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实验,首先,实验从学生个体微观视角出发,利用问卷调查和文献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涉及多方面包括生活学习以思想上的问题的设置,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寝室生活现状,进而归纳分析并总结当代大学生拥有的普遍思想性格和行为特点,结果发现与年级差异有明显关系。
其次,从现实出发,具体分析年级高低对于大学生思想性格及行为特点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特征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如性别、年级对宿舍文化影响显著。从性别看,女生宿舍学习氛围要比男生宿舍浓厚。从年级看,大一、大二年级的宿舍学习劲头与氛围要比大三年级的宿舍普遍要更好;宿舍矛盾出现频率大三宿舍最高,大一与大二宿舍相对较少;大三宿舍参加活动的民主性最高,参与活动的热情却较低,大一宿舍却与之正好相反;外部影响因素:从学校因素看,学校针对不同年级设定的略有差异的规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普遍思想性格和行为特点。从社会因素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才需求的要求直接影响宿舍成员(不同年级)的思想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高年级的学生会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进而更快的融入社会,总结式地给出了思考与反思。
最后,想法与建议,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性格发展形成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性格;思维;影响因素;发展方向
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意即很大程度上,寝室生活能反映大学生的当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和思想状态,这也是本次研究选择寝室问卷的合理性所在。以下内容将从实验所得结论出发,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性格、思维特点,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问题与思考,家庭和学校应该如何承担相应的的责任。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大四除外)全体全日制学生居住的宿舍为样本,采用普查的方法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具体做法是:调查中发放问卷356 份,回收有效问卷 322份,有效回收率为90.4%。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
(一) 男生宿舍132份(占41.0%),女生宿舍190份(占59.0%)
(二) 年级比例:大一100份 (占31.1%), 大二116份(占36.0%),大三106份 (占32.9%),大四未参加问卷调查。
二、大学生思想性格和行为特点分析
本研究从宿舍学习风气和成员成绩排名情况、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情况以及宿舍内部矛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年级性的显著差异。
(一) 学习风气与学习成绩: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知,三个年级的女生宿舍数量相差不大,因此就学习氛围的自我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级递增,学习氛围浓厚程度呈递减趋势;最后大部分女生学习风气停留在比较浓厚和一般层次的较多。
再反观男生宿舍,由于大二男生宿舍相对大一和大三来说较多,所以相对较女生来说难直观的看出数据上直接的差异,所以这里采取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比较,计算得到,大一男生宿舍自评学习氛围浓厚的所占比例为57.9%,比较浓厚的占26.3%,一般的占15.8%;大二男生宿舍自评学习氛围浓厚的所占比例为38.5%,比较浓厚的占34.6%,一般的占23.1%,比较差的占3.8%;大三男生宿舍自评学习氛围浓厚的所占比例为19.0%,比较浓厚的占23.8%,一般的占28.6%,比较差的占19.1%,很差的占9.5%,得到附表如下:
学习氛围的自评结果与实际学习成绩的填写是基本一致的,当然不排除有自评结果学习氛围较差而实际考试成绩比较理想的情况,总体上来说,大一学习氛围较为浓厚的宿舍所占比例与实际成绩靠前所占比例为70%-90%左右,大二相對降低,为50%-80%左右,大三为40%-50%左右。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随着年级递增,大学寝室学习氛围和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
(2) 男生宿舍较女生宿舍学习氛围下降情况更严重。
(3) 具体原因分析:
首先分析大一新生相对来说学习氛围好,学习劲头足的原因。刚结束掉紧张的高中生活,经历了高考之后,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高中时期严谨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作为去年已经经过大一生活的我,这一点深有体会。大一学生听课状态极佳,课堂氛围好,课下复习工作做的认真,当然容易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第二点,初开乍到的大一新生对大学校园还处于好奇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的大一新生内心是不敢触碰禁忌的事情和学校的规则的,因此,除了正常的娱乐休闲和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之外,心无旁骛,学习成绩和自然比较好。
再来说大二大三的学生学习氛围下降的原因,比起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思想状态上有了更大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高中的机械学习模式切换到自由模式,随着对于学校各项规则制度的熟悉,开始出现严重的惰性和投机取巧的不健康心理。还会受到社会舆论作用的影响,认为大学就是来放松和娱乐的。对于自己最开始进入大学时定下的目标越来越不付之于行动,开始了明日复明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2016年6月12号的广州青年报刊登的文章数据显示,51%的同学复习一周到两周的时间,14%的学生复习一个月左右的时间,31%的学生提前一到三天才开始复习。很明显,这当然是为什么高年级的同学更不容易取得好的期末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监控和时间效能感作为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表现,对学业成绩可能会存在一些影响。
(二) 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情况(学校集体活动、宿舍内部活动):
不难发现,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参加的热情随着年级的递增是有递减的趋势的,尤其是“非常积极”这个指标的数据显示更是很明显,最终大部分大二的学生停留在“部分积极”和“有选择性参加”这两个指标上,而大三的学生会有“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的情况。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随着年级递增,大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的热情和频率降低。
具体原因分析:
分析起大一新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相对很高的状况比较容易入手,兴趣和新奇心理是第一诱因,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其次,大一相来说宽裕的课程安排给了大一新生更多参加活动的时间。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大一新生很容易受学长学姐的影响。无论是作为兼职辅导员的学姐学长亦或是平时私下结识的肯定会鼓励新生多去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活。
对应着大一新生的第一条原因,很容易想到,大二大三的学生多少已经丧失了最初来到大学所持有的新鲜感,很多活动已经学会有选择性的参与。其次,大二大三的大学生会对自己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考研考公加上更加繁忙的课业任务都会占据很长的时间。
现在把视角转向宿舍内部的娱乐情况:
相对来说,分析宿舍内部活动参加情况变动的原因要比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变化情况复杂一些,因为宿舍内部活动更多的体现在成员的感情和相处方式上,变数和影响因素就更复杂。
总体来看,无论是男生女生或者是那个年级,大部分的宿舍都会选择外出聚餐,数据显示,男生似乎更喜欢外出聚餐娱乐,60%-90%的宿舍是占“经常”和“偶尔”两个指标。不难得出结论:
(1) 随着年级递增,宿舍外出娱乐聚餐的频率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2) 男生相对女生更喜欢宿舍外出聚餐。
男生相对女生更喜欢外出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性格上的差异,男生性格上的冒险性和探索性要强于女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男生宿舍外出的比例比女生宿舍高。另一方面,女生大二年级宿舍外出频率和次数达到最高的原因,是因为一年的相互磨合和对所在城市熟悉程度增加导致的,而大三又略有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课业的增加、对未来规划的细致程度增加以及愿意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造成的。
(三) 宿舍内部矛盾处理:
同在一个宿舍内生活,就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然后可能发生一系列争吵。合理理智的处理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也是在校大学的必须掌握的社交技能之一。分析发现,不同年级的宿舍发生矛盾的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
不难发现,发生矛盾对于每个宿舍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男生女生的差异十分明显,可以看到,女生宿舍矛盾发生频率集中在“经常”和“偶尔”两个指标上,而男生集中在“偶尔”和“几乎没有”两个指标上,证明普遍来说男生宿舍要比女生宿舍少发生很多小矛盾,这很大程度上和男女生性格差异有关。再有就是,随着年级的递增,发生矛盾的频率也是在呈现着递增的趋势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随着年级递增,宿舍发生矛盾的频率也呈现着递增的趋势。
(2) 男生宿舍发生矛盾的频率要小于女生宿舍。
具体原因分析:
谈到随着年级递增矛盾不断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最初的时候,由于大家之间都互相不熟悉,因此最开始生活在同一个宿舍的时候都会非常礼貌和谨慎,互相之间很少会出现冒犯或者玩笑类的冲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往往大一新生宿舍都是很少或者几乎不出现矛盾的现实。但是随着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彼此之间互相的生活习惯都会更加熟悉,一方面,隐私方面的事情彼此知道过多。就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争吵起来,不适度和不适时的开玩笑,尽管可能说者无心,也会造成舍友之间的小争吵;另一方面,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相互之间就很容易暴露缺点,这正是一些冲突爆发的根源所在。由于一时的不满或者埋怨,可能就会发生口角。更深层次的来说,这既然是大学生必然要经历的事情,那就一定也是大学生学习为人处世与人交流的好的方式,如果能够在大学宿舍(或者说整个校园)这样一个还没有复杂利益关系的社交圈子里提前一步学习到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对大学生整个人生观的塑造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男生女生宿舍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男生的随机性和生物性要强,而女生的原则性和精神性要强于男生,主要还是性格问题。男生大多随性自然,彼此之间交流的话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游戏和娱乐吃喝上,更多的时候都是每个人又每个人自己的安排,这就无形中减少了矛盾出现的可能性。然而,女生之间难以跨越的话题就显然要比男生多得多,再加上女性本来就是原则性极其强烈的生物,抓住细节的能力和对事情的民高度都较男生极高,所以女生之间更容易出现小冲突。
(四)思考与反思:
大一刚入学的新生的身心状态明显好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校时间越长的学生,其精神面貌、身心状态越显得萎靡不振、消极倦怠 。现在来横向分析这个问题,焦点就不再只是单单的存在于不同年级同学反应的问题上,投射到当前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和教育问题上,反映的本质现象就是十分严重的了。
美国联合投标大师特兰克表示,85%的大学生在浪费时间和金钱来获得一个学位。拿来阐述当前的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并不过分,这已经成了一个很严肃亟待解决但是又万分棘手的一个问题,却是一个对所有大学生不仅仅是中国大学生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经跟踪调查了1000多名学生,时间长达几十年,结果发现,只有3%的学生做过长期的人生规划,19%的学生为自己设定过短期的奋斗目标,87%的学生有的有过暂时的、不明确的短期目标,而有的是从未为自己设定过目标。
这两项事例表明大学生目前的认知状态已经使得他们无形中不自觉地荒废自己的时光,影響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率,影响了大学生对正常合理有艺术性的人际交往方式的体会和揣摩学习,影响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若是追根溯源的话,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可以投射到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上去的,影响较为复杂;另一方面比较直接的,就是从大学生本身追踪到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的高校的校方身上:教学中是否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是否对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严格要求,是否平时注重培养大学生为人处世和适应社会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毕竟和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了。谈到比较复杂的那一个方面:家庭和社会。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寻找乐趣。”,而所有的孩子最初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好的习惯往往就是从小养成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小积累养成的。社会给予的影响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尽管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让很多大学生甚至已经工作的成年人难以望其项背,导致茫然无措,但是还是要努力辨别正确的与错误的。
由此可见,得到以上三个方面并不全面乐观的结果也确实是是事出有因的。
(五) 想法与建议:
(1) 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已经充分显示了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由调查反映出来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家庭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被期望达到的水平,这也给所有的家长提了个醒,日常中还是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即便是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家长的指点和意见的。倘若是比较年轻的父母,就要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从小培养。这样深入看来,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育问题,此处只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议,所以不再过多叙述。
(2) 学校:由于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很长,所以校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很大同时也很重要。相关制度的制定自然不用多说,这是肯定要有的。但是,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我更希望学校能真正多去了解一些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并不要一味地认为学生想的就一定是一些想投机取巧的手段和方法,有时候双方都静下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事半功倍,颇有成效。
(3) 社会:不得不说,竞争压力大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性格思想发生一定程度扭曲和不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节奏,高质量的人才需求,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这都是十分困扰大学生甚至他们的家长的事情。当然,这些年状况的产生不是个人能够造成的,已然形成的一种不正确的社会认知规则和社会价值观也不是个人能够扭转和彻底解决的,于是,这是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高度关注的问题,所有作为社会动物的人既然享受着社会的馈赠,就必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共同建设这个社会家庭。
[参考文献]
[1]谢中秀、刘慧.广州青年报,2016(6).
[2]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
[3]山东商报,2013.5.23.
[4]张茂春.解密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2011.3.8.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