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关于可得利益的规定比较原则,民事判决书动辄以举证不能驳回原告的全部赔偿诉求,现行举证规则下完全赔偿很可能变成完全不赔偿,现行举证规则很可能客观上支持违法者违法持续。现行举证规则需要突破,探索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赔偿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对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在判决中随意性很大,损失范围、举证要求、举证责任不明。在一起因房屋使用纠纷提起诉讼的三份民事判决书中,可以看到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的完全赔偿变成完全不赔偿,判决客观上支持违法者违法持续。
一、纠纷的经过和提起赔偿诉讼
2015年12月18日,买卖双方签订房地产买卖契约,买方支付了定金和部分房款。1月8日上午,卖方按照合同约定向买方交付钥匙。1月19日,卖方出具了书面交房手续。之后,买方购买了橱柜、厨具、电器和家具。
卖方将买方支付的用于办理解押的房款挪作他用,交易房屋没有办理解押不能办理过户手续,因而买方没有支付剩余的房款。卖方以业主身份通知物业公司停水停电,已送货的商品无法安装。卖方还委托中介再次出售该房,多次撬锁并更换锁芯。
由于卖方没有按照房地产买卖契约办理过户手续,买方就交易过户违约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过户请求。该判决作出后,卖方继续以上不当行为。买方又以交房后违约为由向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诉讼,诉讼请求包括“参照市场租金,被告每月承担赔偿责任3500元”等赔偿请求。
二、美兰区法院三份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各项赔偿诉求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2016年5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审判员梁其恩。在开庭质证阶段,被告5次撬锁和通知物业公司断水断电已质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作出了(2016)琼0108民初151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了原告的各项赔偿请求。判决书第5页写明:“原告在接收房屋后。称被告屡次更换其锁芯,阻扰其正常使用房屋,对主张的汤建国实施的行为是否造成其用益权的经济损失,未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本院对其参照市场租金3500元,要求汤建国从2016年1月8日起到判决生效后办理正式交房手续承担侵权赔偿的诉求,依法不予支持。”
原告不服提起上诉。2017年3月,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经过开庭,2017年11月,美兰区人民法院作出(2017)琼0108民初3186号民事判决书,驳回了原告的各项赔偿请求。判决书第9页在确认原告取得该房屋使用权后写明,原告“主张其收房后无法正常使用房屋的租金损失,并提出系被告通知物业部门停止供应水电所致,但原告并未证明其主张的上述事实存在,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原告诉请被告赔偿其未能居住使用房屋的租金损失,因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该房屋交易过户一案,先行起诉并胜诉;判决生效后几个月的执行期间内,物业管理公司继续断水断电。原告以物業管理公司为被告,要求恢复通水通电,按房屋市场租金赔偿房屋不能使用期间的损失。2017年2月,美兰区人民法院作出(2016)琼0108民初305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物业管理公司恢复供水供电,但驳回了原告的赔偿请求。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作出的以上三份民事判决书对原告的房屋使用权都予以确认,对原告的赔偿请求予以驳回,驳回理由均提及原告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三、现行举证规则下完全赔偿很可能变成完全不赔偿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关于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利益的规定是为了有效地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对非违约方的损失实行完全赔偿。完全赔偿是对受害人的利益实行全面、充分保护的有效措施。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因此非违约方的损失应由非违约方负举证责任。由于法律对损失范围和证据要求的规定并不明确,这样合同法的完全赔偿原则在司法过程中难以落实。我们可以细化为以下三种情形,从中分别看到对非违约方的损失完全赔偿不能落实,受害人的利益甚至不能得到基本的保护。
1、原告购房前没有住房。在该房屋使用权纠纷中,因为被告的违约,原告不能使用房屋另外租房居住,这种租金损失如果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通常会得到司法的支持。如果原告租用的房租很低,则只能获得很少的赔偿。如果原告没有另外租房居住,比如借住在亲戚家,这时损失就会是举证不能,得不到判决的任何支持。这样的司法导向只能是鼓励受害方不惜加重自己的损失,以获得未来合理的赔偿。这样一面是房屋闲置不能使用,另一面为了胜诉又要再额外浪费社会的资源。
2、原告购房前已拥有住房,原告购买住房为了自己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这种交易后本可得到满足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在本案中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一种损失的赔偿金额在我国司法上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在以上三份判决书中排除出损失赔偿的范围。改善性住房满足后置换出房屋的出租收益是否属于赔偿损失的范围在法理上可由法官自由裁量,在司法实践中赔偿金额等举证要求通常很难满足法官的要求,也会排除出损失赔偿的范围。
3、原告购房前已拥有住房,原告购买住房为了出租获得收益。这种交易后本应获得的利益在本案中得不到实现也得不到赔偿。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损失要提供的证据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的认识和法官的理解并不一致。我国法官在开庭过程中一般也不向当事人释明举证要求。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起到应有的证明作用,法官也不提醒当事人补充证据。市场租金可以评估获取,也可有承租人提供,租金损失金额怎样认定,法律规定不明,原告的赔偿要求会因各种瑕疵以“举证不能”被驳回。
按照这个举证规则,合同法的完全赔偿在司法过程中可能变成完全不赔偿。美兰区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决书就是这样的判决。我国司法实践中这样的损失很多,房屋不能合理使用的损失不能赔偿,车辆和机器不能合理使用的损失不能赔偿。这样的判决只能造成社会资源的进一步闲置和浪费。
四、现行举证规则下很可能客观上支持违法者违法持续
该案的争议房屋从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一年多的时间因断水断电和被告五次撬锁无法使用,原告提起诉讼是为了恢复房屋的使用功能,但美兰区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决书不仅没有恢复房屋的使用功能,而且在司法上确认违法者不需赔偿。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法律后果。美兰区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决书确认被告违法的同时,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这样判决违法者不承担法律责任,客观上就是支持违法者继续违法。
司法通过补偿受害方应得的利益来救济受害方,通过赔偿将违法者的行为矫正到合法的轨道上。美兰区人民法院以上三份民事判决书放任不法现象持续存在下去,司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五、现行举证规则需要突破
我国法律关于可得利益损失的举证规定比较原则,这样的举证规则很可能产生以上的负面效果。司法上应当遵循完全赔偿原则,本着化解矛盾的思路,在举证原则上大胆突破,既可以由非违约方举证,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裁量。根据司法实践已经出现的大量案例,需要司法机关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以更好地保护可得利益。
在以上本案争议房屋分析的三种情形中,在没有其他证据作为赔偿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参照争议房屋的市场租金进行赔偿在三种情形中均不失为比较公平和客观的赔偿,
市场租金金额比较确定,也能比较好地平衡过错方和受害方的利益,矫正违法者的行为。这种赔偿比完全不赔偿更加符合完全赔偿原则的内在要求,更加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市场交易的安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