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外国青年来华交流中对中国的感触的访谈,从外国青年对中国风土人情的认知等方面,探讨扩展中外青年互相交流的渠道,包括通过互联网拓展国家间互相了解、加强信息沟通和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只有创新多个领域的青年国际交流形式,才能推进“民心相通”。还要通过收获和发展国际友谊,积累对外交流资源,促进“民心相通”,逐步構建青年外事工作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青年外事工作;“民心相通”;“一带一路”;认知
一、通过对来华外国青年的访谈体验“民心相通”
(一)外国青年在中国的感触
通过对外国青年在中国的经历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通过他们经历的特殊事件对他们的影响,挖掘中外青年“民心相通”的深层次的关联点。在外国青年与中国青年朋友交往中,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触动着中外青年的心灵。
1.巨变:对中国青年及对中国变化的感性评价。塔吉克斯坦的埃加莫夫·别格纳扎尔是国家通讯社“霍瓦尔”编辑,来过三次中国。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热情友好,见证了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埃加莫夫对中国新疆10年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非常感慨,也表现出对中国发展的仰慕,对中国领导人的卓越才能的敬佩,对中国青年人艰苦奋斗的钦佩。
外国青年认为中国青年人的普遍特点是忠诚、奉献、敬业,能干并且很勤劳。第一,中国青年的积极、乐观、向上、合作的作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提出的是中国的高新技术创新团队,他们在高科技领域,诸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航海、航天等领域给世界留下最深的印象。第二是中国青年的领导力,在众多国际领域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对自然灾害的救援,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
2.思想:中外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实践。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使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埃加莫夫深受感动。他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志愿者帮助。中国的青年志愿者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宗旨。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巴基斯坦青年说,感受最深的是彼此间的尊重、包容与合作,心心相映,彼此愿意合作是最重要的。
3.文化:中外文化存在差异,使中外青年的交流更需要“民心相通”。大多数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有感触。谈起中国文化的时候,他们首先觉得非常有趣。谈到文化差异,来自巴基斯坦(PAKISTAN)的罗蕾(中国名)感受最深的是,“文化差异不仅不会使我们产生距离,反而让我们紧密相联”,她在中国有两个特别好的朋友。
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价值观虽有不同,但是“民心相通”决定了我们国际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求同存异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是中外青年共同认可的,以购买商品为例,品种齐全、物美价廉、购物方便、支付方便是大家共同要求的,“异”是由于不同国家的青年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制度、生产实践、发展程度等的不同造成的。求同存异是中外青年交流中“民心相通”的价值观和实践基础。
外国青年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不同文化交流非常普遍和深刻。例如,外国人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参加各项活动,中国接受大量留学生。在国外有大数量的孔子学院,中国在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中外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共同进步发展。
(二)外国青年对中国名人的认知
1.来访的外国青年对中国名人的认知,首先集中在政治领域。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说出3名中国名人并进行评价。以塔吉克斯坦的埃加莫夫为代表,他们大多知道毛泽东、胡锦涛、习近平。习近平是外国青年最熟悉的中国名人之一,埃加莫夫的认知:习近平是治国伟人,有智慧有能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巴基斯坦罗蕾说,胡锦涛是一名伟大的领导,他增加了国外对中国的认识。伊朗青年A说,习近平代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他倡导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大力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中国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出台了许多发展政策,包括中国和世界。各个时期中国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青年发展,无论是现在的经历还是从历史上读来。
2.外国青年对中国名人的认知,其次在影视和体育界。他们大都知道姚明、成龙。他们也认可电影明星成龙的幽默、专业和功夫好。姚明是一名英雄,他取得了成功,并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3. 不是所有外国青年都了解中国。在访谈中,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家们,比如莫言,几乎没有人提及。印度青年L对中国的名人全不知道。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正如我们对其它国家不了解一样,正如我们不了解隔壁村庄的老王一样。塔吉克斯坦另一名青年B的汉字写的很一般,像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用汉子写的习近平、成龙;用拼音写的胡锦涛、王毅是(hujintao wangyi)。他们也听到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也学了一些技能。中国古老文明和灿烂的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需要教育,呼唤大师。
二、青年外事工作中“民心相通”的构建
(一)扩展中外青年互相了解交流的渠道
通过互联网拓展国家间互相了解的渠道,青年之间沟通的渠道和媒介。外国青年可以在网上了解中国的新疆等地,包括“新华网、新疆的天山网”等。蒙古国青年T说,网络的链接信号不太好。我们认为,中国帮助一些国家建立通信网络,是为了世界共同发展,是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合作。青年M认为,虽然信息比较畅通,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像媒体渠道就比较少。罗蕾认为,要有更加开放的媒体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比如在中国就用不了谷歌和脸书。外国青年还指出要利用好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加强信息沟通和面对面座谈。多开展一些国际交流活动和参观旅游,使双方关系更加密切,两国青年更能加强友谊和合作,能够了解到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亲眼目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变化。塔吉克斯坦青年说塔吉克-中国是同一个家,他的国家有“塔吉克斯坦中国日”,这个时候获得的信息量和感受就更有效果。另外代表团青年指出,在考察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参观,要多搞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方面需要得到改善。只有让众多国家青年齐聚一堂,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才能更好开展“民心相通”,促进交流和直接协商。
(二)创新多个领域的青年国际交流形式,推进“民心相通”
1、国际交流的方式。最主要的是要组织研修、会议,去对方國家留学、工作、学习交流等形式。通过到中国留学,更直接的接触和融入“民心相通”建设。
印度青年L谈及国际交流时说:“大家都关注的是自己的国家。我主要关注在中国和印度。交换生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加强青年交往,电影和媒体活动也能加强青年间的交往”。
2、政府和民间国际交流的多方位开展。政府要开展“青年持续发展”的项目,做很多工作来培训青年干部。
3、加强不同领域的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首先是经济的合作,要各个国家互相受益;其次政治和社会文化交融,还有教育科技等领域应该加强交流。另外还要注重不同领域:旅游、文化艺术和媒体方面。
4、建立研究机构等实体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例如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位于中国乌鲁木齐的学院总部,通过知识共享合作服务于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学院运作的目的是通过致力于知识创新、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深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提高区域合作层次,推动中亚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推进中亚崛起,建设与全球沟通的桥梁。
(三)收获和发展国际友谊,积累对外交流资源,促进“民心相通”。
厚植人脉网络是“一带一路”之基础上获得“民心相通”的现实性的做法。就如何增进两国青年友谊的议题,塔吉克斯坦青年埃加莫夫·别格纳扎尔说,一是双方国家领导重视。2015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有3天在塔吉克斯坦,让塔吉克斯坦的青年感觉到两国的友好。二是加强政府间密切合作,建立国际的合作机制,切实真诚友好的合作,用具体项目凝结各国青年共同奋斗。三是青年要利用媒体,多多交流信息。建立信任、价值和合作(trust worthy cooperation)。
【结语】各国青年期望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得到收获。希望更好的了解中国,更多了解其思想、文化、生活差异,了解“一带一路”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交流合作奠定思想认识和文化方面基础;搞研究的青年期待更好地了解上合组织(SC0)等国际合作机制,以便更好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基础上的“民心相通”。
[参考文献]
[1]胡蓝山:习近平的强势外交时代[M]广角镜,2014年,总496期。
[2]中国青年网2017-5-13。
[3]共青团网站。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