;培育;精神世界;大学生
1 什么是契约精神
“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的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契约精神在最处是指存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纵观契约精神的发展历程,其是一个不断拓展、不断前进的历程。其的拓展一方面是指应用领域:契约精神最初只应用于交易的经济市场领域,随着时代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被赋予了政治、宗教以及社会意义;二方面是指应用人群:契约精神最初只是交易商人双方的协定与要求,渐渐发展整个到西方社会,成为上至国王下至百姓的主流思想。在其传到中国后,并没有想大部分西方思想一样受到国人的排斥与不相容,而是迅速的生根发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契约精神的较强的包容性、适应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普及性,这是超越精神本身,人类所共有的信念。
而如今,时代的年轮缓缓转动,时代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时代阶段。而契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必将更进一步,适应到网络环境当中去,发展到网络环境当中去。
2 网络环境现状
近几年,网络的浪潮席卷着全球,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被这浪潮裹挟着前行。网络,以一个欣欣向然之势,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人们的第二世界,人们在其中进行交友、交易等许多活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未来也越来越难以离开网络。
然而,万事都是有其两面性的。网络仿佛一把熊熊燃烧的火苗,万人是干柴,它燃烧着、欢快着,却又躁动不安。在众多网民们享受着网络的带来的便利时,一股浮躁的风潮在网络世界流传并愈演愈烈,玷污了网络世界的环境,破坏了网络世界的准则。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网络失信。网络失信是现在网络世界网民最易遇到的“骗局”之一。据人民日报的“你遭遇了那些网络欺骗”的调查显示,近有九成网友遭遇网络失信。而网络失信经常发生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网民的防范意识疏漏,而更重要的是网络环境中,部分人群、店家的守信意识、规则意识的缺乏。
2、网络暴力。在新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网络暴力的影子,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不仅给网络世界带来灾害,甚至给在现实世界的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而网络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世界中,人们对于自身守法意识、规则意识的不清晰与违背。
3、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情况之一,在我们的相关调查中,我们的一些同学也遇到了诈骗短信、诈骗消息等情况。网络诈骗究其本质仍是诈骗的一种,是人们欺骗心理、守信精神欠缺的具体体现。
4、网络庸俗。在网络上,人们只要搜索“走光”等词汇,便会搜到一大堆信息,甚至有关信息会有超高的点击量悬挂在众多网站。庸俗信息在不知不觉间在网络世界横行,而网民却以一种自然地态度欣然接受并接纳,却不知他们已在冲击着我们的道德底线!而这些发生的原因一部分是网络监察制度的不完善,另一部分是网民对自由精神的把握不清以及对自身道德底线的失守。
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达50.3%的网民表示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而网络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网络安全措施的不严密,另一方面是网络公民思想上的不成熟以及作恶者对守信精神、规矩意识的违背与不坚守。网络问题仿若蛀虫般侵蚀着网络世界,若不及时整治,网络世界必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 契约精神的培育优势
要解决网络问题,我们选择从思想上进行整治,尽管法律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的,但法律只能是个强迫、强制的手段,注定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思想上的根治才是我們解决此类现象的根本方式,而对此,我们选择用契约精神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
3.1普适性
分析契约精神的发展历程,契约精神贯穿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于束缚,相比与其他精神,其的普及性、适应性、发展性都是较强的。我们相信,契约精神相比与其它精神会更能适应网络世界的环境,并被众人所认可。
3.2 法律的关联性
相比与其他精神思想,契约精神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与法律的紧密关联性,他能将法律的强制性和道德的情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同促进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它可以作为一个桥梁,联通法律与思想领域,从内部与外部一起用力,根治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而契约精神的这种兼合道德与法律的两重性,若应用于网络环境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针对性
网络危害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网络环境法律建设的不完善与不规范,网络安全与网络监督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网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信守精神的缺失,规则意识的不完善以及自由精神的模糊不清。而契约精神所蕴含的意义,恰恰能对症下药。
4 契约精神的培育条件
契约精神若培育于网络环境中,必将起到较好的效果。网络环境需要契约精神的净化与传播,而网络环境真的有条件基础适应于契约精神的传播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4.1人文基础
据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12我国网民已达7.72亿人,网络公民已成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网络社会的培养下,一部分公民同样形成了与契约精神相契合的法治精神、信守精神这为契约精神在网络世界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人文基础。
4.2 平等环境
契约定制的前提是平等,只有双方平等签订的是契约,若双方不平等只能称为条约,而平等精神同样是契约精神的内涵之一。进入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这打破了网络时代以前传统的信息垄断特权,信息获取的平等在造就网民间人人平等的观念同时,也造就了平等的网络社会,而平等的网络环境为契约精神的培育创造了环境条件。
4.3 网络教育的发展
据《网络教育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网络教育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人,达到1.03亿人。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等原因,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网络教育机构的迅速发展与在线培育的便捷方式为契约精神的培育与发展提供的方式与手段。
4.4 网络经济活动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支付宝、淘宝等线上支付、交易平台迅速发展,网络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总用。契约精神最早起源于商品经济活动,网络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契约精神在网络空间的培育提供了土壤。
5 大学生为主体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时代的宠儿,他们的选择是国家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网络环境下契约精神的培育唯有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得以接受与成型,才能被时代所认可。
5.1 大学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而还未毕业走进社会的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通过大学生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赋予大学生的两面性。大学生身体还未沾有社会的气息,大学生的思想还未被社会的枷锁所束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是自由活跃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选择与接受度是国家未来的选择与接受度;此外,大学有别于小学,小学讲“详训诂,明句读”,大学讲“治世安邦”,小学的学生思想还未成熟,世界观还未建立完整,契约精神的概念以及初步探讨对于他们还过于艰难,而大学生已是成熟的个体,活跃的思想、成熟的观念、完整的世界观,是契约精神初步培育研究,最适合的调研对象。
5.2 大学生的网络地位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介绍,截止2017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2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3%,其中20-29岁占比最高,达30%。此外,在所有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25.4%。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网络公民中占据的重要比例与地位,这不仅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了丰富的对象,也让我们坚信以大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的必要性。
6 契约精神培育方向
网络活动的发展与契约精神的培育是具有辩证依存关系的。一方面,契约精神融于网络环境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网络环境需要契约精神的传播并已具有传播的条件基础。二者是紧密相连,互相融合促进的,契约精神借助网络环境拓展其的适应领域,丰富其的内涵,网络环境借助契约精神净化自身,进一步完善网络氛围,二者相辅相成。而大学生无疑是加强二者关系最可靠的桥梁。
通过我们对国外教育的研读,我们发现国外契约精神的培育理念与方式是优于国内的,而国外培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指导;2、重视课堂契约的制定;3、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4、重视对学生契约行为的监督。
所以国内网络环境下契约精神的培育方向主要由三个方面:
1、依据大学生契约精神现状,寻找培育大学身契约精神方式。目前,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国内大学生对于契约精神的概念是模糊的。因此,契约精神的培育需要从基础出发,重视基础理论的指导,对契约精神有深刻的了解。
2、依据网络环境现状,寻找契约精神培育切入点。契约精神的培育与网络密不可分,将契约精神的培育与网络实践相结合,在培育契约精神的同时,积极改造网络环境与网络思想,让契约精神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3、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角度出发,培育契約精神。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他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多方发力,从传统培育的基础上进行监督与指导,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两个角度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鲁宽民,吕遊网络虚拟空间契约精神的培育河南社会科学,2012.06
[2]龙文明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3]张丽萍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再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4]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管理系,山东 青岛 26658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