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依然存在,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其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职院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是十分宝贵的技术型人才资源库,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也必须有着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和优良的人文素养。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培养过程,增强学生的软实力,使其从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向具有专业素养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优良品德。思想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古人素来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这对培养学生诚信守诺是多么重要。作为医护职业院校,中国中医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医德更有着积极意义,孙思邈是这样對待他的病人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娉,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这对学生无疑就是最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于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往往具有过硬的实务知识与职业技能,轻视对中国传统文化、语文素养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迫切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品德,成为一个合格的未来劳动者。
2、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我国民族团结的纽带。当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创造力,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塑造人格、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价值传播,这种传播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当前,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以及不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使得当代高职大学生乃至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对于中国历史不清楚,缺少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丰富生动的文化支撑而流于形式,从而不具有感染力,这就需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的资源支撑。传统文化这个特殊的社会文化信息系统能够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供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支撑。
3、传统文化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说服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这种结合,包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不断实现价值转换,形成了一系列先进文化与思想,高职院校通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因此,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牢牢把握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途径
“教育对人的影响事实上也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既包括知识素养,也包括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蕴涵着思想力量与精神力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以各种载体为基本渠道,以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中心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承载和传导功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成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持续地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我们要结合当今社会各高校的实际,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当代重构
1、传统文化走进教材。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最系统、最基础性的渠道,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融入相关教材,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加大古典诗文所占课文的比例,彻底摈弃古诗文无用论,让学生在对古诗文的诵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浸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与此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也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成果,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充分发挥它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的特点。同时,由于学生天然的“向师性”,定期对教师尤其对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可以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进行阐述,揭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层的文化底蕴,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以及在专业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笔者始终认为,作为高职院校的优秀辅导员、班主任,一定得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他们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
2、传统文化进第二课堂。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经历和感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 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影响学生思想信念的形成。我国各地高校都有着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结合驻地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进第二课堂,改变以往的灌输形式,各地高校可以从本地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此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社团的作用,让学生浸泡在传统文化中,润物细无声地实施教化。学校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围绕着传统节日: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富有文化内涵民族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像经典诵读,故事会,话剧表演等,集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国古代思想家同样强调环境对于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行为践行的作用。当下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校园之中,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比知识传授更有效,因此加强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者要积极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把学校特有的无形的精神文化与有形的物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高尚健康的具有教育力量的人文环境。力求让校园器物包括校园建筑、绿地等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教育的载体。此外通过议题设置,使高雅校园文化通过学生的朋友圈等聊天工具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拍照等一键分享,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主体与其所在圈子的思想与行为。
4、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效果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育手段也从过去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在高职院校培养中,各部门人员要以学生喜爱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把握好“时”、“度”、“效”,让学生产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粘性。例如,在青年学生喜爱的哔哩哔哩等网站中传播高质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视频,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主题的动画比赛。
(作者单位: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