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英寒暄语的差异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732
杨昌浩 肖玲

  摘 要:寒暄语作为社交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了解中英寒暄语中称谓语和问候语的差异,并从使用目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和道德基础三个角度出发,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英寒暄语;差异;原因;发展

  寒暄是宾主见面时相互之间的问候和客套。在中英双方的语言文化中,都存在着寒暄语这一概念,并且在各自的语言对话中都有着相似的功能和表现,但两者的基本形式和具体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清楚这些差异,那么就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因此对语言学习者而言,了解中英寒暄语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成因是十分重要的。

  1.中英寒暄语表述

  中国人之间见面,会互道“您好”“早安”这一类问好或问安的话语来打招呼。相互之间的寒暄涉及的话题主要有三种。一是饮食方面的话题,如果两人在饭点时相遇,通常会问对方 “饭吃了吗?”二是健康方面的话题。例如“最近身体怎么样?”“身体好点了吗?”三是行动方面的话题。有时熟人在路上碰面,常常会问“去哪了?”

  在英国,人们见面打招呼通常用“hi”、“hello”、“good morning”等等。最常见的寒暄模式大概是“How are you?”“I am fine,thank you!”。当然,也有关于健康方面的寒暄,像“you don't look well.”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西方国家,人们最常谈论的寒暄话题是天气。“Fine day,isn't?”在西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寒暄语。

  2.中英寒暄语的主要差异

  寒暄语分为称谓语和问候语两个部分。对不同的寒暄对象,寒暄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称谓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寒暄者使用的问候语也各不相同。

  2.1称谓语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里,亲属称谓能清楚的表明亲属的身份。长幼辈分、母系父系、血亲姻亲等信息都能从称谓上了解清楚。而在英语里,亲属称谓则相对模糊些,在英语里亲属称谓对长幼和父系、母系的区分并不清晰,这与汉语里亲属称谓的严格规范形成了明显对比。另外在汉语里,各类职务、军衔、学位、职称和职业都可以加上姓氏组成社交称谓。而在英语中,一般的社交称谓包括Mr、Mrs、Miss、Ms等。有职衔的人更愿意别人用“Mr.+职称”的方式称呼自己。

  2.2问候语的差异

  中国人的问候语常被认为有探知对方个人信息的意味。如“最近工作如何?”“上哪去呀?”等等。此外,像“有空来我家坐坐”这样的客套话,但有时会被西方人误解为对自己的邀请。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寒暄一般谈论天气、新闻或娱乐活动之类的话题,很少涉及个人信息。由此可见,中英之间问候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话题的隐私程度上。中国人的隐私是“不公开的私事”,西方人的privacy意在维护个人自由自在的权利,保证其不受他人干扰。正因为双方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才造成了两者问候语之间的差异。

  3.中英寒暄语存在差异的原因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英寒暄语之间的差异,究其根本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3.1使用寒暄语的目的不同

  中国人的寒暄是人们在自我推销和与对方进行人际交往时的口才方法,目的是让沟通与交际的渠道变得更加顺畅。宾主在寒暄中互相表达对对方起居生活的关心,拉近心理距离,使认同感更容易建立,为接下来的正式话题营造交际气氛打下感情基础。因此中国人在寒暄时,更多的会涉及到个人话题。

  在英文中寒暄对应的词是“Smalltalk”。在牛津词典里的解释是“Polite conversation about ordinary or unimportant subjects,especially at social occasion.”,意思是和普通的或不重要的人礼貌的对话尤其是在社交场合。

  3.2中英价值观的不同

  在中国,有着尊重长辈的优良传统,人们常常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替老人拿一些重物,以示对长者的尊重。在询问老人年龄时会使用像“高寿几何?”这样的敬语。但是在西方,询问老人年龄则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对方会误以为询问者觉得自己年老无用。现代人在寒暄时也会说到“最近过的挺不错啊,都长胖了。”,但是对西方国家的人这么说,则可能会造成对方的误解。因为英语国家的人以瘦为健康。在寒暄时收到对方的夸奖,如“你最近表现得不错”。中国人通常会谦虚的回应“过奖”,这在西方人看来就会显得很虚伪。

  3.3中英哲学思想和道德基础的不同

  为了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中国人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去顾及对方的感受,所以大多采用一些试探性的表达。儒家的另一核心是“礼”,“礼”重视尊卑长幼,中国亲属称谓之所以繁复多样而又规范有序正是受此影响。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与古罗马的法律体制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这使西方人更加崇尚自由、平等。中国人在寒暄时向对方发出邀请被拒绝之后,会客套一番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好意。而这一类略带“强迫”性质的行为正是西方人所反感的。受“人生而平等”这种思想的影响,西方人提倡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因此西方人在寒暄时,更加尊重他人的隐私从而避免谈论这一类话题。

  4.中英寒暄语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的文化互相交流,中英寒暄语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中国人见面也开始互道“hi”“hello”,外国人也会说“你好吗?”来打招呼。随着文化的交融,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人们对于寒暄语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变得多样,对与寒暄对象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更需要注意。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除非对对方的文化十分了解,为了避免造成误会,未来人们的寒暄可能更表面。此外,由于进入信息时代,一些新兴的网络寒暄语也开始出现。诸如中国国内网店客服常用的“亲”这样的称呼。英语国家也有像“GTG(got to go)”“CYA(see you)”“NVM(never mind)”等网络用语。双方的相似的特点就是简短而方便使用。究其原因,是受信息时代对高效率的追求的影响。由此可见,简短方便的特点可能是未来寒暄语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英寒暄语之间的差异,其实是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寒暄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恰当的寒暄语会致使双方产生误解,发生不愉快,甚至產生冲突。所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的同时,也要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毕继万.汉英寒暄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7(4):17-20.

  [2]黄雪莲,李琳.中英寒暄语及其差异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15(101):17-18.

  [3]詹海玉.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语言交际的差异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3(3):100-104.

  [4]石翀.英汉称谓语与寒暄语对比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4):75-77.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