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施思政教学改革工程、思政教育管理工程、文化活动创新工程和服务社会完善工程四大工程,目的是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融通思政教育新渠道培育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研究把握高校发展主方向,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就如何培育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实施四大工程,创新思政教育,培育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心理疏导;立德树人;创新工程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育适应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取决于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
养[1]。目前,国际形势相当复杂,而大学生的思想又比较新潮、比较活跃,在这种情况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恰当,怎么样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本研究就如何培育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实施四大工程,创新思政教育,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方法[3]。
1.实施思政教学改革工程,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
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心理特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移动学习式”、“慕课”等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整个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中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种教学模式体现“确定任务—自学—启发—评价”学习模式。通过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享受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知识的乐趣,课堂的学习劲头和氛围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不但学习了自己想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良好的品德。
2.实施思政教育管理工程,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
探索实施“三联两导”即高校领导联系系(系领导班子、学生会干部)、中层干部联系班级(班干部、班主任)、教职工联系宿舍(班干部、学生)和导师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全面加强育人效果。高校可以聘请院内外理论功底扎实、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道德模范,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通过开展座谈交流、师生对话、形势宣讲等方式,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面修订、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有机融入各专业课教学中,着力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育人责任。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权重,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制考核,努力为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性的机会和舞台。
高校师生应该积极参与支教助教、保护环境、扶贫帮困、慈善救助、文明礼仪传播与文化、科技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使高校师生不仅在道德情操得到熏陶和升华,而且充分展示了高校的良好形象。
3.实施文化活动创新工程,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使学生品德修养在文化活动中得到启迪。高校文化活动可概括为“三个三”即“三月三微三牌”创新工程,“三月”活动重熏陶、“三微”活动见实效、“三牌”活动呈亮点。
3.1“三月”即3月为“志愿者服务月”、5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月”、10月为“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3.1.1“志愿者服务月”
每年3月开展“志愿者服务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养老院等公益场所,为社区孤寡老人擦橱窗、进行话剧表演等,同時可以参与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当中,马路上捡垃圾、为城市涂鸦等,美化城市环境。
3.1.2“大学生心理健康月”
每年五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月”,从心理的角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将团体活动、情景剧等心理教学方法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影片的赏析、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专题讲座、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灵游园会、心理沙龙、心理涂鸦大赛、感恩书信比赛、心灵征文、植物粘贴画、校园情景剧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疏导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3.1.3 “校园文化艺术节”
每年十月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最受学生们欢迎,活动突出展现育才文化、专业文化、时尚文化等方面特点,贴近学生、参与面广、形式多样的高品质文化和艺术活动。
3.2“三微”即“微信”、“微视频”、“微公益”
根据“微信、微视频、微公益”等新兴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特点,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并且依托“蓝墨云班”移动教学助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互动,拓展了教育空间和思路。
3.3“三牌”即“星级文明宿舍”、 “校园文明纠察队”、 “魅力家乡”
3.3.1开展“星级文明宿舍”品牌评选活动,通过将创建文明宿舍创建与德育量化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提高大学生“做人、做事、合作、生存”的能力。
3.3.2设置“校园文明纠察队”,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而打造半军事化管理的品牌团队,纠正和制止高校不文明行为,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校园卫士”、“文明使者”、“爱心天使”。
3.3.3 “魅力家乡”品牌文化评选活动,将思政教育工作延伸到家乡,通过挖掘家乡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从而展现各地精神风貌,培养大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优良品德。
4.实施服务社会完善工程,融通思政教育新渠道
探索和实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的“学院+基地”教学模式。在校外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与考察,增强大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应该秉承让学生走出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实践中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参考文献]
[1]耿依娜,陈旻峰.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改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 12): 61-65.
[2]陈爱爱,李婷婷.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的逻辑起点与当代审视[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 4): 65-67.
[3]贺桂祯.基于中华茶文化视角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福家茶叶,2017(12):212-213.
(作者单位: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