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校园中“枪手”代考现象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934
白美美

  摘 要:大学校园里的“枪手”代考行为大致可以分为招募、面谈、报名、考试几个阶段,现在这种严重的违纪行为已经蔓延到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破坏了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本文拟从理性选择、社会交换、失范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层探讨。

  关键词:枪手;理性选择;社会交换;失范

  一、绪论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将替人代考者形象地称为“枪手”。每接近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期间,高校里面,大街小巷,网络论坛,关于“枪手”的广告随处可见。最传统的替考方式是“枪手”代替考生进人现场直接答卷,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考生要在报名前事先联系好“枪手”,然后“枪手”持印有自己照片的假身份证和考生的真实姓名、个人资料到现场报名,当考试时“枪手”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进人考场替考生考试。随着“枪手”求增多,“枪手”行情年年看涨。现在手机已成为他们最好的作弊工具, 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枪手”的危险性,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手机短信”传递答案,交了钱的考生带手机进人考场,在考试中自己抄写“手机短信”上的答案。目前,“枪手”代考现象已经在各种考试中愈演愈烈。

  二、“枪手”代考的交易过程

  成功的“枪手”代考行为并非一手交钱一手交成绩那么简单,其间也有许多复杂的环节。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枪手”交易从考试前三四个月便开始酝酿,大致可以分为招募、面谈、报名、考试几个阶段。首先,考试前夕,考生会在学校张贴广告招募“枪手”,通常情况下都是明码实价,而且毫不回避地写上联系方式。在各高校的楼道、水房、公寓门口等“黄金地段”,“寻枪”广告随处可见,如“本人因考试需要,欲觅一位法律硕士英语家教。英语专业三年级者优先, 待遇从优,有意者请联系。通过QQ、短消息发送的“寻枪”活动也此起彼伏。网络更是“枪手”活动的自由市场,“万元起价急聘学位论文写手”、“专业英语枪手为你解忧”字样的招揽和推销广告比比皆是。考生大多要求“枪手”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生顶多替人考考英语四级之类的边角料,市场并不大,是研究生才是主力军。如果双方进行电话联系并达成了初步意向,就会约定时间、地点见面详谈。面谈中,考生会当场验看证明“枪手”文化水平和考试能力的学位证书、学历证明及相应的考试等级证书,然后就会向“枪手”交待考试内容以及希望达到的分数,同时“枪手”也会提出期望的薪酬。目前“枪手”行业已经根据代考考试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系数”制定了相应的收费标准,代考报酬分为不同的等级。

  大学校园一直被视为一块净土,但是在少数人的操纵下,神圣的象牙塔中就这样进行着令人难以启齿的黑市交易。现在这种“枪手”代考现象已经蔓延到成人高考、TOFEL、GRE 以及一些水平职称等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枪手”涉及的考试范围越来越广,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现象如此泛滥呢?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层探讨。

  三、“枪手”代考的原因探讨

  以下笔者将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社会交换和失范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对“枪手”现象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加深人们对该现象的认识。

  (一)行动的理性选择

  科尔曼提出了著名的理性选择理论,他认为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行动者依据这一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有理性的行动者将选择那种使他能获得最大效益、却只让他投入最少成本的行动,这种作为经济交易的社会互动概念便是科尔曼理论的核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性行为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政治的等等目的。理性行動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些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考生的目的是顺利通过考试,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投入时间、精力复习的备考行动,也可以选择雇佣“枪手”代考的作弊行动,有理性的考生将依据最大限度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两种行动之间进行选择。一些考生之所以选择“枪手+代考”,也是他们在权衡成本和收益后认为预期收益大于成本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一般来说,考生的收益就是不需要挑灯苦读,轻而易举地通过考试,并可能由于获取的证书实现职业期望,地位升迁,因此成功代考行为的收益巨大。但是,这种行为的成本却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雇佣枪手而花费的直接成本,如制作假身份证、假准考证和支付给“枪手”的经济报酬等;二是请“枪手”代考的机会成本,即用于请“枪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等资源用于正常的复习、考试所带来的收益;三是“枪手”代考被发现后的惩罚成本,如取消考试成绩或开除学籍等处分,及给被代考者的名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只要发生“枪手”代考行为其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不可改变的既定量,只有惩罚成本是个未知的变量,因此惩罚成本是决定被代考者是否雇佣枪手的关键因素。

  如果代考行为没有被查获,惩罚成本就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惩罚成本就是相应的处罚。所以被查获的可能性大小和惩罚成本大小才是是否雇佣枪手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枪手”代考,一般都采取把所有证件上的照片全换成“枪手”照片的办法,考生精心炮制的假证件给报名审查和以后的监考及检查带来很大困难。甚至由于错综复杂的人情网,惩治相关责任人措施的不力出现了串通监考老师伙同作弊的现象。同时一些学校也存在着考试监考不严的不良风气,因此导致枪手代考屡屡得手,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代考被缉获率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而一旦成功收益巨大,在利弊权衡下,“枪手”代考成为理性选择。

  (二)可行的社会交换

  布劳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交往理论,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这种社会交换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于在一般情况下,行动者并不能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所有资本,许多资本是由其他人控制着。同样,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需要的某些资本。①因此,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就可以相互交换资本, 以此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考生雇用“枪手”代考就是一种可行的社会交换。考生与“枪手”两个行动者,双方由于利益驱动各有所需,相互交换所控制的资本,并得到相应的报酬。考生往往不具备通过考试的文化资本,但通过雇用“枪手”,支付给“枪手”一定的经济资本,从而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证书或文凭证明。“枪手”支付自己所掌握的文化资本,帮助考生通过考试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枪手”之所以有市场, 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只要花一些钱就可以很轻松地获得所需的文凭证书,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枪手”大量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可观的经济收人。

  仔细考察部分雇用“枪手”代考行为,可以发现,他们的动机是弥补与受教育交换中的利益失衡。那么,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从对交换关系的投人来看,他们为接受教育付出了三种成本。首先是金钱,无论是得到何种受教育的机会,要参加何种考试,都要付出高昂的学费;其次是时间,大部分需要参加各种考试学习的人都是年轻人,这段时间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体力脑力最为充沛的黄金时期。还有就是作为隐形成本的知识基础。学到的知识是否能学有所用,去学其他的东西是否更适合自己。正因为考生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很自然他们也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

  (三)不顾手段的失范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默顿认为,社会为其成员规定了受文化肯定的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却没有为所有的人提供社会肯定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標,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多种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其中就包括一些社会不认可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会使用不受社会制度肯定的手段去完成社会文化肯定的目标,从而导致社会成员为利益而置手段不顾的失范行为的出现。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功能失调造成了文化目标和制度手段之间的失衡状态,人们在具体行动中无法使两种结构所规定的目标和手段互相协调,从而产生各种偏差行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而知识的外在表现是形形色色的证书和文凭,这样社会为学生规定了受文化价值观肯定的目标,即掌握过硬的文化本领,获得证明其能力的证书和文凭。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内化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性手段,即努力学习凭借个人实力通过考试,这样就导致了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之间的张力结构,一些不具备通过考试能力的学生就会运用社会不认可的“枪手”代考这一手段和途径来达到获得文凭的目标。出现这一失范行为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部分学生的个人因素。当今社会,等价交换原则已经从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社会流行的“经商热”、“打工热”、一切向钱看等浮躁心理,使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功利化。一部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倾斜,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大学校园学风近年有明显下滑的趋势,大学生厌学、逃学成风。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一部分没有达到相应教育水平的学生被录取,入学后确实学习困难,考试难以通过。同时在求职过程中,社会存在着对于学历、文凭的过分崇拜,唯分数论的社会评价体系仍然在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学校仍然倾向分数第一。于是这部分在学习中没有辛勤付出的学生,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用于考试中,企图以请“枪手”代考而不是通过勤奋努力而侥幸获取个人“成功”,导致了为利益而置手段不顾的失范行为。

  四、结论

  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是严肃的学术圣地,而现在却有一个或明或暗的“枪手”市场在侵蚀校园纯净的环境,破坏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这种严重的违纪行为破坏了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一种公然挑衅。考试作为一种优胜劣汰、选拔人才的方式,绝对不能容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公众应遵循起码的道德准则,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公平,竞争也才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枪手”现象,进而找到其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制止这一现象的蔓延。

  [注释]

  ①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56页

  [参考文献]

  [1]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2]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孙非等译[M].华夏出版社,1988.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志强等译[M].华夏出版社,2000.

  [5]莫林·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傅松涛等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6]刘精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8.

  [7]邓和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8]钱民辉.多元文化与现代教育之关系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8.

  [9]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人民政府,上海 2012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