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与时代和社会接轨,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迫使各地方高校日益重视就业指导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地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着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迫使各高校日益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适应新常态下应用型高校的建设。
一、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
(一)思想认识和组织上
在全社会都关注高校学生就业率的背景下,就业率已经成为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招生和发展,因此学校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过于强调就业率,忽略就业质量和培养过程。嘉应学院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包括就業指导课、学生就业手续的办理等工作,但是在各二级学院则以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为主,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停留在学生来学院办理签三方、领取就业登记表等就业手续上,无暇深入研究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创新创业的发展,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隶属于就业指导中心管理,配备专门的办公场地和人员, 择优选取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基地,并给予经费和场地支持。虽然每年都有不少项目入驻,但是在全校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氛围还是比较淡薄,入驻项目只有较少数能坚持发展下去,有创新特色者则更少。
(二)实施主体上
相比较于专业课程建设的投入,就业指导课的建设投入则少了许多,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担任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中,具有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占比很低,具有相关学科,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等教育背景的仅占一半。任课老师多数是负责就业的专职教学人员或者从事行政管理和教辅工作的辅导员等人员兼任[1],能将教学工作负责人、专业教师等纳入就业指导体系的学校不多,从校外聘请人力资源专家、职业指导师等担任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的学校更少。嘉应学院目前主要以辅导员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授课主体,大一学生的职业启蒙课程由各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或院长负责授课,另外也设置了专业性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主要讲解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
(三)教学效果上
从学生在大学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迷茫,或者还沉浸在进入大学就可以好好放松的想象中,对于专业学习处以起步阶段,职业规划意识薄弱,是可塑性强的阶段。此时,就业指导课的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意识。大二学生对于专业有了一些了解,对与大学生活也已经熟悉,会注意到就业的相关问题,但是对职业规划的重视不够。此时,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规划,并开始讲授一下职业规划的知识。大三学生进入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并且已经能够感觉到就业的压力,对职业规划开始重视起来,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专业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但是有着急功之心,希望通过一门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条明确的道路。需要引导学生去调整心态和教授就业技巧。大四学生已经进入了求职阶段,往往将全付身心放置于寻找毕业之后的出路,考虑从升学、就业、创业、考公务员……中做出选择,需要对学生讲解就业的相关手续和注意事项。
(四)在教学设置上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嘉应学院设置了不同的就业指导课内容:对大一新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由深谙该专业、行业的书记、院长授课,让学生对于专业的发展请款有清晰的了解。大二学生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主要解决怎样进行职业规划的问题,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规划。大三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主要讲授参加就业的技巧,比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做自我介绍、常见的面试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大四学生开设就业形势与政策课程,向学生讲解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以及大学生办理就业手续的相关注意事项。学校在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涯中一以贯之设置就业指导课的不同内容,体现了就业指导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二、就业指导课中实行校企互动合作的思路
地方高校多数地处二三线城市,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和途径较单一,学校师资不如一线城市高校,对就业指导的效果有所折扣。在就业指导课中实行校企合作共建有利于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一)构建相应组织体系,给予相应制度保障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数是由负责就业的部分牵头,联系各部门,组织实施就业指导课。在结合校企结合之后,可以就业部门为主导,制定就业指导课的大纲;各专业院系推荐适合的企业单位或企业人员,由校就业指导部门联络企业,编造企业和校外人才资源库。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研讨的时候邀请企业单位人员参与,听取企业意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的特点,制定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年级特色的就业指导课体系。同时,要有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等部门在就业指导课的考核、学生就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聘请校外企业人员的薪酬、管理等方面进行协助。
(二)注重实施主体的培养,提升实施效果
就业指导教育是一项涉及领域很广的系统工程,教育者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校企合作中,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还是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人员为辅的格局。校内老师对学生情况比较了解,但是对于校外环境的了解比较少;而校外企业人员对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比较了解,对学生和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挥就业教育主体的优势,不足短处,尤其对于是授课主体的校内教师,要创造机会去参加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教育的能力。
(三)合理分配就业指导内容,助力学生成长
学生在高校的成长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就业的看法也会有着不同的阶段,从懵懂到急切,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教育指导的主题和侧重点,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充满了憧憬,需要有了解专业发展、丰富经验的老师来进行专业发展的介绍,该阶段由学院的专业院长和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书记负责。大二、大三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需要在职业发展和就业技巧的相关指导,该阶段由校内专业教师、学生工作者和校外企业人员共同来给予指导。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求职就业阶段,他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如何办理就业手续和一些就业误区等内容进行学习,此阶段由学校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的学生工作者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改进的模式探析[J].青春岁月, 2016 (11): 76-77.
[2] 赵峰.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10 (05): 90-95.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计算机学院,广东 梅州51401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