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富兰克林?罗斯福集体安全思想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913
舒伟超?オ?

  摘要:罗斯福设计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由美国领导的大国主宰下的“集体安全体系”,这一点与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具有本质的区别。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不止在于保证美国成为联合国的一员,更重要的是使联合国成为美国参与国际事务,从而成为树立美国领导地位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关键词:富兰克林·罗斯福;集体安全;联合国

  阿瑟·施莱辛格在《外交事务》上撰文指出:罗斯福是一个忠实的威尔逊主者,他相信集体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标。他的战时政策保证了美国成为联合国的一个成员,作为威尔逊的信徒,罗斯福实现了威尔逊集体安全的理想。①对此,美国研究的专家王玮在他的《美国外交思想史》上就谈到,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筹划是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国际合作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他实现“美国世纪”,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②而国内学者在研究罗斯福外交思想时,虽然注意到了其现实主义的方面,但缺乏系统的阐述。笔者在此从国际联盟的建立到联合国的创建过程中,追溯罗斯福对集体安全的看法的演变,以此说明罗斯福集体安全思想和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具有本质区别。

  一.罗斯福集体安全思想的发端:1919-1935

  罗斯福早期的集体安全思想体现在他对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的看法上。在出席巴黎和会的回国途中,与威尔逊总统的两次谈话改变了罗斯福的世界观。 他开始接受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和集体安全思想,积极支持美国加入国联,认为它是保证持久和平的唯一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抉择,而不是像他早期所说的国联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梦。与威尔逊不同的是,他认清了国联的不足。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他坦白地讲道:“国联盟约我已读了三次,每次阅读时,我总能发现其中一些不赞成的内容。”③这表明罗斯福将盟约看作实验,而不是保证和平的魔力公式。

  罗斯福立场的转变大约发生在1932年1月宣布参加总统竞选之后。在报业巨头威廉·赫斯特的攻击和威胁下,罗斯福突然宣布放弃早年关于国际联盟的观点,2月2日,罗斯福在纽约州的一次讲话中说,鉴于国联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因此,美国此时不应加入国联。

  笔者认为,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罗斯福入主白宫之始,首先面对的是一个被大危机搞得千疮百孔的美国,他所考虑的首先是国内的经济问题,外交放在了极不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对外交的考虑还十分不成熟;第二,罗斯福更加倾心于国家干预经济的计划,对依靠国际合作来推进经济复苏失去了信心,在这方面,他受身边的顾问(如雷蒙德·莫利等人)的影响极大;第三,政治身份的变化,使他必须在孤立主义和威尔逊世界主义之间周旋,以加强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团结;第四,公众对外交的漠不关心客观上给罗斯福造成一种宽泛的决策空间,此时的上策是模糊自己的立场,更有效地利用公众情绪巩固自己的政治资本。所谓的罗斯福的“理想主义”被现实的考虑所淹没,他做的一切都是为着克服国内危机的目的,但是,却危害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并且这种危害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显现出来了。英国强化了它的“帝国特惠体制”,法国提高了贸易壁垒,欧亚法西斯势力猖獗并积极向拉美渗透,世界性的扩军备战越演越烈,国际联盟摇摇欲坠。

  在“新政”已初见成效之时,美元开始稳定,国内经济初步好转,外交调整的时机也已到来。1935年1月,总统再次要求国会批准美国加入国际法庭,虽然差7票不足2/3多数而被参议院否决,但罗斯福认为这是美国外交的一个转折点,这件事将罗斯福推到了孤立主义的对立面,这一回合的失利反而促成了他的思想和立场的转变。④综上所述,从1919年到1935年这一时期,是罗斯福集体安全外交思想的萌芽,相比威尔逊,显得又更加现实,他的外交战略始终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作为首要基点。但在现实基础上,他又不同于激进的现实主义者,急于事功,并不是迫切推广国联,推动美国参与国际政治舞台上。他的集体安全外交思想的变化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实力和二战前大国扩军备战的现实状况。

  二.罗斯福集体安全思想的成熟:1935-1944

  罗斯福战时集体安全思想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大国警察制作为建立永久性集体安全体系的临时过渡安排;第二阶段是在德黑兰会议前后把大国警察制思想正式纳入拟议中的国际组织。

  由于深受威尔逊总统失败阴影的影响,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初期,仍未考虑建立国际组织的问题,而是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保证国际和平,即后来的大国警察制。在1941年8月大西洋会议上,当丘吉尔就战后目标提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时,罗斯福表示反对,取而代之的是明确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英美警察制思想。尽管他承认,国际主义者对这种安排肯定表示反对。但是他认为,将来有重新建立国联那种组织的可能性,但为期尚早。即使这种组织得以重建,处理安全问题时也无法被充分利用。因为像国际联盟大会这样的机构过于庞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样的机构可以讨论问题,适合小国提出他们的建议,诉说冤屈,但只有大国才能承担责任。⑤因此,“二战期间”,从罗斯福考虑建立未来国际组织开始,他的设想就完全不同于威尔逊总统的集体安全思想,他对待国际组织的核心思想一直是大国统治理念。1942年,他又发展了最初的设想,把俄国和中国列为警察国家,从而形成了他的“四警制”思想。

  罗斯福通过1943年秋召开的莫斯科外长会议上发表的《四国宣言》,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布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构想,在随后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他反复讨论“四警制”思想。说明这时他已把“四警制”作为酝酿中的国际组织的一个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1944年到1945年初,创建联合国的计划逐步具体化,罗斯福让他的“四警制”思想影响着美国的战后计划。1944年夏,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召开,会上起草了战后国际组织章程,文件赋予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特殊地位,负责安全事务,五大国组成军事委员会。⑥这些条款与罗斯福的警察制建议是一致的。因此该文件主要体现了罗斯福对战后国际组织的设想。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在处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遗留问题时充分体现了他集体安全思想中的“大国统治理念”。一是确立在否决权问题上的大国一致原则;二是在大国成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同意苏联在联大会中占有三個席位的要求。⑦虽然罗斯福清醒地意识到他的大国和平概念与美国人关于国际组织的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他对联合国在未来保证国际和平中的作用寄予高度期望。综上所述,人们普遍认为是罗斯福总统接过伍德罗﹒威尔逊的火炬,带领美国不断前进,建立了国际组织的说法是戏剧性的,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罗斯福把他的现实主义和平体制建立在大国主宰的基础之上,但他却被后人一直奉为理想国际秩序的设计师。endprint

  简而言之,罗斯福设计的美国领导下的战后集体安全体制企图构建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秩序。他虽然继承了威尔逊的一部分自由国际主义思想,但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他要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与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概念具有本质的区别。他依靠的是一种以划分势力范围,并建立一个大国主宰下的联合国为基础的多边合作战略。罗斯福主张五大国都可在其地区势力范围内行使权力,美国在拉丁美洲,苏联在东欧,英国和法国在欧洲及其殖民领地,中国在东亚,而有关全球性的国际问题则通过联合国的核心——安全理事会来解决。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罗斯福要建立新的世界组织,并不是由于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威尔逊主义关于集体安全的有效性,而是认为这个组织是美国参与国际事务,树立美国领导地位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注释]

  ①Arthur Schlesinger. Origins of the Cold War[J].Foreign Affairs, October, 1967

  ②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年》,人们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次版

  ③Elliot Roosevelt.F.D.R.: His Personal Lettcrs.1905一1928 [M].New York:Dull,Sloan,& Pearce,1948

  ④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2-133页

  ⑤Sumner Welles. Where Are We Heading? [M].New York:Harper &Bros,1946

  ⑥陈远:富兰克林﹒罗斯福国际合作外交思想初探,1002-2589(2014)11-0148-02,《学理论》

  ⑦Samuel Rosenman. 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1944一1945vol. [M].New York: Harper &Bros. Co.1950.

  [参考文献]

  [1]Arthur Schlesinger. Origins of the Cold War[J].Foreign Affairs, October, 1967

  [2]Elliot Roosevelt.F.D.R: His Personal Lettcrs.1905一1928 [M].New York: Dull Sloan,& Pearce,1948

  [3]Sumner Welles. 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1944一1945vol. [M].New York: Harper &Bros. Co.1950.

  [4]Samuel Rosenman. Where Are We Heading? [M].New York:Harper &Bros,1946

  [5]關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2-133页

  [6]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年》,人们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次版

  [7]陈远:富兰克林﹒罗斯福国际合作外交思想初探,1002-2589(2014)11-0148-02,《学理论》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