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美养老观念差异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590
廖虹烨 孙军

  摘 要:本文从中美两国老年人自身想法、国家的历史传统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面探析中美养老观念的差异和差异形成原因。通过比较以上三方面的异同,从而得到有关未来两国养老观念的发展方向的启示。

  关键词:养老观念;个人想法;历史传统;国家政策

  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之中,无论是赡养老人的年轻人或是社会,还是被赡养的老人本人,在养老观念方面都存在差异,中美两国之间养老观念的差异更为显著。在中国,一直是由儿女来为老人养老,“养儿防老”几乎是大多人的想法。这个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沉淀,到如今,赡养老人也不仅仅是道德上的报答养育之恩,在法律上也明文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更使由儿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在美国,老人大多是独立养老的,老人们会选择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即使真的需要帮助,也会优先寻求周围邻居的帮助,或是加入最近兴起的“养老村”中。在《中美养老: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为”》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美国养老村:它不同于养老院,而更像是由老人组成的生活社区,老人们互帮互助的生活。这符合美国老人们自给自足的愿望,而美国的养老制度也很支持这种做法。

  一、 中美养老观念差异

  中美养老观念的差异可以从历史传统,两个国家人民的想法以及国家相关制度这主要的三方面看出。

  在历史上,中国的养老观念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自那时起人们便开始奉行孝道,尽管经过几次改朝换代,但是由儿女养老的观念一直存在。尤其在后来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下,这种观念也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而子孙膝下承欢,享受天伦之乐也是老人们的向往。反观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美国,当年的生存条件和国家环境既不适宜年长者生存,同时也让每个人无暇顾及他人,因此才会形成自给自足的养老观念。

  在人民自身的想法上,当中国人进入“应该被赡养的老人”行列时,几乎子女会自然而然的负担起赡养的责任。尽管大部分老人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养老基金,但依然会在各方面依赖子女照顾,希望子女能花更多的时间和自己待在一起。但是美国人民很少会有这种想法。美国一贯的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个人主义,父母和孩子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儿女离开父母后,尽管会很想念,也不会事事依赖儿女。

  在国家的相关制度上,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还制定相关法律来来应对父母状告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事件,通过这些政策制度来支持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美国有相对完善的养老制度,如江濡山在他的其中一篇微博《美国老人是如何安享晚年的》提到美国养老的三大制度,这三大制度形成“三足鼎”局面,维持着美国老人退休后的经济来源,同时法律上也没有要求年轻人赡养老人的条文。

  二、 形成差异的原因

  中美养老观念的差异十分明显,而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也可从历史传统、个人想法、国家政策这三方面分析。

  首先,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一直存在着“孝道文化”。自先秦时期,我国开始奉行孝道,到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孝道一直是人们重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如张艳艳在《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中说明了中国传统孝道是通过长期历史沉积形成的,因此由子女负责老人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美国移民者们比起赡养老人,更关注如何先养活自己,并且在《美国文化解读》一书中也提到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根植于17世纪。在此影响下,到现在老人们也坚持自给自足的养老观念。

  再则,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观念也不同。中国崇尚集体主义,提倡团结,在诸多事宜上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来执行,而家庭中领导者的角色往往由家中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担任。由此也逐渐形成了老人需要由子女赡养的观念;美国则坚持个人主义,要求独立。父母在要求子女独立的同时,也在坚持自己的独立,所以在子女离家后会选择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可见个人主义的坚持对美国的养老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两个国家在养老方面给出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中国虽然在社会养老制度上也一再做出调整和完善,但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并且人口众多,在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有些依然无法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这些地区的老人还是靠子女赡养,把赡养老人作为法律义务更是巩固了中国的养老观念的地位;美国有相对完善的养老制度,保证了每个美国人退休之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并且不存在类似强制赡养老人的法律,这与他们的价值观相辅相成,自然使得美国的养老观念有不同于中国的观念。

  三、 中美养老观念的发展趋势

  中美两国的养老观念各有利弊,然而面对时代的发展,可以大致推测两国在各自的养老观念上的发展趋势。

  中国会继续发展完善养老相关的制度,尽可能让养老不再单单成为子女的个人负担,尤其是面对现代中国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及早完善相关制度方能够给予中国现在的老人更幸福的晚年。同时政府可能会加大宣传,鼓励老人独立自主,以更有活力的姿态迎接自己的退休后的“老年生活”。

  美国方面大约会发展更多更为完善制度的“养老村”,将此类养老社区发展成美国老人在家养老之后的最优选择,但同样也会鼓励其子女增加归家看望父母,照顾父母的频率,减轻一些老人的孤独感。

  而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各国都可能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并且提供更多的适合老人们就业的岗位,保证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的同时更为社会发展也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人民的养老观念、国家的历史传统、国家的养老政策这三方面的异同,以及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得出两国养老观念主要还是受人民本身的思想观念影响,再加之国家政策的巩固而形成。因此,两国的养老观念在发展趋势上,大约会从国民的固有思想入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民对赡养老人的态度和老人自身对养老的态度;其次是两国会尽可能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为两国的老人提供更美好的未来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罗宝珍,《中美養老: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为”》[J/OL],2005-11-20.

  [2]江濡山.《美国老人是如何安享晚年的》[J/OL],新浪财经,2016-9-23.

  [3]张艳艳.《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D],《中国学术研究》2008第9期.

  [4]李其荣.《美国文化解读》[M],济南出版社,2005-05.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