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道先进典型人物,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而如何提炼出典型人物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如何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听众,则需要记者具备讲好故事的素质与能力,把身边故事讲述得愈来愈精彩,让声音传播得愈来愈洪亮。
关键词:广播记者;讲好故事;深入基层;细致采访;用心制作
讲好身边故事,需要媒体人的责任担当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是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这一属性决定了媒体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主流媒体不仅要及时发出“中国声音”,更要有大力唱响“中国声音”、让“中国声音”人耳入心的本领。因此,讲好身边故事、中国故事,是主流媒体记者的责任担当。
讲好身边故事,需要深入基层的扎实作风
面对新媒体的风起云涌,面对碎片化浅阅读的汹汹来袭,怎样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把身边的故事讲好、讲生动呢?我们认为:胸怀大局、着眼大事,方可找准切入点;走基层、接“地气”,才能找准着力点。2016年11月26日上午,济南市高新区草山岭小区一栋28层居民楼发生火灾。危急时刻,朱德贵、李世增、娄长民、刘春明四名高空作业的农民工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高空施救,将多名被困群众成功救下,市民亲切地称他们为“蜘蛛侠”。而当时得知这一线索时,记者只知道济南市高新区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有人与消防官兵一起参与救援。当时,如果没有深入现场采访或者去了现场后简单问问情况就离开,肯定会与一篇有价值的新闻失之交臂。可以说,力透纸背、给人力量的报道,不是源自记者的“奇思妙想”、“妙笔生花”,而取决于工作作风是否接“地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播技术怎样更迭,唯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写就真正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不辜负听众,不辜负这个时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个新闻从业者,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济南电台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编辑、记者积极行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一线,通过换位体验、蹲点调研、现场服务等形式,与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基层实际,采写了一批有现场、有人物、有细节、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讲好身边故事,需要扎实细致的采访
凡人善举更容易感动社会,传播向上的力量。四名“蜘蛛人”救人当天,记者接到线索赶往现场,了解到救人的详情后,立即对四人进行了采访。但四人都不善于表达,对此,记者并没有强求或引导他们说出记者想听到的话,而是采录下他们“原汁原味”朴实的话语。同时对被救助者、围观者市民进行了大量详实的采访。从不畏惧随时可以吞噬生命的大火,缠着绳索空降救人,到面对大家的赞誉和感谢,一笑置之,甚至不愿再被关注。记者通过对四名农民工救人前后的对比描写以及被救者的采访,让四人的形象更鲜活、更立体、更生动、更富冲击力。因此,创新的灵感和鲜活的语言离不开记者扎实地采访和深入地调研,扎实细致的采访是讲好身边故事,增强报道公信力、影响力、感染力的前提,更是记者的责任。这就要求记者的采访不能蜻蜓点水,不能隔山观景,不能走马观花,而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好新闻。
此外,采访中还需要运用采访艺术提升有效沟通能力。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数不胜数,关键要看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把握和应用。例如,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通常的新闻采访有以下几个原则:
1.要抓住关键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开门见山。任何新闻报道都具有中心和主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抓住时机,紧紧围绕中心思想不放,思路要清晰。
2.提问要准确、具体。在采访中,记者尽可能让自己的提问具体、贴切,使采访对象回答自然。诸如“感想如何”“谈谈体会”等概念化、笼统的提问,会使采访对象无从谈起,也达不到采访的目的。
3.注意时效性和报道深度。决定新闻采访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时效性在当今传播时代更显重要。直正的时效性需要尽可能地向受众展示事件的进展,体现时间的连续性和事件的纵深性,同时要注重报道的深度,不要泛泛而谈。
讲好身边故事,需要用情寫作,用心制作
深入现场采访可以把握新闻的速度;扎实细致的采访能挖掘新闻的深度;而要讲好身边故事,呈现新闻的温度,则需要用情写作。“通过声音触动听众的心灵,用声音讴歌时代”,这是记者采写这篇稿件过程中坚守的信条。怎样打动受众,不仅需要感人的故事,更需要用心、用情的讲述。撰写稿件《“蜘蛛人”温暖一座城》时,记者从被救女青年小申写起,描写了她从惊慌到无助、绝望再到被救的情景,以被救者的视角写稿,使作品富有感染力、更能触动人心。用心制作,需要创新节目形态和新闻语言。稿件《“蜘蛛人”温暖一座城》充分发挥了广播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声音的优势,同期采访、现场音响、广播音效真实、鲜活、传神,令人身临其境。记者口播报道自然、流畅,清晰严谨,传达了准确丰富的现场信息,为听众构筑丰富立体的现场感和画面感。听众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声音触摸到广播带来的“温度”与“力量”。广播消息播出后,平民英雄“蜘蛛人”引发各界关注,传递了社会最需要的正能量,让人们感受到人间大爱和无私奉献,感动和引领着更多人崇德向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讲好身边故事,需要以小见大的公益广告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广播电台作为主流媒体理所应当要在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核心数”方面做出努力。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广播即时性优点的另一面是传播稍纵即逝、保存性差的缺点。要让传播效果好,就必须扬长避短,进一步发掘广在播媒体的潜力。济南电台的做法是以公益广告为载体,通过公益广告反复扬广播传播之“长”,避节目传播次数少之“短”。实践表明,重复播出是弥补广播“稍纵即逝、保存性差”的一个好办法,对公益广告的强势、反复推出,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讲好身边故事,需要抓住年轻受众,实现内容互动传播
注重年轻受众,实现内容互动传播。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济南电台努力推进自身的媒体融合,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济南电台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都在叮咚FM以及各频率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同步推出,让网友第时间听到、看到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并参与互动讨论,以此凝聚民心,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济南电台《济南新闻》栏目推出了专栏《德耀泉城》,注重发现和呈现在寻常生活中的善念义举,以平凡的视角照见社会的温暖和随处闪现的人性光辉。这些被报道对象虽多为普通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忍的品质、奉献的精神、感恩的心灵、无言的大爱,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应有的风骨。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殷切期待,也是当今记者的光荣职责。创新讲故事方法,培养讲故事能力,记者讲的身边故事、中国故事一定更精彩,更温暖,更具传播力。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第97页。
②王君超《主流媒体微博: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载《中国记者》2013年第1期,第43页。
(作者单位:济南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南 250014)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