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滨州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农业的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加上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将更少自然资源上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农业资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个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国内解决温饱问题,这是国家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而核心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我们的人口还在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凭借传统农业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解决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唯一的选择加快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重要任务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如何解决农业、农利、农民问题,始终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进、协同发展,是我们谋划现代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趋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一定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现代农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中国虽然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但也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比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超过3: 1,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快农民致富,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基础。
二、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限。滨州市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但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农村土地流转滞后。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把土地当作私有财产,惜土情结更为突出,完全没有集体所有、充分结合的概念,加上政府未及时出台鼓励农用地流转的有效制度,很大程度的上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
3、农业项目规模小、数量少。滨州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大块头、有实力的农业项目数量少,农业项目的总体规模不够大。虽然全市农业品牌有了一些,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打得响的品牌,能代表全市的形象。品种的多乱杂、产业的小而全,无疑影响了主打产业的规模发展。
4、农业项目见效慢、效益低。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经济效益低、风险性大。一般农业项目的投资效益的实现大大滞后于项目投资的完成。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较多的企业家,多看重的是项目见效快、受益大的工业项目,所以对农业项目投资不够积极,导致农业项目相对滞后。
(二)农产品市场存在问题
1、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价格指数呈逐年持续下跌趋势。由于信息不畅通,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很难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理性地调整自己的生产,难以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短。严重打击了农民种养植积极性,影响农民农业增收。
2、农产品销路不畅通。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收集,以及不具备产品深加工能力,农产品多以“原始形态”上市,农产品附加值低,缺少“从农田到餐桌”的高层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存在着农产品加工比利不合理,高精尖深加工占比小,农产品加工值低。
3、农作物进口市场冲击大。近年来,进口农产品占国内农产品市场份额日益增大,与国内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相比,进口农产品优势明显,对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影响和引导作用逐渐增强。
(三)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1、农业项目发展导向不够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不够清晰,对现代农业示范建设缺乏明确定位,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尚未明确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的统筹指导;示范项目的建设范围和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部分示范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2、农业扶持政策比较宽散,主要是多项目多导向、项目导向出现递减和变化。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是生产激励目标导向,主要是激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是收入支持目标导向,主要是补偿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生产成本支出;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则是科技应用目标导向,主要是鼓励农民采用良种、现代机械设备等农业新技术。
三、当前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
(一) 要大力發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品牌。
发展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产品要想卖出好价钱,有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是关键。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持续消费。应抓好五个重点:一是抓特色产业。立足滨州当地资源特点,调增调强优势产业,调优调特高效品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农业新格局。二是抓“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实现“三品一标”由单纯认证向技术标准推广应用、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监管、市场开拓等综合性服务转变,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三是抓商标注册。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四是抓市场开拓。逐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营销组织,有效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五是抓政策引导。制定奖励扶持政策,调动生产者开展认证和品牌打造的积极性。endprint
(二) 要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向好态势。但由于目前分散生产经营仍占大多数、标准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缺乏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可追溯机制,导致使用高毒和禁限用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重大隐患。当前我市正在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借鉴其他地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加强检测体系和队伍建设。做到有人干事、有手段做事,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农产品质量状况。三是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从生产基地和市场入手,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尤其是认真制定落实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真正把不合格农产品挡在市场之外,让生产者付出惨重代价。四是开展质量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加强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生产经营知识,使其变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另外,还要引导消费者消费优质安全农产品,让不安全农产品卖不出去。
(三) 要规范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特别是农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的农民合作社呈现迅猛发展的局面,目前已到5300多家,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真正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合作社较少。下一步,要结合各地实际,把农民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扶农的主要载体,确立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要抓好示范带动,着力引导和培育一批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功能完善的农民合作组织。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合作组织服务功能,除参与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外,加强网络营销平台建设,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推升农民组织化水平。要着力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努力改变目前设施差、档次低、管理松等突出问题,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产品营销组织,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努力构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等新型销售网络。
(四) 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一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网络。尽快改变县、乡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人员紧缺、科研基地馈乏、主导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同时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二要健全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新模式。形成并巩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局,特别要学习借鉴台湾“科研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模式,有效避免科研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三要开展科技示范。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四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实施产学研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五)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粮食、果蔬、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高层次加工技术密集型产品,使产、加、销一体化,健全产业链条。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特别要支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是要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通过引进大型知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产学研力度,加大对科技推广、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档升级。二是要加强企业对农业产业的统领。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的乡镇,最好由实力较强的现代农业企业统一管理经营,实现农业企业化、市场化、科技化,增强农业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统筹规划,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业建设、农艺展示、特色产品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对从事休閑农业的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大户,在政策、项目、资金、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和扶持,鼓励支持引导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县区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等,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谋划,真正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色,使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在发展休闲农业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突出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加大休闲观光资源、田园生态景观、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农场(农村)空间出让等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600)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