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差异(1)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9481
李丹阳 肖玲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我们将从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其中的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几方面来探讨。我们期望:两国在全球化下能够在家庭教育上取长补短,相互适应,加深两国人民家庭教育的理解,加深文化认同。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发展趋势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论是中国的“中庸”,还是美国的“理性”,都以社会氛围的形式影响着着两国人民,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受众——青少年。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终身教育,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是胎儿期)伴随人的一生,起着奠基人生的作用,也对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有重要影响。

  一、中美家庭教育文化

  中国家庭教育情况较为单一化,重视德育的培养,从而极易忽视其行为能力的发展。美国家庭教育则更为全面,父母不会要求孩子效仿自己的生活轨迹,不会为了安稳生活要求孩子违背意愿。他们往往是自己的主人,学习与生活要同时兼顾。

  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中国的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个单腿巨人。除了学业,家庭事务和社会生活,孩子都不需要了解,父母会安排得井井有条。儒家思想熏陶下,中国人比較注重长幼尊卑,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并不平等。父母容易把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值定得过高,或是要求其按自己从前的愿望选择,不顾孩子的理想,给孩子加重心理负担,缺少生活激情与追求自我的动力。

  美国的家庭教育文化。美国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可以称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在学业教育之外,会常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观察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行动力等等。美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平等,强调自由公正。父母往往会作为孩子的朋友去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其心理健康)、鼓励孩子追求梦想和挑战自我。

  二、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差异主要可以从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了解。中小学教育时期,两国的着重点就已经不同,中国重理论知识积累,美国重实践能力培养。

  2.1 在学习方面。中国家长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美国更注重实践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家长会教孩子识字,算数等。并且,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因为要赢在起跑线上。相反地,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实践能力。美国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事物的范围很广,他们不愿意机械重复书写记忆,而愿意做实验和调查各种现象,利于思维发散和观察力的培养。

  2.2 在生活方面。中国父母怕孩子犯错,美国人则尊重其意愿。当然,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安稳顺利。因此中国家长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引导孩子,在重大决定上,比如高考报志愿,也许很多孩子本来是想去远一点的城市读书,但往往会考虑到父母的观点而改变决定。而多元化的美国人,向往自由、竞争、独立。比起依赖,他们更推崇独立。家庭间的纽带关系较为松散,这从美国的高离婚率、高非共同居住率都可以发现。

  三、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任何的现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从中美两国的国家历史上、小农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上、儒家与理性的文化环境中可以发现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3.1 历史背景。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不可避免地形成教育的狭隘观念。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但在今时今日,我们需要摒弃不合时宜的糟粕以适应全球化浪潮。而独立于英国殖民地、不断扩张、发展壮大的美国,在文化的多元性上十分突出。美国人相信人生奋斗,相信冒险与机遇,不愚从权威。自然地,家庭教育就表现出自由性。

  3.2 经济背景。小农经济在中国深深扎根,尽管当今中国的发展引人瞩目,但正如主席强调的: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中,巨大的贫富差距也是个危险信号,因此在家庭教育上我们更趋于安稳。而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虽然在近几年中一枝独秀的局面被弱化,但深厚的经济基础还是使得美国人均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水平高了,家庭教育的范围就更广,孩子可以接触到的机会和优秀事物就会更多。

  3.3 文化背景。中国人以“情意至上”的思维来维系着情感。我国的家庭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对于父母,因为感谢其养育与付出,子女会有一种“投桃报李”的情感。而更向往独立自由的美国人,自启蒙运动完全焕发的“理性主义”使其推崇以理性对待家庭关系。美国父母不会从家庭或自己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他们认为这是社会义务。

  四、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发展

  不论从不足到学习完善,还是从放纵到一定程度上收敛,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文化仍然还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当今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

  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更难以预测。一方面,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使一代人比较缺乏社会能力,思维定式化。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决不能为社会提供创新力量。另一方面,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中国教育界也希望采取措施(高考改革、倡导国学)来解决问题。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中国的家庭教育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美国的家庭教育相较下,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美国人秉承“个人主义”。较强的个人本位意识使美国的家庭结构并不稳定,成员间关系也较疏远。孩子被给予自由,在建立自我意识的同时隐藏着危险。喜欢冒险与猎奇的青少年可能会触碰毒品、枪支等,危害身体健康与社会治安。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尽管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如果不从教育这一根本上培养青年人正确、开放的价值观,根基必然是不稳的。我们都希望在全球融合的大潮中,中美两国不仅是合作伙伴,而且能够取长补短、革故鼎新,为培养更好的下一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小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8):4.

  [2]刘洋.中美家庭教育深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

  [3]王琪.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8.

  [4]李子银.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